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壹 用腳踩出的葡萄酒

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紅酒,你會想到什麼呢?時尚?品位?高貴?還是情調?優雅?氣質?

是啊,一說起紅酒,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上面這些形容詞,在電影或電視劇裡,喝紅酒的人大都衣著華貴,身邊圍繞的也都是香車美女,舉手投足間盡顯貴族氣質。

不過,想釀出一桶最完美的紅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那需要同時滿足很多嚴苛的條件。例如,最適宜的地理位置:北緯30~52度、南緯15~42度之間;最適宜的氣候和Sunny:Sunny照射太少會酸,太多則過甜;最適宜的土壤:沙礫般貧瘠的土地;最適宜的溼度:看得見河流的地方才能釀出最好的葡萄酒……

除了這些條件之外,還有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年輕女孩用腳踩出來的葡萄酒,才是最頂級的葡萄酒!據說,最芬芳的葡萄酒,是最美麗的少女用腳踩出來的,而最香醇的葡萄酒,則是最美麗的少婦用腳踩出來的。

在許多人看來,用腳踩出來的葡萄酒,實在有些難以接受,但在工業時代之前,世界上最頂級的葡萄酒,都是少女赤腳踩出來的,這種腳踩葡萄酒的釀造方式,還曾被評為最衛生、最健康的釀酒方式!

如果你看過《雲中漫步》這部電影的話,那你一定記得這樣一個鏡頭,在葡萄莊園慶祝豐收的時候,人們將收割下來的葡萄丟入巨大的木盆裡,然後所有的青年男女都跳進木盆,隨著歡快的音樂聲跳動起來,用腳踩踏以釀出香醇的葡萄酒。

其實這種“踩葡萄”的習俗,最早起源於古代波斯,後來又隨著傳教士進入歐洲。用腳踩葡萄既是在落後的生產力下,人工壓榨葡萄的重要環節,也是歐洲人慶祝葡萄豐收的一種傳統儀式。

雖然這種古老的釀造方法效率低下,但據說用腳踩出來的葡萄酒,與通過機械釀造的葡萄酒相比,口感更加醇香。這是因為,葡萄裡的單寧和香味物質都存在與果皮中,而用腳碾壓的方式比機器碾壓更加輕柔,能讓葡萄裡的單寧和風味物質更好的溶於葡萄汁中。

同時,腳踩的力度也不會弄碎葡萄籽,這就避免了葡萄籽裡劣質的苦味物質釋放出來,釀出的葡萄酒也就更具風味。正因如此,直至今日還有一些最頂級的葡萄酒,是沿用這種最古老的釀酒方式生產出來的!

貳 從古羅馬到不列顛

當然啦,不管你喝到的葡萄酒是怎樣釀造的,喝葡萄酒這事本身就是一種最自然的生活方式。

葡萄是慷慨的大自然給予人類的甜美饋贈,而葡萄酒的釀製過程,則會讓你感覺到生活的美好。每一個酒瓶內,裝著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產區的佳釀,其中匯聚了風土、工藝、時間的沉澱,以及酒莊的歷史沉澱。因此,每一次品鑑的過程,就是一次與葡萄酒對話的過程。難怪那位著名的硬漢作家海明威曾經不無感慨地說:

“葡萄酒是世界上最高貴的飲品。我這一生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享用更多的葡萄酒!”

英國記者尼娜·卡普蘭最熱愛的事情,莫過於旅行、葡萄酒與藝術。這位美女記者不僅是一位資深的葡萄酒老饕,還曾為《品醇客》《泰晤士報》《國家地理旅行者》等媒體供稿。

為了讓更多人愛上葡萄酒,以及葡萄酒背後的歷史和文化,卡普蘭將自己在葡萄酒方面的淵博知識和令人愉悅的豐富感受融合在一起,寫成了這本《流浪的葡萄樹》,帶著我們踏上一次妙趣橫生、脣齒留香的葡萄酒之旅。

葡萄酒起源於古羅馬帝國,隨後席捲歐洲,幾乎統治了整個西方世界,正如法國酒史學家羅傑·迪翁所寫的那樣:“對古羅馬人來說,秩序是文明的饋贈,同時,廣泛種植葡萄也是……因為他們覺得,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暢飲才是真正享受生命中的快樂……某個地方如果沒有種植葡萄來釀酒,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然而,在交通不便的古羅馬時代,葡萄酒是怎樣被傳播到歐洲大陸,乃至於最偏遠的不列顛群島呢?

要知道,古老的不列顛,與Sunny普照、文明成熟的羅馬帝國之間,相距無比遙遠,差距無比巨大。從羅馬帝國出發,要走超過1600千米,至少300小時,才能到達法國的最北端——要繼續前往不列顛,必須穿越那條橫亙在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的英吉利海峽!

