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突發心血管事件是冠心病患者常見死因。但臨床發現、心血管事件突發在時間上有一定規律性。主要有以下幾個"危險時段",注意這些"危險時段",學會自我保護,有助於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1) 清晨起床後:

這是一天中最危險時刻(即清晨六點半)。研究發現,清晨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較平時增高40%。因為人在清醒時,體內會分泌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血壓隨之升高,耗氧量也會增加。而此時身體又處於脫水狀態,血液迴圈較差,如果起床動作過猛,會突然加大心臟負擔,所以誘發意外事件。為此,起床宜慢不宜快,醒後最好在床上醒神3分鐘。起床後注意保暖,如外出晨練,要充分熱身再運動。

(2) 星期一早晨:

這是一週中的危險時段。研究表明,週一心血管事件發生危險比其他幾天高20%,死於心肌梗死的危險比平時高30%。其原因可能與週六、週日玩樂過度,吃喝、吸菸過多有關,也可能是因週一要重返工作崗位而感到壓力。因此,在休息日遊玩、飲酒、抽菸都不要太過,更不宜通宵玩樂。可適當睡懶覺,但不要過頭,否則生物節律被打亂,週一突然早起會使血壓升高。

(3) 豐盛晚餐後:

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導致血管收縮,如大血栓危險。特別是晚餐質優量多時,會使膽固醇增高刺激肝臟製造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容易引發心絞痛。因此,晚餐不可吃得過好、過飽,心臟病患者切忌暴飲暴食。

(4) 上廁所時:

"便祕"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罪魁禍首"。因為大便時突然用力,會增加腹腔壓力,減少心臟血液迴流量,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為此,要多吃高纖維食物,多補充體內水分,同時注意適量運動,預防便祕。高齡老人要避免用力解大便,儘量選擇坐式便器。

(5) 幹體力活時:

冠心病患者在做體力活時(如搬、抬東西),如果突然"發力",有可能導致體內應激素猛增、血壓驟變、心臟狂跳、誘發心血管事件。因此,要避免過重體力勞動,體力活動前最好稍熱身活動,或者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6) 激情講話時:

面對眾人講話,對心臟是一種考驗,尤其當講話激動時,會因緊張而導致血壓升高,心律加快,腎上腺素增加,誘發心血管事件。因此,講話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儘量避免情緒過於激動。

(7) 乘公車時:

老年人乘公交突發心血管事件,與車內擁擠、空氣流通差等有關,研究表明,因車廂中空氣含有害微粒、一氧化碳等,會影響神經和心肌功能,加之擁擠、緊張、體質差等因素,所以,老年人應避免上班高峰時段乘車,上車後宜選靠車窗座位。心臟病患者乘車前要帶上急救藥,一旦出現胸痛、呼吸困難、頭暈等症狀時,應及時服藥,或者儘快求助司機和周圍乘客,必要時急送醫院治療。

(8) 逢年過節前後:

"節日"已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致病因素"。研究發現,逢年過節時人們情緒易亢奮、波動,加上交往頻繁、進食過多油膩和太鹹的食物、大量喝酒、睡眠減少(睡眠過多過少均損心臟)等。都是誘發心血管事件的危害因素。為此,一要避免勞累,娛樂、應酬要量力而行;二要節制飲食,忌菸酒,多吃些新鮮水果蔬菜;三要保證睡眠,白天能午睡30分鐘最好;四要備好"急救藥",心血管病患者莫忘服藥。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春季養生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