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現今大家都宜減少外出,避免與人接觸,但是減少室外活動,氣血不流通,

也會造成自身免疫力下降,特別是冬春交際之際,

也會因氣候變幻而提升患上普通感冒的風險,

所以現淺述傳統養生行氣導引,讓大家來認識這種古時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古人倡導的行氣法,有文字最早記錄的當屬“玉佩行氣銘”,

其文字言簡意賅,而現當如的站樁、打坐就是通過壯大身體之氣,以靜態行氣的方式來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眾多途徑之一。

《攝養枕中方》強調行氣的諸多功效:“行炁或可以治百病, 或可以入瘟疫, 或可以禁蛇虎, 或可以止瘡血, 或可以居水中, 或可以行水上, 或可以闢飢渴, 或可以延年命。”

煉丹大家葛洪也指出行氣的諸多功效, 如“行氣可以不飢不病” 。

其所謂“行炁”, 同“行氣”, 而嚴格按照古時氣節與天時也可分為

“春向東食歲星青氣, 使入肝;夏服熒惑赤氣, 使入心;四季之月食鎮星黃氣, 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氣, 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氣, 使入腎” 。

行氣法, 有時也配以存想法, 《素問》指出運用意念引導正氣執行的方法,

可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 曰:“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避其毒氣……氣出於腦, 即不幹邪……然後可入於疫室。”

當然也需辯證來看,結合現代與古代時期的差別,一些必要的防護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可以行氣確實對久居在家的人來說即使減少活動量,也是可以幫助自身提升免疫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而在傳統養生角度來說在靜態下行氣,也可以在動態下行氣。

導引法就是以肢體運動為主, 是配合呼吸吐納的養生方式, 以強身防病。

馬王堆出土的《卻故食氣篇》裡的導引圖,就是以動作來進行行氣引導。

導引圖

葛洪認為疾病要防治於先, 指出導引法作為祛除疾病的玄術, 可防止疾病發生, 故曰:“導引療未患之疾, 通不和之氣, 動之則百關氣暢, 閉之則三宮血凝。實養生之大律, 祛病之玄術矣。”

強調應在年少與壯時就應該開始注意養生, 曰:“恃年紀之少壯, 體力之方剛者, 自役過差, 百病兼結, 命危朝露, 不得大藥, 但服草木, 可以差於常人, 不能延其大限也。”

藥王孫思邈亦云:“養生之道常欲小勞, 但莫大勞及強所不能堪爾。”

提倡養生應勞逸結合, 提倡根據體質、年齡的差異選擇合適的導引方式。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陰陽汽化灸答疑(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