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你們會給娃吃外面賣的烤香腸嗎?

編輯部的@vivi 說,烤腸幾乎是少年宮、興趣班、兒童公園裡的標配。拿著烤腸吃的小朋友不在少數。

香噴噴、油漬漬,一個烤腸攤,一路都飄香,孩子們的饞蟲都被勾起來了。

“媽媽,我想吃一根烤腸可以嗎?”

可是每次娃這樣問的時候,vivi 都忍不住要在心裡打個問號:這幾塊錢一根的烤腸,真的能吃得放心嗎?

vivi 平時也會買菜做飯,她算過一筆賬:豬腿肉,20 塊一斤,羊腸衣,十幾塊一包,還得算上製作、人工、冷鏈物流的成本。而且這個烤腸放在烤爐上,一滾就是好幾個小時,衛生情況真的堪憂。

也有美食博主發了自己做烤腸的視頻,發現按照網上的步驟做出來的烤腸又硬又幹,根本不是想象中的軟中帶有嚼勁的。

路邊小店的烤腸們,身世更加成謎了。

帶著媽媽們的疑問,我們採訪了我司的食品開發專家塗塗老師。烤腸真的有肉嗎?加了哪些添加劑,讓它又軟又香甜?給娃吃,該怎麼選?

外面賣的香腸,咱們拿到手都是可以直接吃的成品,看不到香腸的品牌和包裝袋上的信息,這無疑是最讓人顧慮的地方。

“現在豬肉賣十幾塊錢一斤,路邊攤的一根烤腸只要 2、3 塊錢,成本價更低,這裡面根本沒多少肉吧?”這可能是大部分人對路邊烤腸的印象。

某測評機構曾針對便利店、景區、路邊小攤的烤腸做了專業檢測,發現不同價格的烤腸肉含量差別很大。

景區、夜市、便利店的烤腸相對價格偏高,它們的肉含量都在 50% 以上;便利店賣得比夜市景區便宜,是因為它用的是成本更低的雞肉。

而路邊小攤上的香腸,只要 2、3 元一根,成本不到 1 塊錢。對於這些烤腸,咱就別指望裡面有多少肉了。

大多數便宜的烤腸裡都會加入澱粉和大量水,提升香腸重量的同時還可以節約不少成本。

實際上,火腿腸有一個國家標準《GB/T20712-2006火腿腸》,對火腿腸的定義是“以鮮或凍畜肉、禽肉、魚肉為主要原料,經醃製、攪拌、斬拌(或乳化)、灌入塑料腸衣,經高溫殺菌製成的肉類灌腸製品”。

也就是說,使用“雞大胸、雞皮、鴨皮”製作香腸不違反國標。塗塗老師也說了,在肉腸里加一些禽肉很正常,比起去糾結什麼種類,更應該去考量肉的品質。

更可怕的是這些非正規渠道來的肉不會經過檢驗檢疫,萬一用了染病動物的肉,再吃到娃嘴裡,那後果不堪設想。

一個直觀的方法就是看烤腸的價格,10 塊錢一根的烤腸,它內含的肉的品質肯定優於 2 塊一根的。畢竟老話說的,只有買錯沒有賣錯嘛。

除了原料,烤腸還有這兩個數值得我們更加重視——糖含量和鈉含量

街邊那些烤腸總是烤得滋滋冒油,聞著香味道又好,離不開的是其中添加的調味料。

大量的糖、鹽、油、香辛料可以讓香腸味道更好,吃起來更誘人。

根據某評測機構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烤腸平均的糖含量為 15.9/100g

像路邊攤的烤腸,糖含量居然可以達到 25.33g/100g,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攝入 25g 添加糖。

烤腸的鈉含量也不低。隨便拿幾包烤腸看看它的營養成分表,大部分鈉含量都在 800~900mg/100g 左右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 1~3 歲的孩子每天鈉的攝入量不要超過 700 mg,4~6 歲不要超過 900 mg。

也就是說,吃上一根烤腸(50g 左右),一天糖和鈉攝入量就達到推薦量的一半了。如果經常給娃烤腸,可能會提高肥胖症和高血壓的致病風險。

而且江蘇廣電總檯曾經暗訪過一些小店賣的烤腸,這長長的一排添加劑,香精、色素全佔了。大人偶爾吃吃就算了,吃個童年回憶麼。但是娃想吃的話,還是忍忍吧。

夏天還要擔憂的是食品衛生的問題

有些店家不按照要求儲藏肉腸,隨意就把肉腸放在常溫下。要知道,肉腸屬於全生或半熟製品,不放低溫環境存放很容易滋生細菌。

除此之外,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很多小攤上的烤腸,如果賣不出去就會一直放在烤架上轉轉轉。時間久了,就很容易被環境中的細菌和其他物質汙染。

更何況,油脂重複加熱後會產生一些致癌物和反式脂肪酸,很多商家並不會定時清洗消毒烤腸機,這樣直接接觸機器,烤腸就有極大可能被汙染。

所以這就不奇怪,為什麼“因食用路邊烤腸引發腸胃問題”的新聞經常發生。

香香脆脆的烤腸,孩子愛吃很正常,咱們不必一棍子打死所有烤腸,可以選擇品質好的給娃吃。

塗塗老師給了我們一些選購建議:

5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芡實能和薏米一起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