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只吃瘦肉,不吃肥肉,就不會增加高血脂的風險”,這是很多人的認知。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對於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病患者來說,的確要嚴格控制肥肉的攝入量,但是瘦肉也並非可以隨便吃。

瘦肉隨便吃 心血管病風險也提高

01 瘦肉吃太多,也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

食品指南指出,各種瘦肉中蛋白質含量較高,可以為身體補充必需氨基酸,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但是,瘦弱中脂肪的含量也很高,攝入太多也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

02 攝入紅肉的比例和冠心病發病率呈正相關

英國醫學雜誌最新發表了一篇研究,該研究入選了6萬餘名50歲至55歲的男性。跟蹤觀察5年,結果顯示:

每天多吃一份未加工的紅肉,比如,新鮮的豬瘦肉、羊肉牛肉等,患冠心病風險增加11%,冠心病死亡風險增加21%;

每天多吃一份加工的紅肉,比如,各種香腸、臘肉等,患冠心病風險增加15%,冠心病風險增加29%。

瘦肉、紅肉增加心血管病風險所為何?

首先,紅肉瘦肉會增加血管炎症反應

瘦肉紅肉也會引起血脂升高,增加血管炎症反應,提高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形成血管斑塊,也就是咱們說的血管垃圾,從而誘發冠心病、腦血管病。

其次,瘦肉攝入太多,會增加心臟負荷

01 瘦肉攝入多,供給心臟和大腦的血液減少

糖、脂肪、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速率不同。糖類最快,脂肪次之,蛋白質最慢。相應地,脂肪和蛋白質消化過程中,對胃腸產生的壓力也最大。

而我們知道,瘦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肪,少量的糖。如果攝入太多的肉類,消化過程中,胃腸道的血容量會增加。相對來說,供應心臟和大腦的血液就會減少,從而增加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這也是,為何我們在飽食後很容易犯困的原因。

02 瘦肉攝入多,容易引發便秘,導致心血管意外

瘦肉中油脂較少,潤滑作用差,且消化吸收過程緩慢,會延遲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容易誘發便秘。特別對於老年朋友來說,胃腸蠕動緩慢,活動量也少,如果再攝入過多的瘦肉,會大大提高便秘的機率。而便秘不但會引起胃腸不適,更會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機率。

所以,對中老年朋友,以及心血管病朋友來說,瘦肉並非是安全地帶的食物,大家還是要控制好攝入量。

中老年、心血管病朋友正確吃肉姿勢

01 適當多吃白肉

白肉是指魚蝦類、雞白肉等,這些肉中蛋白質多,但脂肪相對較少,不會立即引起血脂升高;

02 瘦肉也要限量

心血管病的朋友,瘦肉可以吃,但一定要限制攝入量。每天最好只攝入一種肉,量控制在50g左右。

03 飯後走一走

飯後走一走,特別是吃完肉類食物後,出去活動一下,不要馬上坐下或躺著,以促進肉類食物消化,有利於控制血脂,也能防止便秘的發生。

04 餐後加水果、多喝水

肉類食物中水分和膳食纖維少,會減慢消化速度。餐後多喝水,適當吃一些水果,不但可以補充水分,加快肉類消化,而且水果中的粗纖維較多,有助於緩解便秘。

13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聞口氣能辨臟腑的功能?中醫大夫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