在古羅馬人看來,這是一道可怕的洪淵天塹,正如詩人賀拉斯描寫的那樣:“有龐大的海怪在其中震怒咆哮。”同時,在古羅馬時代,不列顛群島是一片苦寒崎嶇的土地,沒有文明、沒有城市、沒有耕地、更沒有葡萄園。生活在那裡的,是一群住在帳篷裡、相互分享女人的野蠻人,因此這裡被古羅馬人視為“只存在於傳說中的地方”,“文明的終結之地”。

然而,羅馬皇帝沒有做到的事情,葡萄酒卻做到了。被古羅馬人定義為“荒蠻人”,只配喝啤酒的英中國人,逐漸擁有了自己的葡萄樹和葡萄酒,成了“文明人”。甚至在羅馬帝國早已傾塌的今天,這個國家仍然沒有褪去自己的“羅馬驕傲”。

但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

在這本《流浪的葡萄樹》裡,卡普蘭將帶著我們從英格蘭出發,一路前往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去尋找散佈於歐洲各地的酒莊、酒窖、葡萄園,以及與葡萄酒文化相關的歷史遺蹟,在勃艮第、羅納河谷、西西里、羅馬,探尋歐洲葡萄酒歷史的蛛絲馬跡。

因此,與其說這本書是一次微醺的美酒之旅,是一部關於歐洲風土與葡萄酒文化的遊記,倒不如說,它是一部藏在葡萄酒裡的歐洲史。這也是卡普蘭想通過這本書裡告訴我們的真理:

葡萄酒能告訴我們,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

叄 “偉哥”還是“聖血”?

據說,古羅馬人和歐洲人酷愛葡萄酒的一個原因就是,喝來當“偉哥”用!

正如花椒在中國被賦予了“多子多孫”的含義一樣,葡萄酒在歐洲長久以來,都被看作是生育能力的象徵。原因有二,一是因為,葡萄樹有著冬枯春榮的頑強生命力,二是因為,古羅馬人認為,葡萄酒來自從枯枝上長出的果實,是重生的象徵,因此有助於提高效能力。

不過,雖然葡萄樹的生命力非常頑強,但不同土壤所培育出的葡萄,釀出的葡萄酒口感差異極大。這就足以解釋,為什麼在葡萄酒世界裡,對“風土”這個詞異常著迷了。

所謂“風土”,是指某個特定地區的土地,以及比土地更神祕的東西,例如光照、氣候、溫度等。因此,“風土”能在葡萄酒裡表達出某種特性,這也是葡萄酒之所以不同的關鍵,它使得勃艮第某一帶的葡萄酒的口味,跟相鄰地點用同一種葡萄釀出的就的口味產生巨大的差別。甚至同樣的葡萄酒,口味也會隨酒莊的不同而改變——這正是葡萄酒最大的魅力所在!

同時,“風土”也是葡萄樹在歐洲各地生根發芽的因素之一。

早在公元前3200年,古羅馬人就已經掌握了種植葡萄和釀酒的技術,其中,最古老的葡萄園就位於義大利的西西里島。

還有什麼地方能比這裡更適合種植葡萄呢?埃特納火山不斷噴出的岩漿、熔石和滿天的火山灰,為當地葡萄的茁壯生長提供了寶貴的滋養。這裡既有島外沒有的葡萄品種,例如卡里坎特和馬斯卡斯奈萊洛,也有比較出名的葡萄品種,例如雷司令。但這裡的酒不論是用哪種葡萄釀製而成的,你都能從中品嚐到優雅的礦物味道。

到了公元前6世紀,羅馬人通過馬賽港,將葡萄酒傳入了高盧,也就是現在的法國,並把葡萄栽培與葡萄酒釀造技術一併傳給了高盧人。隨後,猶太人也從羅馬人手中得到了這些技術,然後又把它們傳播到整個中東與北非,乃至於擴張到整個地中海西海岸。

到了中世紀,葡萄酒在歐洲備受追捧,這要歸功於基督教會。在《聖經》中,有521處提及葡萄酒的地方。就連聖子耶穌也在最後的晚餐上宣稱:“麵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所以基督教把葡萄酒視為聖血,因此,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就成了教職人員的本職工作之一,而葡萄酒也隨著傳教士的足跡傳遍了整個世界。

十七世紀前後,崇尚浪漫的法蘭西開始雄霸葡萄酒世界,而波爾多和勃艮第兩大產區則是法國葡萄酒的兩大梁柱,以黑皮諾和霞多麗為代表的的葡萄品種,分別孕育出兩個不同型別的葡萄酒:波爾多的厚實和勃艮第的優雅。

