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我家大姐在看過無數養生貼之後愛上了白果,但她經常提醒我,一天只能吃7粒,秋季白果上市,經常見大姐按人頭數好白果丟進母雞湯裡一起燉煮,在餐桌上又細細數好分給每個人。後來每逢中秋佳節,獨自在外的我都會想起與家人分食白果的溫馨一刻。

看《深夜食堂》,總喜歡照搬著做上面的菜,有幾樣菜毫無技術含量,卻十分有趣。比如把子彈腸劃上十字刀口,隨著鍋底溫度一點點的攀升,四個角慢慢舒展開,翹了起來,開成一朵花,擺在盤子裡極具美感。後來國內的火腿腸商家發現了商機,索性提前把刀口劃好,取名“開花脆皮腸”,方便人們直接丟進鍋裡“開花”。

還有就是鹽焗銀杏果,只需要一大把粗鹽和一小把白果放火上烘烤,白果烤出來帶著焦糊的外殼,並散發出一陣焦香,燙手卻恨不得立馬剝開來吃,烤白果嚼起來緊實軟綿,缺點就是特別耗鹽,烤的時候要把白果外殼敲裂,全部埋在鹽裡效果才好。宋代詩人楊萬里對烤銀杏有精彩描述:“深灰淺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韻最高。未必雞頭如鴨腳,不妨銀杏作金桃。”

白果就是銀杏樹上結的果,有人說銀杏樹分公母,只有母樹結果,公樹不結果,但也有人說公母都會結果,公樹結的果外面的皮囊沒有母樹的臭。銀杏樹葉片長得像鴨腳板,有些地方又叫銀杏做“鴨腳樹”,這一點古代有詩為證:“千年人代驚彈指,獨有參天鴨腳存”。

有植物學家研究稱,銀杏的生存能力極強,壽命也極長,據說在日本廣島被投擲原子彈後,最先發芽的植物就是銀杏;貴州長順縣則有一棵銀杏樹,據測有4000多歲高齡,每年結的白果都有1500多公斤。

我家大姐在看過無數養生貼之後愛上了白果,但她經常提醒我,一天只能吃7粒,秋季白果上市,經常見大姐按人頭數好白果丟進母雞湯裡一起燉煮,在餐桌上又細細數好分給每個人。後來每逢中秋佳節,獨自在外的我都會想起與家人分食白果的溫馨一刻。

白果帶有毒性,以前就聽新聞裡說有人撿拾了一些白果回家,連吃幾天發現渾身不適,醫生告訴他都是吃白果惹的禍。

新鮮的白果並不白,果肉像碧玉一樣呈通透的翠綠色,白果生吃、多吃都容易中毒,有人問那有毒為啥還要吃?其實世間很多食物都不宜多吃,只要適量,並且掌握食用方法,美味自然嘴到擒來。

現在居住的小區四處種滿了銀杏,每年10月,母親都會跑去樹下撿拾白果,輕踩一腳,將白果從“臭皮囊”裡擠出來,再拿回家洗乾淨晾乾。一場暴雨、一陣狂風,都會來帶來壯觀的“白果雨”,“啪啪啪”砸得滿地都是。每次回家只要聞見一股惡臭,就知道母親又收穫了一堆白果,那個臭味可以盤旋好幾天,簡直令人想離家出走。

中國人一般吃白果的做法就是燉雞,前些天去到貴州省盤州市的妥樂村,發現白果還可以切碎了混入當地特產盤州火腿燜飯來吃,白果的似苦非甜和火腿的鹹中帶香配合得恰如其分,很是絕妙。

妥樂村有1200多棵古銀杏,大部分都是三百歲以上的老樹,其中有一棵被稱為“樹王”,足有1500餘歲。妥樂十分偏遠,當地自從有了遊客之後,村民開始絞盡腦汁地開發白果的吃法來滿足遊客,有村婦用白果磨漿,揉進麵粉做成麵條;七八十歲的老嫗則守著一籠炭火,將白果用竹籤一串,烤給遊客吃;還有外來的商人,更將銀杏葉蒸熟糖炒晾乾成茶,攀附在銀杏樹上石斛也不放過,也被製作成養生飲品……

文人吃貨蔡瀾發現,若將新鮮白果去殼煮熟切碎,混入牛奶雞蛋做成冰淇淋,也極其美味,好奇之人大可一試。

沿海地區的居民喜食糖水,白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味食材,因為白果帶有一絲清苦,和糖水其他甜糯的食材相比,顯得十分特立獨行,而且奉行藥補不如食補的沿海人認為白果的清苦能去火,正好是炎熱地帶居民食用的良品。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最簡單的西蘭花做法,顏色翠綠味道鮮,營養不流失,千萬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