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國慶期間,因為閨蜜的婚禮,我來到了成都。一群吃貨聚集在成都後,開始蠢蠢欲動。婚禮的正餐安排在中午,正餐結束後,大家表達完祝福後就散了。新郎新娘晚上在酒店壓根都找不到人,為什麼呢?因為人都跑建設路去了。

吃完建設路的小吃,我們一群人然後又去吃火鍋。雖說有點“不務正業”,但畢竟也是難得飛一次成都,火鍋怎麼能錯過?就這麼連續吃了三天,因為回程的飛機訂在重慶,所以最後一天去到重慶,我也什麼都沒幹,還是吃火鍋。雖然成都火鍋和重慶火鍋都是四川火鍋,但味道絕對不同。

記得幾年前第一次來,吃的懵懵懂懂,就是覺得鍋底用的油不同,覺得這鍋也不同,而最近這一次,我終於快要吃明白兩者的差別了。

1. 最根本的:兩者的氣質完全不同

其實作為外行來看,對於火鍋首先感覺到的差異,就是兩者的氛圍不同。重慶的街邊都是紅油火鍋味,那些個防空洞,居民樓底下的火鍋店無比受歡迎。

它的感覺更野生,更接地氣,而成都的就比較有都市色彩。這和兩者的起源相關。

中國火鍋的歷史很久,《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而四川火鍋能追溯的歷史沒有那麼久,發源於長江邊的酒城瀘州的四川火鍋也是就是道光年間的事情。

重慶火鍋往前推一百年,是沿江叫賣的。重慶因水運而興,川流不息的長江和嘉陵江中,有無數在水上討生活的人,而重慶火鍋源於“船戶”。

“水上人家”的生活在船上的生活很簡陋,船隻一般長10米左右,搭一個竹篾雨棚,船艙裡用隔板分出幾個隔艙來,白天打漁,晚上把隔板取掉,騰出地方放上鋪蓋就睡覺。

正是這樣簡陋的生活條件,催生了重慶今日的一大名片——火鍋。那時沿江的一些屠宰場宰殺牲畜後,就把下水等東西扔到江裡,船工們就把這些難得的“肉”撈起來,在河灘上隨便找幾塊石頭架起鍋。

大家圍坐一起吃這一大鍋菜,菜品都是撿來或者賤買來的,你湊一點,我湊一點,熱騰騰的晚餐就煮好了,幾口下肚,便能緩解一天的疲勞。這種碼頭上的大鍋菜,便是“重慶火鍋”的起源。

而成都的火鍋則是從重慶傳過來的。但雖然是從重慶傳來,兩者後來的發展也有很多的不同。在我看來,根本可能就是兩個城市的還是很不同。

“山城”重慶潮溼而悶熱,晝夜的溫差很小,需要一場大汗淋漓,而火鍋就是最好的載體,辣椒就是最好的載體。

“天府之國”的成都在平原,是歷史上的繁華之地,繁華之地的水平就會高一點,而“一揚二益”的兩個地方誕生了,川菜和淮揚菜。川菜雖也辣,可更加的最求鮮香,而火鍋到了成都也包含和融合了川菜。

兩地的人性格也不同,我接觸的重慶人比較傲氣,豪爽,而成都人就溫和一些,他們生活節奏更慢,性格更文一些。

於是重慶人吃火鍋甩開膀子“莽”起整,在成都吃火鍋酒樓服務員還會遞上溼巾,大家是慢慢看著火鍋滾。

因此,兩者的氣質,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2.往細了說:調味,菜色都有差異

重慶火鍋辣味更加突出,辣椒散發的辣味和花椒散發的麻味結合,共同營造了一鍋麻辣的重慶火鍋,一鍋上好的老火鍋必須是麻辣完美結合的,而且,重慶火鍋在鍋底,偏愛重牛油、老薑、大蒜等調料,突出火鍋原汁原味的麻辣。

在重慶也有老火鍋和新式火鍋,我是一定會選擇使用牛油的老火鍋的。4、5斤牛油在鍋裡融化翻滾,香味厚重,迴圈使用的“老油”更是濃郁誘人,濃香熱辣,一如山城人耿直的個性。

而成都火鍋則香味更加突出,在辣椒和花椒同時存在的情況下,使用了更多的香料,在綜合和麻辣味道的同時,突出了香料的香味,而成都火鍋在牛油的使用上面也有所差異,會有色拉油和菜籽油的出現,讓整體的感受少一些牛油帶來的葷腥的味道,香味更加的容易出來。

整體的口感會比較柔和細膩,有不少成都火鍋還喜歡在鍋底裡面還加中藥熬製。

重慶人吃火鍋簡單粗暴,一般都是麻油加蒜泥,最多依個人口味再加些醋,偶爾會加香菜。把那些稀奇古怪的調料都拿走。

我們去到防空洞吃火鍋的那天,麻油他們用的就是一小罐,像紅牛一樣,開啟後馬上倒上就行。

成都火鍋的油碟內容繁多,麻油、耗油、芝麻、香菜、蔥花、芹菜,甚至還可能會有芝麻醬,啥子調料都往碟子裡面倒,這就很考慮你的調醬功底了。

重慶人專注,吃火鍋就是火鍋,而在成都我們吃火鍋,就容易分心了,小吃零食一堆,每次去各種冰粉,炸酥肉,紅糖麻餈都要點。

重慶人吃的是味道,成都人吃的是感覺。重慶的館子什麼地方都有,居民樓下很多,大家全然不管環境,只要味道對,朋友在,就足夠了。而在成都啊,吃火鍋就很享受。成都的火鍋有大廳、有包間,多選面容姣好的年輕女子穿上統一的工作服作為服務員;用餐前遞上消毒的溼毛巾,為客人的衣服套上防油濺的衣套,用餐後為客人送上口香糖。

