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那麼問題來了!面板病到底能不能吃海鮮?

大多數人都非常愛吃海鮮。海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吃海鮮的。一些人即使愛吃海鮮,也只能望塵莫及。因為有些人吃海鮮會過敏,引起面板的一些過敏反應;而海鮮作為一種“發物”,也會使一些疾病復發。那難道生病了就不能吃海鮮了嗎?

何為“發物”?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

在通常情況下發物也是食物,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以及與其相關的某些疾病才會誘使發病。

海鮮為什麼被稱為“發物”,生病了不讓吃?

這一點@骨科醫生路遙 醫生曾經介紹過,在此引用一下:

“我們的絕大多數的先輩,並不是居住在海邊的,甚至很多都離淡水都很遠。而在古代,不僅交通運輸物流極不便,就連海鮮水產運輸最基礎的低溫冷藏技術也近乎為零。因此,在這樣的物流和冷運條件下,當海鮮水產被運輸到內地時,基本上都是被致病菌嚴重汙染,甚至腐敗的。但是,先輩們並沒有“致病微生物”這個概念,只要聞著沒臭就可以買回去吃。如果吃這東西的人本身就已經生病,抵抗力本身就很差,加之水產汙染嚴重,那就是要命的事了。此外,長期農耕畜牧社會的祖先們,絕大部分一輩子都吃不到海產品,所以他們可能會更容易對海鮮水產過敏。那個時代也沒有過敏這個概念,更沒有抗過敏的藥物,一旦過敏很可能也會危及生命。於是,儘管先輩們並不知道他們看到的“不良後果”,是因為“致病微生物”和“過敏”引起的,但他們能根據時間先後順序認定是吃了海鮮導致了疾病或死亡。通過給海鮮水產品戴上一個叫“發物”的黑帽子,“寧可錯殺三千,不能放過一個”的提醒後輩:“那玩意有問題,別碰!”。從而在他們那個年代客觀的降低了病死率。”

食物中的哪些成分是引起疾病的原因?

發物中如雞、蛋類、豬頭肉等對人體而言為異體蛋白,這種異體蛋白就可構成過敏源而導致人體發病。魚、蝦、蟹類本身就含組織胺,而組織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擴張、充血、血漿滲出、水腫、腺體分泌亢進及嗜酸性白細胞增高等,從而導致了機體變態反應,即過敏反應,誘發面板病,如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發熱等。

有的高敏病人,甚至對大米、小麥、玉米等都可產生過敏反應。酒、蔥、蒜等可通過酒精或揮發刺激物質直接引起面板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使原有的面板病病情加重或病情遷延。

發物導致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1、上文中提到的動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會促使人體內的某些機能亢進或代謝紊亂。如糖皮質類固醇超過生理劑量時可以誘發感染擴散、潰瘍出血、癲癇發作等,引起舊病復發。

2、某些食物所含的異性蛋白成為過敏源,引起變態反應性疾病復發。如海魚蝦蟹往往引起面板過敏者蕁麻疹、溼疹、神經性皮炎、膿皰瘡等頑固性面板病的發作。豆腐乳有時也會引起哮喘病復發。

2、一些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酒類、蔥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對炎性感染病灶,極易引起炎症擴散、疔毒走黃。這就是中醫所說熱證實證忌吃辛辣刺激性發物的道理。

這些人最好禁忌食用海鮮

1、血脂偏高的人:螺貝蟹類,尤其是蟹黃,存在著很高的膽固醇含量,膽固醇和血脂偏高的人們應該注意少吃或者不吃這類的海產品。

2、關節炎、痛風患者:海蔘、海魚、海帶、海菜等海產品中,含有較多的嘌呤,患者常食將加重病情。

3、出血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海魚,因為魚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

4、肝硬化患者:肝臟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5、面板病患者:面板病患者之所以不能吃海鮮是因為海鮮中所含的蛋白質在進入人體後,可作為一種過敏源,對機體產生過敏反應,如發癢起塊等,或使原來的面板病復發、加重。所以面板科醫生視海鮮為病因之一,要求某些病人禁忌。

麻疹、皮炎溼疹、牛皮癬、皰疹能吃海鮮嗎?

1. 蕁麻疹、皮炎、溼疹:這是常見的過敏性面板病,很多朋友什麼都不敢吃,痛苦萬分。其實,只要您不對海鮮過敏(就是吃了海鮮,不會發病或加重),就可以吃。

2. 帶狀皰疹:這是一種病毒感染疾病,和機體抵抗力差有直接關係,結果好多患者,海鮮不吃、牛羊肉不吃、大肉不吃、雞蛋不吃[尬笑][尬笑],本來抵抗力就差,什麼都不吃,哪來的抵抗力,只會讓疾病更加嚴重。所以,帶狀皰疹可以吃海鮮、雞蛋、牛羊肉。

3. 牛皮癬、白癜風:這是自身免疫性、遺傳相關性的慢性面板病,飲食的相關性本身沒有證據證明,而且國內外也沒有證據證實沿海城市發病率大於內陸地區。

所以:海鮮這麼美味的食品,只要你不過敏,就是可以吃的哦!當然!要“適量”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溼氣重!有4大症狀,解決方法這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