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遊戲>

“玩遊戲能當飯吃嗎?”

圖源:tes戰隊廣告視訊截圖

很多網癮少年在學生時代都收到過老師家長這樣的靈魂拷問。

在長輩那個年代,打遊戲的確是不務正業,但是伴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興起,越來越多Z世代的年輕人們選擇了遊戲作為自己的職業。

電競職業選手:萬里挑一的榮耀之路

還記得去年,中國電競戰隊IG奪得英雄聯盟世界冠軍時,國內不少高校的宿舍樓炸開了鍋,同學們高喊著“IG!牛X!”為自己支援的戰隊加油。

圖源:tes戰隊廣告視訊截圖

或許在很多老一輩的眼中,遊戲玩物喪志終非正道。但是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成為一名職業選手,不僅意味著可以站在比賽舞臺上為國爭光,還代表了令人羨慕的百萬乃至千萬年薪!

根據人社部2019年4月公佈的新職業報告顯示,電子競技是一項不折不扣的高薪產業!86%的電競從業者,薪資是當地平均工資的1-3倍,而且這還只是電競周邊人員的薪酬,對於那些真正的電競職業選手來說,年薪百萬甚至千萬早已不再是一個夢想。

不過,高薪背後的代價也是巨大的。科技君找到了網上流傳的兩張職業選手作息時間表,發現對於這些頂級職業選手來說,每天訓練時長10多個小時是最基本的。當遊戲變成了一種職業,它早已不再輕鬆自在。

圖源:網路

而且,想要成為一名職業選手,也並不是努力訓練就能做到的,還需要有非人的遊戲天賦。中國最大的電子競技聯賽LPL(英雄聯盟聯賽),只有 16 支隊伍,124 名職業選手。再加上下屬 LDL 聯賽(英雄聯盟發展聯賽)的 25 支隊伍,能供給職業選手生存的名額也不過 350 個左右。

然而根據大資料統計顯示,2018年IG奪冠後英雄聯盟國服活躍人數峰值達到過4693萬人!也就是說,想要成為一名LPL或是LDL的職業選手,你要有十萬裡挑一的遊戲天賦!而且,和你競爭的不止國內的遊戲天才,還有來自海外的知名外援。

而且電競選手的職業壽命往往十分短暫。一名頂尖的職業選手,他的巔峰狀態往往只有兩三年時間,隨著年齡增長,反應速度變慢,手腕、腰部、頸部也很容易有職業病。而且大部分電競選手受教育程度不高,退役後的再就業十分艱難。

那些靠打遊戲賺錢的普通人

也許你會說,職業選手都是萬里挑一的天才,那些沒有遊戲天賦,只是單純熱愛遊戲的年輕人,就不能靠遊戲賺錢了嗎?其實也是可以的。

在過去的幾年裡,遊戲直播平臺的興起成為了廣受年輕人喜愛的新興娛樂方式。國內鬥魚、虎牙等專注遊戲直播的平臺,甚至依靠這項業務登上了美股。這些平臺的頭部主播,年薪完全不亞於頂尖職業選手。

2016年,鬥魚爐石傳說(暴雪公司出品的一款卡牌遊戲)板塊頭部主播安德羅妮夫妻一起跳槽虎牙,圈內傳聞財大氣粗的虎牙一共給了3年1億的簽約費,即使是在那個資本混戰的時代,也堪稱天價。

即使你沒有職業選手那樣的遊戲天賦,只要你的直播有“節目效果,依舊可以靠遊戲賺錢。只不過隨著國內遊戲直播競爭趨於尾聲,想要像草莽時期那樣從零開始做成一個大主播已經越來越難了。

現在,更新的形式是遊戲陪玩。只要幾十塊錢,就能僱上一個小姐姐陪你打遊戲,邊打邊聊天,還能聽她親口對你說“哥哥你真棒”;又或者花上百塊錢,請一個遊戲大神,甚至職業選手,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裡手把手地陪你雙排,教你怎麼上分。這就是當下最火的線上遊戲專案——陪玩。

即便這份工作不需要太高的段位就能勝任,但是它面對的社會輿論壓力卻更加巨大。“拜金主義”“騙錢”“約X”……遊戲陪玩們一邊要伺候好花錢點自己的“老闆”,一邊還要應付這些如影隨形的偏見標籤。

某陪玩App介面

不過科技君了解到,的確有部分陪玩平臺或者從業人員打擦邊球,接線下“特殊單”。少數人的不規範行為,不僅為這個新生的行業帶來了偏見,也帶來了監管壓力!

在一家被App Store下架的陪玩平臺貼吧,科技君看到首頁充斥著“XX電競怎麼下架了?”“保證金怎麼取?”這樣的疑問。對於這些遭受損失的陪玩或使用者來說,他們正在為同行的擦邊球行為付出代價。

遊戲或許真能成為我們謀生的職業,但是正如PDD在參加《吐槽大會》時所說的,10個人裡面有5個是熱愛遊戲的,但是一百萬人裡,只有一個是UZI!2019年即將過去,回顧過去的這一年,我希望大家最大的收穫來自學業、事業和家庭,而不是在某某遊戲裡又上升了一個段位。

最新評論
  • 年營收30億,智明星通投資的這家SLG廠商贏麻了
  • 僅剩一天!原始碼娜美將成絕版面板,現在還能免費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