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導讀:黃芪最早載於《神農本草經》,是補氣的良藥,具有補而不膩的特點,可單味使用,為增強補氣作用有時還加入人蔘、黨蔘等一起使用。除了補氣的功效外,黃芪其實還有許多功效,文中這些功效和主治疾病你都知道嗎?

1、防治感冒

用生黃芪15克,大棗10枚,水煎當茶飲,連服2-4周,可有效防治感冒,並明顯降低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

2、益氣養血

中老年人貧血所致的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可用炙黃芪30克,當歸5克,大棗10枚,豬肝100克。將豬肝洗淨切片,放入3味中藥,加水適量,燉煮1小時,加少許調料,吃肉喝湯,有益氣養血的功效。

3、提高免疫力

中老年人體虛導致的免疫力低下、多汗、易患感冒,可用生黃芪10-20克,水煮2次,每次煮沸30分鐘,當茶飲。也可用黃芪20克,白朮10克,防風5克,水煎2次後分早中晚服用。

4、治療胃下垂

胃下垂,黃芪用量可在30克左右。胃主受納,其氣以降為順,黃芪為補氣升提首選之品,枳殼為下氣降逆重要之味,一升一降,升多降少,能夠使黃芪的作用發揮到病情需要的程度,不使其升提過度;二是胃氣本身喜降,反佐枳殼以順應胃氣的下降。

黃芪與枳殼相配,可治療多種因氣虛下陷造成的臟器脫垂。黃芪用量五倍於枳殼時,效最佳,不僅較單用黃芪升提之力大,且無過升耗陰之弊。

5、治療脫肛

脫肛,黃芪用量可達120克。清代名醫王清任治脫肛的一個方子—黃芪防風湯。原方為:黃芪四兩,防風一錢。金元四大家李東垣認為:防風能制黃芪,黃芪得防風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6、治療子宮脫垂

黃芪用量15克。枳殼味苦、微寒,有利氣、消積之功,用以治療臟器下垂;而黃芪味甘、微溫,能補中益氣,調理氣機,人體之氣機通暢,則清氣能升,濁氣能降,故氣虛下陷諸症能愈,方用補中益氣湯專治中氣下陷所致子宮脫垂。

7、治療慢性腎炎

黃芪用量20g。黃芪有消腫利尿的作用,對於慢性腎病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尤其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不消者,效果頗佳。

8、治療高血壓

黃芪重用降壓,用量30克以上。國醫大師鄧鐵濤曾用黃芪合溫膽湯治療氣虛痰濁型高血壓。雖然黃芪可以降壓,但黃芪仍是益氣昇陽之藥,如果辨證為肝陽上亢或有內熱之高血壓則不宜用黃芪。

9、治療低血壓

黃芪輕用升壓,用量不超過15克。一般來說,治療低血壓可採用補中益氣湯。

10、治療胎死腹中

胎死腹中,黃芪用量可達120克。王清任治產難之加味開骨散,重用黃芪120克,外加鍼灸,1劑而死胎產下。

開骨散治產難有效有不效,緣於只著重於養血活血忽視補氣行氣,所以可以在開骨散的基礎上,重用黃芪以補氣行氣,達到治療此病的效果。

11、治療偏癱、截癱

偏癱、截癱,黃芪用量60-120克。對於偏癱、截癱等屬於氣虛有痺者。補陽還五湯中有很明顯的一句“四兩黃芪為主藥”,按照劑量換算,四兩黃芪即是120克。

12、治療瘡瘍

黃芪用量30克左右。黃芪具有託毒排膿的作用,如果是瘡瘍久不癒合,不斷滲液,用黃芪可以起到內託的作用。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骨質疏鬆"元凶"找到了,經常泡點喝,增加骨密度,骨頭硬邦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