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抗擊新冠的特殊時期,慢性心臟病患者做好嚴格的個人防護,防止感染新冠肺炎,同時保養好身體,避免心臟疾病的加重甚至惡化,就是對這場抗疫戰的最大貢獻。那麼,與普通人群相比,慢性心臟病患者有什麼特殊之處?應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呢?

疫情當前,慢性心臟病患者有何特殊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釋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慢性病患者預防臨時指南》,與普通人群相比,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以後,病情進展相對更快,嚴重程度更高,死亡風險更大。

慢性心臟病患者也屬於此類人群。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壓、房顫、心力衰竭等,本身就面臨急性期和長期的心血管事件再發高風險,往往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差;同時,慢性心臟病人往往有肺部的異常,如肺動脈高壓,肺的滲出或水腫,甚至肺部炎症。因而,與普通人群相比更易感染。

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積極管理好原有疾病,按照醫囑及時正規服藥,以防止病情加重外,更應做好居家防護,儘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場所,注意休息,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另一方面,也不必過分焦慮,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愉快的心情,適當活動和鍛鍊。相信疫情終會被戰勝。

胸悶、氣急、咳嗽,是新冠感染嗎

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有胸悶,氣急等不適,有時會有咳嗽,與新冠肺炎的一些症狀相似。但慢性心臟病患者的這些臨床表現是由心功能受損引起的,而新冠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狀還是發燒和持續咳嗽,病情比較重的會有胸悶氣急。

其實二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首先是有沒有去過疫區,或者與疫區來的人員及疑似確診病人有過密切接觸;第二是有沒有發燒和持續的咳嗽;第三,心臟病引起的胸悶氣急往往在活動勞累後出現,休息後多能緩解。最後,可以到醫院做血液檢查,以及胸部CT檢查,一般就能明確。

因此,如果心臟病人沒有出過門或者到過人群密集處、家裡也沒有發病者和疑似者,千萬不要恐慌緊張,可以諮詢你以前的經治醫生,並密切觀察。

心血管慢病患者若不適,要去醫院嗎

首先,需要鑑別胸悶等不適是否是主觀感受,長期居家,空氣不流通,一直戴口罩,也會引起胸悶感覺。其次是否與以前心臟病發作時的症狀相同。冠心病心絞痛出現的胸悶症狀往往和活動相關,勞累後加重,休息後緩解。心衰患者也是勞累後出現氣急,休息後緩解。原則上,沒有急性發作、或者用藥休息後緩解的病人,不要到醫院就診。既往已行支架植入或者搭橋的患者應遵醫囑及時正規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降脂、降壓藥等,不要擅自更改治療方案。

在目前疫情未完全控制的情況下,醫院是交叉感染的危險場所。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委託子女或健康家人前往醫院門診問診和諮詢;也可以求助網際網路,登入相關醫院是否有遠端問診服務,目前有很多醫院或是網際網路平臺提供線上心血管疾病問診服務,如微醫、好大夫線上等;很多心血管專家及其團隊也開設了線上免費諮詢。

如果發生嚴重的心絞痛達半小時以上,而且服用硝酸甘油等不能緩解,則需要前往最近的胸痛中心就診,目前各大醫院的胸痛中心仍處於24小時待命狀態,可接診需要行急性期冠狀動脈血運重建的患者,如PCI(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溶栓治療等。心衰患者氣急症狀嚴重,不能平臥,幾天也不能緩解的,也需要去醫院。

快沒藥了,現在不便配,能酌情減量嗎

不可以!因為很多藥物作用時間僅為數小時,即使緩釋片,也只維持24小時。擅自減量或延長間隔時間,血液藥物濃度就會下降,達不到治療效果,造成疾病控制不好,引起心臟病急性發作,或者疾病加重。

對於幾乎所有的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支架術後、搭橋術後、腦梗死等等情況,都不能隨便停藥。因為一旦停藥,血管狹窄就可能加重,血管狹窄加重,就可能出現新的缺血,甚至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等問題。

當然,很多藥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必備的,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降脂藥,降壓藥,抗心衰藥物等等。疫情期間醫院管理嚴格、限制號源以減少人流,慢性心臟病患者可以請家人到醫院代為開藥,而且很多醫院也出臺了很多便民措施,如開設方便門診,增加處方藥量等。也可以在正規的微商平臺購買。

怎樣在就診時不被傳染

如本人必須前往醫院就診,出門前一定要帶好口罩,最好乘坐私家車,在醫院期間儘量遠離人群較密集區域(如掛號處、診室門口等,可有家屬代勞),避免與扶梯、電梯等非必要接觸,不要用手直接揉眼睛、摳鼻子,在醫院如廁前後也要注意清潔雙手;回家後應立即丟棄口罩,並認真清洗雙手和麵部,將外衣掛在通風處。有條件的可以用75%的酒精噴灑從醫院帶回的物品的表面。

在院內一定要儘量避免經過急診、發熱門診、留觀病房等區域,千萬不要因為好奇而特意去以上地點周圍逗留。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老年人要注意,這6個坑人的“健康好習慣”,別再盲目跟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