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執筆:周德武 @公評世界

2020年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口罩變成了戰略稀缺品。“豬肉沒有想到居然敗給了口罩。口罩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成了年貨”。

新冠肺炎(COVID)與2003年SARS屬於“近親”,迄今無藥可治。美國一家公司治療其他冠狀病毒的藥物臨時救場,但雙盲試驗最快也得4月份才能知道結果。而疫苗的研究週期至少需要18個月,在藥物和疫苗都指望不上的情況下,口罩的自我防護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的半壁江山。在正常情況下,中國每天可生產2000萬隻口罩。在世衛宣佈新冠疫情成為“全球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後,口罩的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價格則翻了20倍。

北美、歐洲及中國周邊國家的口罩也都脫銷。法國昂格爾市DOLIMIHOEN公司年產量只有1.7億隻,而現在手頭的訂單超過5億隻,即使24小時開足馬力,也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日本尤妮佳公司的訂單也比平時多了10倍。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管制措施,一方面打擊囤積居奇,加大對哄抬價格的處罰力度,另一方面則進行出口戰略管制。包括香港在內的全中國在國際市場的採購變得異常困難。

▲香港民眾在化妝品連鎖店外等候購買口罩

前幾年,社會上一直流行一種說法,“有錢還怕買不到東西,資本家會放著生意不做” ?血淋淋的教訓一再告訴我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那是和平年代的常規思維。

但在非常時期,這個邏輯就會四處碰壁。例如,中美貿易戰開打,很快就延燒到晶片領域,美國使出撒手鐗,直接掐斷中興通訊的零部件供應,讓這家公司“認罰”十多億美元。美國同樣讓華為出現了斷供危機。好在任正非拿出了B計劃才化險為夷。但是,我們又有多少公司有備胎呢。

從晶片到口罩,雖然技術含量不同,但一旦成為戰略工具,同樣具有致命性。口罩的短缺,我們可以動員汽車廠商改裝生產線,但比口罩更重要的則是糧食安全問題。

糧食的自給率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主權,一旦糧食被別人卡了脖子,將關乎國家的生死存亡。口罩的產能恢復及提升在一個月內就可以搞定,而糧食生產週期則長達四個月。一旦糧食出現危機,這個剛需所產生的世界性恐慌將遠遠大於一次疫情所產生的衝擊。

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曾經說過,一旦糧食減產30%,而糧價的上漲絕不是30%那麼簡單,而上漲百分之幾百都不應感到驚訝。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可見,糧食是地緣政治博弈中的一張王牌。正因為如此,這幾年中國政府反覆強調,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即所謂手中有糧,心裡不慌。

▲2月10日,山東省臨沂市的農民在田間作業

2018年《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指出,中國2018年糧食產量近6.6億噸,是1949年的6倍,人均佔有量達到470公斤,高於世界的平均水平。其中,穀物產量達到了6.1億噸,佔糧食總產量的90%,穀物的自給率超過95%,而進口的農產品則主要是品種調劑。據統計,2018年中國進口了2000多萬噸穀物和8000多萬噸大豆。據農業部測算, 2020年中國糧食缺口將達1億噸以上,可見,中國把糧食進口控制在5%以下的目標越來越有難度。

新冠疫情讓全世界揪心,而2020年的糧食生產前景也極不樂觀。上個世紀90年代,國際社會就“誰來養活中國”有過廣泛的爭論,隨著中國從溫飽步入到小康,這個問題不再成為焦點。

但口罩危機告訴我們,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在危機出現的時候,“誰來供應中國”的問題始終在國際上找不到答案。在東亞國家中,中國的糧食安全係數排在日本和南韓之後。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糧食安全並沒有太過樂觀的資本。

自去年以來,全球氣候異常現象尤為突出,澳洲多年的旱災導致百年不遇的山火,而離澳洲最近的南極洲2月9日的最高氣溫高達20度,創下歷史新高。而70年未遇的蝗蟲災害正在非洲東部及南亞地區肆虐。

▲肯亞蝗災肆虐

肯亞、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的蝗災,正威脅著數百萬人的生命,可能引發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3月初進入種植季後,將迎來雨季,如果蝗蟲得不到抑制,其數量將暴增20倍。目前有些蝗蟲已經進入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的拉賈斯坦邦,超過30萬公頃的農作物被蝗蟲摧毀,不得不向印度總理莫迪發出了求援。雖然印度是個素食主義大國,70%的人以素食為生,近年來,印度一直是重要的糧食出口國。而去年的乾旱使洋蔥大幅度減產,作為印度飲食中的剛需,價格上漲了兩倍,老百姓怨聲載道。如果這次蝗災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則有可能導致糧食歉收,恐會引發全面通貨膨脹。

巴基斯坦也已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據了解,巴出動數百架飛機噴灑農藥,以應對眼前的蝗禍。巴當前麵粉和麵包價格飛漲,專家預測,一旦上千億隻蝗蟲繼續肆虐,2021年,巴基斯坦將出現大饑荒!

