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鴨》:“庶人常用贄,貴在不飛遷。飽食待庖宰,虛教兩翅全。”烤鴨歷史悠久,味道醇厚,肥而不膩,被譽為“天下美味”,馳名中外。據《食珍錄》記載,烤鴨起源於中國南北朝的建康,當時被稱為“炙鴨”。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後,曾“日食烤鴨一隻”,宮廷御廚為了討好他,變著法地研製鴨饌的新吃法,最終誕生了南京烤鴨。

然而,隨著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南京皇宮內的烤鴨高手也被一併帶了去,於是南京烤鴨又傳入了北京。嘉靖年間,烤鴨的配方與製作方法流入了民間,沒過多久,北京第一家烤鴨店老“便宜坊”就在菜市口米市衚衕掛牌營業了。

由於最初的南京烤鴨分為叉燒烤鴨與燜爐烤鴨兩種,燜爐烤鴨是以老“便宜坊”為代表的,而代表叉燒烤鴨的,自然是全京城名氣最大的“全聚德”了。1864年,全聚德開業,創始人楊全仁將烤鴨技術發展到了“掛爐”時代,他不僅使烤鴨香飄萬里,還使得“北京烤鴨”取代了“南京烤鴨”。

楊全仁,1822年出生於河北冀州徐莊鄉楊家寨村,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他隻身一人來到了北京。最初,楊全仁在北京的前門外肉市街租了一個攤位,專門做生雞鴨的買賣。時間一長,他漸漸摸出了賣鴨的門道,無論是鴨的產地、肉質、飼料、還是最佳食用期,都被他摸了個明明白白。

後來,楊全仁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加上他平時省吃儉用,於是攢下了一大筆錢。在楊全仁每天出攤的路上,都一家名為“德聚全”的乾果鋪,不過這店鋪的牌子雖然醒目,但生意卻不咋地,眼看就要倒閉了。1864年,楊全仁在“德聚全”瀕臨破產之時,拿出多年的積蓄,一舉買下了店鋪。

不過,店面倒是有了,可是這名字也得換一個。於是,楊全仁請來了一個風水先生,讓他取個能“發財”的名字。風水先生考察了一番之後,對楊全仁說道:“這地界是個風水寶地不假,但運勢卻被“德聚全”三個字擋住了,若想生意紅火,只需將名字倒過來。

楊全仁一聽,風水先生所言,剛好與他心中想的無二。一來,他名字中正好有一個“全”字;二來,“聚德”二字也可理解為聚攏德行,作為他開店的宗旨。於是,楊全仁將烤鴨店取名為“全聚德”,並找了一個叫錢子龍的秀才給他題字,萬事大吉之後,他便開門營業了。

眾所周知,若想讓烤鴨店的生意紅火起來,除了好位置、好老闆之外,再就是口味與經營了。所以,一個好的烤鴨店,自然離不開好廚師、好堂頭、好掌櫃,於是楊全仁沒事就到各個烤鴨店去轉悠。學習技術的同時,也能發現烤鴨高手。

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全仁聽說金華館內有一個專門為宮廷做御膳掛爐烤鴨的孫師傅,他烤出來的鴨子令皇帝都讚不絕口。因此,為了挖到孫師傅,楊全仁想方設法地與他交朋友,不但經常找他喝酒下棋,還幫他解決了不少燃眉之急。一來二去之後,孫師傅被他說動了,最後在重金之下,來到了全聚德。

經過孫師傅的一番改造之後,全聚德豐盈飽滿、皮脆肉嫩、鮮美酥香、肥而不膩的烤鴨,很快就在京城嶄露頭角,並贏得了“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的美譽,後來更是成為了京城第一美食品牌。

156年來,全聚德烤鴨經過幾次脫胎換骨,已經成為國宴菜品之一,而為了去全聚德吃一口烤鴨,慕名而來的人也越來越多,全聚德不但名聲在外,而且賺得盆滿缽滿。然而,根據全聚德近幾年的財務報表顯示,從2012年至今,全聚德的營收和淨利潤幾乎逐年下降,深陷業績泥潭,被尊為“烤鴨之王”的全聚德,為何突然賣不動了?

第一,價格不平民化。菜市場一隻烤鴨的價格大概二三十元,而全聚德的一隻烤鴨則動輒兩三百,還不包括10%的服務費。所以,去全聚德吃一頓烤鴨,已經夠在外面吃十幾頓了,已經沒有人為過高的品牌溢價買單了。

第二,口味沒有跟上步伐。全聚德的口味還是一百多年前的樣子,那時候清朝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一頓烤鴨就相當於改善生活。可是現在生活水平上來了,而全聚德的烤鴨口味沒有絲毫長進,仍按照清朝人的口味來,這又如何能被現代人接受?

第三,經營模式,服務態度出現問題。一隻烤鴨,硬生生被弄出奢侈品的感覺,顧客不但要排上兩個多小時的隊伍,還要忍受服務員高高在上的態度,最後還要付上價格不菲的費用,任誰都無法忍受。另外,隨著其他品牌烤鴨的橫空出世,福斯的可選擇性也增多了,自然是哪家好吃吃哪家。

最後,如果全聚德仍打算回到以前一年賣出300萬隻烤鴨,盈利7個億的巔峰,一定少不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只有把姿態降低、口味做好,才會有顧客上門,不是麼?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天熱了,少吃大魚大肉多吃它,一斤2塊,高蛋白低脂肪,比肉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