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經常反覆出現頭暈、頭昏重、頭痛等症狀,且常有心煩、耳鳴、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發生。研究表明,這些都是慢性腦供血不足的表現。

慢性腦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醫學家提出來的,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出現慢性的廣泛的供血不足,引發腦部缺血缺氧而出現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的疾病。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發病率較高,屬中老年人的多發病。經大量研究還發現,在症和的發病前期,患者均曾長期患有慢性腦供血不足。如果對慢性腦供血不足不及時進行治療,很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生。因此,腦供血不足又被稱作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大家都知道,大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耗氧量相對較大,大腦的重量大約只佔身體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卻佔全身好氧量的20%。大腦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給,所以必須有足夠的血液供應,大腦的各項生理活動才能正常地進行。衡量大腦血液供應的標準是腦血流量,腦血流量一旦減少,腦細胞的供氧量也隨即減少。

如果腦組織缺血10餘秒鐘,就會引起大腦的功能發生變化;如果大腦某一部分血流在較短時間內完全阻斷,則會發生區域性腦,即;如果大腦供血不是完全阻斷而是慢慢地減少,就是慢性腦供血不足。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血液供應會逐漸減少。

兒童時期腦血流量大約為100 毫升(100 毫升/100 克腦組織/ 分),成人為50 毫升(50 毫升/100 腦組織/分),而健康老人只有35 毫升(35 毫升 /100 克腦組織/ 分),加之中老年人的腦組織對缺血的耐受性相對較低,腦血管的自動調節機能也逐漸下降,因此只要供血發生輕微的變化,就會明顯影響腦血流量,從而導致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發生。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這幾大症狀提示糖尿病病情加重,糖友們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