▲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公佈的蝗災影響情況地圖(資料截至1月底)

近況堪憂,遠景更值得思慮。聯合國做過一個統計,到2050年,全世界必須增產70%的糧食,才能餵飽屆時已達90億人口的地球居民。人口快速增長,但土地面積和淡水資源卻無法增多,而世界上38%的穀物和74%的大豆是用來餵養牲畜的,而這些穀物足以養活20億人口。除非人類調整飲食結構,否則糧食安全問題將更加突出。

2019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指出,全球仍有1.13億人口受重度飢餓影響,另有1.43億人距離重度飢餓也就一步之遙,可見實現零飢餓的目標任重道遠。

從口罩危機中,我們隱約感到,在海外建立糧食生產基地,以解決中國土地不足的問題,則是一條危險的道路。俄羅斯、南美以及非洲一些地方確有大量的土地尚待開發。

▲2月11日,四川省的農民正在播種

在平常期間,通過大型農業專案來推動這些地區的開發,固然有解決全球糧食短缺的作用,還可幫助中國每三、四年休耕一年的目標,對逐步恢復中國的地力也有輔助作用,但把這個構想納入到中國的糧食安全規劃中,只會陷入歧途。關鍵時刻想把這些糧食運回國內幾乎不可能實現,從口罩荒中,我們已清晰地看到了這一點。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曾經向全中國人民保證, 2003年SARS的悲劇不會在中國重演,因為國家已經建立起了一套傳染病監控網路系統。但殘酷的現實印證了這些專業人士的話多麼不靠譜。

糧食戰爭早已悄然展開。我們更需要清理家底,看看從種子到化肥、從農藥到戰略收儲,是不是都落到了實處?守住18億畝的土地紅線,真正健全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完善糧食預警監測體系,應當是我們從新冠疫情中吸取的另一深刻教訓。

作者是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 公號“公評世界”

最新評論
  • 1 #

    所以說大面積荒廢的農田還得利用起來

  • 2 #

    清醒的認識,馬上到了春播時節,廣大農村的務工人員暫時不要出去了,在家好好種地,不一定種大米小麥,土豆,紅薯也可以的。

  • 3 #

    是的,我在前幾天就提出這一問題。一場疫情,小小口罩就把國人搞得六神無主,出現一罩難求的局面。如果突遇大旱大澇之年,遭受外國人卡脖子,那真不得了。

  • 4 #

    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安前必須與國防、用水、資源安全、資訊保安一樣作為國家整體安全重要的一環!

  • 5 #

    所以說無工不富,無農不穩!要加強糧食自給!

  • 6 #

    中國人口太多,不能依賴進口,希望國家能重視農業。我記得上學時說農業是第一產業,希望現在還是!

  • 7 #

    糧食問題才是最大的安全問題

  • 8 #

    糧食很關鍵,國家應加大力度整一下了

  • 9 #

    口罩危機,敲響巨大警鐘。如果糧食被人卡脖子,那何止是可怕

  • 10 #

    糧食安全!!!天大事!天地糧心

  • 11 #

    醫療用品也是戰略物資

  • 12 #

    警鐘長鳴,國家時刻保持清醒!

  • 13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14 #

    這篇文章的作者很有長遠眼光和憂患意識。在一片祥和中,要有危機感,一次疫情就使中國陷入半癱瘓狀態,如果真發生戰爭了,儲備不足可怎麼辦。一定要有長遠規劃不要只看眼前。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還是重中之重,國家更強大才能不被人欺。中國加油!

  • 15 #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 16 #

    說得很好,國家要重視

  • 17 #

    糧食不要一直靠進口,要自給自足才有保障

  • 18 #

    居安思危,好文章,值得我們思考。

  • 19 #

    有志有智之士,望決定國家民族命運的人能妥善解決運籌帷幄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楊馥宇為“炫腹”穿12釐米上衣,馬甲線清晰可見,臍釘卻成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