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上世紀食物匱乏的年代裡,杭州、寧波、紹興等地的尋常百姓人家,每逢過春節,必定少不了那隻用白鯗加豬肉燒成,名叫''鯗凍肉''的傳統名。節前,農村裡每家每戶都要燒上一鍋,盛進陶製缽頭內。結凍後,作為美食,先請菩薩祖宗,然後用以招待客人

作為''十碗頭''裡的主菜之一,鯗凍肉在製作時,先將上等條肉切成適中的肉塊,放在鍋中以文火慢煮,放適量紹興老酒調味,去掉肉腥味。待肉熟到一定程度,放入白鯗,用文火燉煮,然後放適量醬油。燒好冷卻,結凍後備用。臨近過年時,家庭主婦開始忙忙碌碌地準備年貨,即便貧寒人家,買條把白鯗是少不了的。因為鯗與想屬同音,買了鯗,意味著來年有想頭,能多吃上肉。這寄託著在那個饑饉年代,百姓多少顯得有點奢侈的盼頭。

鯗凍肉,顧名思義它的主要作料是白鯗與豬肉。但46年前,我下鄉插隊的師父家,那過年的''鯗凍肉'',卻是海帶與隊裡分的豬肉燒成的。這不是師父''摳門''或裝窮,實在是家景貧寒,買不起幾毛錢一斤的白鯗。無奈只能用幾分錢一把,且腥味很重的海帶來替代。

我師父從小給人做長年(工),從50年代後期,開始,到80年代初任支書期間,雖然身處稻米之鄉,但生活一直清貧。由於家中人口多、勞力少、負擔重,全家老幼7口,辛苦勞碌一年,到年終決算時,每年仍是生產隊裡的''倒掛戶''。一家人擠在土改時分的一樓(走上去連樓板會搖晃的擱樓)一底的破舊老屋, 歷年在生產隊累積下來的300多元的''倒掛''帳, 直到師弟妹參加勞動後才還清。

由於經濟拮据,平時飯桌上的菜餚也鮮有油水。家庭日常化錢,全靠餵養一頭母豬,它可是師父可憐的''小金庫''。農忙將到,要採辦點葷腥食品;或逢去區、縣開會培訓, 便去鎮上賣掉一隻小豬, 用來作週轉。 他為人憨厚老實, 不會搞旁門左道,去侵佔集體利益,也從不接受群眾饋贈與吃請。村裡有人在喜慶時分,會請他與其他大隊幹部吃大餐,他一律謝絕。並勸說來人,去請妻死女亡的''五保戶''保根。為此,來請他的人會覺得沮喪,卻深得廣大社員的好評。

師父家昔日過年那碗用海帶燒成的''鯗凍肉'',是一個時代農民艱辛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作為農村基層幹部克己奉公的具體體現。40多年過去,物換星移,今非昔比。但每當春節來臨,師父家的那碗''鯗凍肉'',仍會浮現在我眼前。

改革開放後,師父家景況有所改觀,終於建起了新房。過年時的鯗凍肉,也不再用海帶代替白鯗。但好景剛開了個頭,師父卻在1989年夏天,因突發腦溢血去世。當年,2個師妹剛出嫁不久,而2個師弟還尚未成婚。

歲月荏苒,師父去世26個年頭後,農村面貌已發生了鉅變。師孃至今健在,唸佛燒香旅遊,過著幸福的晚年。4個師弟妹依靠自身拼搏,成家立業,各得其所: 一個在合資企業擔任白領,另外3人分別辦廠開店, 各自有了不菲的產業。4個孫輩都上了大學,一人至今尚在美國深造。......

去年春節前,大師弟搬進了徵地40畝後,新建的10000平米的廠房,資產已上億。在搬進新廠前,還在五星級大酒店宴請了廠裡職工與親朋好友。而每年春節過年,他們家分歲與待客的餐桌上,包括鯗凍肉在內當年的''十碗頭'',早已在不知不覺間黯然''失業'',代之以時新的海鮮、河鮮等高檔菜餚。......

現在,用海帶煮的''鯗凍肉'',已成了我與師弟們記憶中的菜名。這,無疑是時代進步一個小小的縮影。我想,師父若地下有知, 面對今日農村與家庭的新貌,肯定非常欣慰。中國知青網 原作者: 鏡湖客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煎魚時,別直接下鍋!步驟沒弄對,難怪粘鍋魚散碎,教你成功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