首頁>健康>

寒 露 由 來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結束。

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北方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一些地區即將進入或已進入冬季;南方也秋意漸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意味著時節已是深秋。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而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

寒 露 三 候

一候鴻雁來賓。

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佇列大舉南遷。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三候菊有黃華。

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 露 習 俗

吃蟹。

老南京關於寒露的習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裝等。

也有俗話說“寒露髮腳,霜降捉著,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

“九月團臍,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等農曆十月以後,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

賞菊。

農曆九月又稱菊月。菊花為寒露節氣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處處可見它的蹤跡。古書記載:“九月九日,採菊花與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賞菊花,成了這個節令的雅事。

登高。

寒露之後,露水增多,氣溫更低。此時中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遊人。

氣 候 特 徵

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與白露時相比氣溫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很可能成為凍露,因此稱為寒露。

中國傳統將寒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這時,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

寒 露 養 生

史書記載“鬥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由於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

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

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乾口燥等症。

可食用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

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

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面板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祕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此外還應重視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面板,防止乾裂。

寒 露 詩 詞

《池 上》

(唐代)白居易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敗荷鶺鴒圖》

(明代)唐寅

飛喚行搖類急難,野田寒露欲成團。

莫言四海皆兄長,骨肉而今冷眼看。

《木芙蓉》

(唐代)韓愈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

豔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國慶假期走後的第一天

降雨又降溫

最好帶上你的秋衣秋褲

與秋天的尾巴再來一次

美麗的邂逅吧~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今天寒露,天氣轉涼,咱們這進入深秋了,養生一定記住這五個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