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脾胃氣虛型淺表性胃炎,胃脘隱隱久痛,按之則舒

患某,女,30歲,幹部。

胃脘脹痛5年餘,經服中藥行氣疏利之品效不顯,於是加強行氣之力,脹痛更甚,初病時食後加重,現不食亦脹。

作胃鏡診斷“淺表性胃炎”。

現症:脘腹滿悶脹痛,脹甚於痛,以午後傍晚為甚,口淡黏膩,納差食少,食後不化,形體消瘦,倦息乏力,面色萎黃,舌質胖淡,有齒痕,苔厚膩,脈濡緩稍弦。

診斷:中醫:胃脘痛(脾胃氣虛、氣滯溼阻證);

西醫:淺表性胃炎。

治法:健脾補中,行氣化溼。

方劑:香砂六君子東加味。

黨蔘 ,白朮 ,茯苓 半夏 陳皮 ,木香 ,砂仁 ,枳殼 神曲 ,川厚朴 ,佩蘭 炙甘草

每日1劑,水煎服。

服藥一週後,滿悶脹痛略減,稍思飲食。半月後,脹痛減輕,已不滿悶,口不黏膩,膩苔漸退,飲食增加。

以後在此方基礎_上適當增減。二個月後,脹痛基本消失,飲食正常,即使稍多飲食,亦不作脹,形體漸感有力,複查胃鏡提示,胃黏膜正常。

治療方劑香砂六君子湯可加減。

氣滯中阻,脘腹時脹,加厚朴、枳殼以行氣消脹。溼邪較盛,脘痞不暢,酌加蒼朮、厚朴、佩蘭、藿香以祛溼化濁。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疫情當下,面對乳類食品要正確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