另外,卡普蘭還在書中告訴我們,勃艮第北部有一種葡萄叫做“凱撒”,就是以古羅馬那位著名的凱撒大帝命名的。當地人會在黑皮諾葡萄中加入10%的凱撒葡萄,這樣就能使葡萄酒的口味產生更多結構層次,從而得到品質更好的葡萄酒——也許這才是勃艮第葡萄酒風味如此出眾的祕密吧。

肆 喝酒是件高興事兒

今天,羅馬城中已經沒有葡萄園了,這座曾經無比輝煌的城市,早已不復幾千年前的繁忙。城內的遺蹟挨在一起,靜默不語,等待著多愁善感的遊客來看望自己。

假如從來沒有過羅馬帝國,葡萄酒世界地圖會是什麼樣子?葡萄酒的味道和葡萄園的分佈會和今天有什麼不同?

問這些事情也沒什麼意義,反正我們喝不到遙遠過去的酒。我們只能通過舌尖上的紅酒,和眼前這本《流浪的葡萄樹》,去觸控和暢想遙遠年代的葡萄酒風格,也許它們就像西班牙詩人馬提亞爾所吟唱的那樣:

昨日瓶中的香草味……是冬天的蘋果在櫥櫃裡慢慢成熟的芬芳,是春日田野裡新葉盛放的清香,是奧古斯都大帝身上點綴著帕拉丁刺繡的絲綢長袍輕輕拂過,是女僕手中暖過的琥珀發著溫潤的微光,是裝滿深色費勒納斯葡萄酒的罐子打碎了,遠遠飄來的醉人酒香……

通過這本《流浪的葡萄樹》,我們將帶著微醺的醉意,去見識古羅馬的葡萄壓榨機、領略中世紀的勃艮第風光、細聞西西里島的火山岩土。舉起酒杯,便能與古人共飲。

與此同時,這也是卡普蘭自己的一次尋根之旅,她在每一片土地上,都找到了民族與家族的痕跡,觸到了土地的溫度。不管是人還是葡萄樹,都在不斷流浪、紮根、生長、流浪,尋根……

卡普蘭認為,喝酒始終是件令人高興的事兒。想想吧,當你忙碌了一整天之後,回到家裡,開啟音響放上音樂,然後放鬆地窩進沙發,再倒上一杯葡萄酒犒賞自己,任何疲憊都會瞬間煙消雲散。

是啊,葡萄酒既是能讓人享受生活的飲料,也是一個愛酒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陪伴。正如卡普蘭所說的那樣:

如果所有人、所有葡萄樹一生只活在一個地方,我們的餐桌該是多麼無趣!

最新評論
  • 1 #

    有灰指甲和腳氣踩出來的最好了

  • 2 #

    老太太踩出來的都買不起啊

  • 3 #

    茅臺的酒麴也這樣踩

  • 4 #

    82年的拉菲就是1982年出生的人用腳踩出來的葡萄釀造的紅酒

  • 5 #

    怪不得藍黑色的葡萄踩出來的是紅色的 原來都是指甲油顏色 終於懂了

  • 6 #

    我一直覺得對中國人來說,紅酒牛排不如肘子肥腸二鍋頭解恨。

  • 7 #

    嗯,醇香之中略帶酸澀的味道終於找到了答案……!

  • 8 #

    什麼叫敢喝嗎?把嗎去了,天天都喝,老貴了

  • 9 #

    芧臺灑必須是香港腳的少女一了能踩出來

  • 10 #

    可以用腳踩,但是還染了指甲就不對了!

  • 11 #

    我說怎麼什麼葡萄酒都有點酸味兒呢

  • 12 #

    從此以後不喝葡萄酒了

  • 13 #

    好的紅酒,白酒都是要用腳踩的,這樣的才純正!

  • 14 #

    很遺憾,一般人還真的喝不到,用少女的腳踩出來的葡萄酒

  • 15 #

    踩完以後呢?腳底沾的葡萄汁咋辦??

  • 16 #

    因為有腳氣菌葡萄才能發酵成葡萄酒呀

  • 17 #

    所謂現醫學,哪樣超越古人!東方醫學!傳承數千年!為利益而利益!《易》!漢文演化!誰人逃出此字

  • 18 #

    怪不得頂級的酒都有過濾毛髮工序

  • 19 #

    腳汗➕死皮➕真菌就這麼好吃?

  • 20 #

    好像茅臺不是踩出來的一樣,有錢人就好這一口,沒這味道還不行呢。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豬軟骨不只日式拉麵才能吃到,在家輕鬆做出酸甜可口番茄燜豬軟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