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先生開藥方”,這條諺語想必小夥伴們都知道吧!多數人理解為冬天吃蘿蔔夏天吃生薑,其實這是泛指,這裡的冬夏指的是一年四季,正確理解應為:四季常吃蘿蔔和姜,不用醫生開藥方。生薑辛熱,蘿蔔甘寒,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諺語重點提醒人們在炎熱的夏季吃薑,寒冷的冬季吃蘿蔔。其實,這是與中醫醫理極為合拍的養生經驗。

但是很多正在喝中藥的中老年人不敢隨便吃蘿蔔,為什麼呢?因為一個古老的傳說:“蘿蔔解藥性”。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另外,又有一種說法“人蔘得蘿蔔子,其功效更神”,又是怎麼回事?兩句相反的話?這是不是說明矛盾了呢?

那麼,問題來了,咱們正在吃中藥的朋友們,到底可不可以吃蘿蔔?

1.蘿蔔解人蔘藥性?先從"解"字說起

小夥伴們都知道,人蔘是好東西,但不是人人都能吃,有些人吃了脹氣甚至是上火、流鼻血,其實人蔘的這個副作用卻可以靠蘿蔔來平衡。人蔘吃了有可能會產生脹氣這種副作用,這時就可以用蘿蔔來通氣,其實用白豆蔻、霍香正氣散也是可行的,人蔘與霍香正氣散、白豆蔻是不禁忌的,用這些通氣的東西是為了解決人蔘的副反應,並不抵消它的功效。

因此說蘿蔔解人蔘藥性,不是減弱人蔘的補氣作用,而是減輕人蔘的副作用。有些人服食人蔘後,會有胸腹脹悶不適等症狀,大多與消化不良有關。若在此時吃些熟蘿蔔(注意不是生蘿蔔),既可解除人蔘帶來的副作用,增強消化功能,又可促進人蔘補益成分的吸收。因此,同時吃人蔘、蘿蔔大可不必擔憂。

2.吃蘿蔔下氣!下的是人蔘的氣嗎?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中醫所說的氣是什麼?其實中醫的氣可分三類:第一類是元氣,為先天的生命能量,又稱“腎氣”,指人體生理活動的基本功能;第二類為後天之氣,為水谷之氣,即食物消化後產生的能量。(肛門排氣也是水谷之氣);第三類則為呼吸的空氣。

那麼蘿蔔下氣到底下的是什麼氣?是大家認為的那樣嗎?會把人蔘的補元氣功能下掉嗎?!事實上,這裡說的蘿蔔下氣,但並不是下人蔘的氣。為什麼?

有研究表明:人蔘所補的是人體中的元氣,元氣則是人體生理活動的基本功能;蘿蔔消氣,指胃腸消化不良所產生的脹氣,蘿蔔的澱粉酶,具有助消化和消除胃腸脹氣的功能。人蔘補的是元氣,而蘿蔔“下氣”下的是濁氣、胃腸消化不良所產生的脹氣,積滯氣,痰濁氣,邪氣。

3.與補氣有關的"參"有哪些?

人蔘、生晒參、紅參、黨蔘、西洋參、太子參,等等,與補氣有關,但是不同的“參”還是有區別的。

人蔘:被稱作“補氣之聖藥,活人之靈苗”;

生晒參:大補元氣,為參中之上品;

紅參:具有溫補的作用,補氣中帶有剛健溫燥之性;

黨蔘: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

西洋參: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的功效;

太子參: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功效。

4.喝中藥的你還不敢吃蘿蔔嗎?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營養師在行動#科學闢謠——防治新冠肺炎的“奇葩”食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