總結來說,如果說重慶火鍋是真刀真槍,那成都火鍋就是綿裡藏刀,牛油紅油不像重慶火鍋那樣多,沒有重慶火鍋辣但是成都火鍋麻。想必重慶人的豪放,成都食客們更喜歡將吃火鍋的節奏給放慢,擺龍門陣,火鍋配小吃,聊聊家常看著鍋中翻滾的細浪,等待著食物慢慢入味,相比重慶火鍋的“武”成都火鍋更像是“文”。

兩種火鍋,兩種文化,兩座城市,一武一文,只能各有所愛。當然,我個人會比較偏愛重慶火鍋,因為在杭州我也能吃到成都的火鍋,但重慶的火鍋卻只能在重慶吃才有那個味。

我喜歡的,是它的那種豪邁的氛圍,是朋友間一起大汗淋漓的感覺。而且那種老油散發出來的香味,是會讓人慾罷不能的,吃到那個牛肉的時候,真的是辣。原本牛肉就被辣椒醃製了,然後又放到辣油裡,想到就不行。

但也許就是那個讓人有點害怕的感覺,又讓人想要挑戰。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想要去重慶。

最新評論
  • 1 #

    重慶很多都是自助油碟,所以香菜蠔油這些都可以加,只是本地人更傾向於蒜泥香油簡單的味碟。還有土豆我們一般是燙幾秒的脆土豆片,並不是沒有。配套飲料川渝都一樣,都是唯一豆奶,王老吉,可樂,茶

  • 2 #

    評價很合理,我是成都人,有次去重慶吃火鍋,點了個微辣的,還是把我和小夥伴辣慘了,燒肚子的那種辣

  • 3 #

    西南地區的更愛吃重慶火鍋 全國來講外地人更容易接受成都火鍋 這就是為什麼重慶火鍋在成渝風生水起 在成都的生意和認可度遠超成都本地火鍋 但是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往往是不太受老成都人認可的新派成都火鍋 重慶執著於原汁原味 成都人更擅長調和改良 這也反應了城市特徵 重慶人更耿直也可以說是一根筋 成都人更精明圓滑更喜歡鑽牛角尖

  • 4 #

    有失偏頗,文章和表格也有矛盾的地方,有貼標籤的嫌疑,實際上除了味道略有差異,蘸碟和環境啥的,兩地其實都差不多,成都人蘸碟臺上那些芝麻醬都是給外地人準備的,成都也有小火鍋店,重慶也一樣有環境服務高階的火鍋店。我吃這麼多家火鍋,還真是難得見到面容姣好的美女服務員,還是大媽居多。

  • 5 #

    重慶火鍋太辣了,而且還很鹹,個人覺得哈

  • 6 #

    7月我去了解放碑附近的小天鵝火鍋,吃完了好鹹。

  • 7 #

    重慶讀書,成都工作,這幾年成都火鍋偏重慶味一些,但是好吃程度還是重慶。

  • 8 #

    有一次去重慶,慕名去吃火鍋,結果吃到樂山人開的重慶火鍋。哎瑪,要吃樂山火鍋,我又何必多跑200多公里。

  • 9 #

    小的時候兩個地方的火鍋都差不多的,非要說區別,就是成都的沒那麼辣,川南一帶的菜是四川範圍相對重口的,慢慢成都外來人口增加,特別是08年地震後,火鍋口味就開始改良了,迎合各地的口味。

  • 10 #

    成都火鍋店的油碟是不是都要放耗油呀?

  • 11 #

    沒有土豆的火鍋讓吃耙土豆和吃脆土豆的人拿啥子去撕?

  • 12 #

    一斤毛肚,假如只能裝兩盤,重慶火鍋是一盤半斤,50元一盤;成都火鍋是選厚的裝一盤半斤賣80元(祕製毛肚),剩下的裝一盤賣50元。這個就是成都重慶火鍋的不同

  • 13 #

    我覺得重慶的食材比成都新鮮點 比如腦花

  • 14 #

    重慶火鍋還有生菜油的碟,只是吃的人比較少,必須要鄉村土菜油才香,推薦你有機會試試。

  • 15 #

    火鍋吃的是場景,不同的場合,應時應景,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講究人與景的分寸,不違和不勉強不做作,我是重慶人,喜歡甩膀子幹,但偶爾去成都,也欣賞成都火鍋的精緻,一句話:各有千秋、互補交流

  • 16 #

    我是重慶人,作者的評價很中肯客觀。一脈相承的成都和重慶火鍋,的確就是味覺和感受的區別吧!也正如成渝兩地的性格區別

  • 17 #

    本人四川人,吃不慣重慶火鍋,味道太重,只適合他們本地人

  • 18 #

    火鍋分為南北派,南派以“麻,辣,燙”為特色代表,北派以涮羊肉為主體。南方小料用油碟,北方小料用麻醬。

  • 19 #

    其實你們現在吃到的成都火鍋已經好吃很多了,改良進步不少。作為一個重慶人90去成都吃火鍋,第一口吃下去的反應:這是一鍋滷水!沒有一點誇張。

  • 20 #

    作為一個成都人必須說最愛還是重慶火鍋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雞爪這樣做,好吃入味,比肉還香,啃一大盤都沒夠,做法真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