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本 期 導 讀 :

即將入冬,進補這一重要事項也被提上日程。聽說在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裡,正確進補可以事半功倍,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更好地補足陽氣,順利過冬呢?

霜降,是24節氣的第18個節氣,是冬季和秋季的交界,氣溫變化非常明顯,由於天氣越來越寒冷,在某些地方、某些時間會產生出結霜的現象。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暖的工作。

霜降節氣,陽氣開始明顯潛藏,天地間的寒氣加重,寒氣往往攜帶著溼氣,兩者結合形成寒溼之氣,對人有非常嚴重的影響。

除了防止寒溼的侵襲之外,還要注意冬令進補的時間到了,「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所以這個時候養生保健尤為重要。

我們這次文章的主題就是:如何補陽驅寒,準備過冬。

入冬前,要怎麼補

霜降處於戌土月,戌土月在五行中屬土。根據中醫養生的觀點,在四季中春要升發之補,夏要清涼之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季要溫補。

現在是由平補到溫補的轉變的階段,所以我們應該要補血氣以養胃,溫補身體來驅寒。根據食物的性味,還有藥材的性質歸經加以區別補養的方法。

冬季的進補已經啟動了,說說幾個進補的辦法。

1. 食補

食補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操作的。比如說我們常常聽到的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

當歸,生薑,羊肉,黃酒、調料各適量。

做法

將羊肉洗淨,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薑、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

食補,尤其要注意不要歸於油膩和滋膩,藥材或食材的選擇都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來進行。

2. 神補

神補,每個人都可以操作。好好改善自己的睡眠,增加自己的睡眠時間,因為優質的睡眠為天下第一大補。

它補陰但是絕對不會滋膩脾胃,它補陽但是又不會燥熱,是陰陽雙補,氣血同補的冬令進補活動。

3. 艾灸

如果睡眠做好了,食補也做好了,還想效果更進一層時,可以用艾灸來補。

選用儲存兩年半到四年以上的優質艾條,控制較低的溫度,距離面板遠一些,不要太熱或者太燥。

然後長時間大面積地艾灸,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微微出汗,之後身上的寒溼就會掃去大半。

要注意這四個要點,一定要選擇優質的年份久的艾條;第二選擇溫和的操作方法,溫度一定要低,不能感覺太熱太燙;第三時間要長;第四面積要大。

如果選擇劣質的艾條,很容易傷害人的呼吸系統,傷害面板,而且艾灸之後,身上會心煩意亂。如果過熱過燙,很容易產生上火的反應,並且也達不到任何保健的效果。

時間短了,艾灸的溫和滲透之力無法進入人體的深處,效果就不明顯。面積太小,則無法調動全身的氣血,所以面積可以適度擴大。

補陽驅寒灸

因為霜降節氣的寒氣越來越重,而陽氣的趨勢是潛藏,所以分享一個艾灸保健方法:補陽驅寒灸。

要灸關元、神闕幫助陽氣進行潛藏,灸大椎來防風驅寒。

使用艾條來懸灸,也可以選用無疤痕的麥粒灸。每個穴位灸5到8分鐘,如果病情較重,可以灸15分鐘到20分鐘左右。一定要注意溫和,溫度高了效果不好,溫度低一點效果反而好。

關元在肚臍下四橫指,神闕就是人的肚臍,大椎穴在低頭頸背交界,椎骨高突處下緣凹陷處。

這幾個穴位都非常好找,尤其是關元穴,在整個中醫學裡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它可以主治中風的脫證、腎虛、氣喘、遺精、陽痿、疝氣、尿頻、尿急等等疾病,本身是補元氣的大穴。

所以也可以單獨艾灸關元穴,溫度一定不能高,面積要大一些,可以(上下左右)超過關元穴,時間也可以稍長一點,這是關元穴的用法。

總結起來,霜降這個節氣大家要注意幾個要點,第一要除寒溼,要補陽;第二冬令進補要開始執行,請根據自己的身體,選擇最適合的進補方法吧。

在冬天來臨之前,如果能先準備好溫暖的方式,好好養護自己的身體,這一年來也就圓滿了。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大魚大肉吃太多?想通便潤腸這樣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