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關於餃子,我有兩份記憶。

一是每到小年,奶奶和爺爺總是會煮一鍋餃子,作為家庭的長者總是習慣於為兒孫從遠方回來接風洗塵,而奶奶對於一年中唯一一次與兒孫團聚的時刻也很重視,鮮肉大蔥餡,韭菜雞蛋餡,牛肉白菜餡,以及其他小食點心,讓餐桌瞬間變得豐盛起來,當時還小,在那追求不多的年代,這頓餃子便是我們孩童最歡愉的時刻。奶奶看著餐桌,看著我們總是會露出和藹的微笑。

二是每到父親外出工作時,母親也會煮一鍋餃子,個大皮薄,湯汁晶瑩,餃子在湯裡像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小孩子挑食,有時也時常抱怨,為啥有煮餃子,而母親也只是微微一笑,並不回答,直至後來,我開始去外地求學並參加工作至今,我才理解,一是因為父親愛吃,二是寓意我們能夠平安。

時間荏苒,隨著爺爺去世至今已有近十年,而奶奶在也沒有包過餃子。因為爺爺愛吃餃子,我父輩也很喜歡,所以我奶奶喜歡做,而二叔三叔已經娶妻,奶奶自然不願觸景生情。今日天氣很好,奶奶喜歡晒著太陽,我也喜歡陪奶奶聊天,老人念舊總是喜歡提及往事,我也自然樂意陪她回憶過往。

羊肉大蔥餡餃子製作

現在又到了外出工作的時間,目前依然照舊包了餃子。最近情況特殊,我以回家近一月有餘,而條件受限,鮮肉難得,母親豬肉芹菜餡的餃子自然泡湯。羊肉也可以用來做餃子,而餃子最傳統的做法自然是從羊肉演變而來,冬季寒冷,最大的感受總是凍耳朵,聰明的美食家們,以羊肉做餡,輔以中藥材,入鍋煮熟透食用,從而達到驅寒的目的,這也是餃子也稱為嬌耳的由來。

母親將羊肉剁碎,將肉餡放入盆中,取一小勺涼水,而後放入盆中順時針不斷攪勻,而後撒一小盞料酒、一撮胡椒粉、一小勺細鹽、幾滴生抽醬油,再次以順時針細細攪動。而後放入蔥花碎,滴入香油再次攪拌均勻,直到餡料粘稠就成了“羊肉大蔥餃子餡”了。

將餡靜置後,取出父親和好的麵糰,取出部分揉成長條柱體,切成比象棋略小的劑子,撒上面粉,用手小心按壓後,擀麵杖壓平,一手持皮,一手持擀麵杖,餃子皮快速旋轉擀動,不多時所需的麵皮就擀制完成。

母親持一隻餃子皮放入掌心,以筷子取點肉餡,放在雪白的餃子皮中間,然後餃子皮兩端輕輕對摺,然後拇指和食指熟練的一捏,餃子便綻放出密密的花邊。細細觀察,餃子皎白似月牙,又神似耳朵一樣,怪不得古人稱它為嬌兒呢。

鍋中水已燒開,母親端起包好的餃子,依次浸入鍋中,煮開後用勺子從底端輕輕一推,餃子瞬間便四散開來。不多時便以漂浮開來,母親又撒上一勺涼水。再次煮到翻開,餃子在湯中游來游去,似魚兒一樣好不歡快。

吃餃子時,以蒜臼將大蒜搗碎,放入香醋香油,一點甜油就成了特色的蘸料,取筷子夾起餃子,輕輕浸入蘸料,在輕輕提起,然後在輕輕咬上一口,餡料肉質緊實彈牙,湯汁濃郁,配合蒜香,吃一口渾身暖洋洋的好不快活。

明天即將離家,回想歸家已三十餘天,時間如溪不停流逝,而母親製作餃子的味道將伴隨著我的一生,成為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各位讀者,你們離家工作時有吃一頓餃子的習慣麼?你們是用什麼來表達家的溫暖呢?或者你們覺得什麼是幸福呢?歡迎留言,我們一同探訪溫暖的時刻,讓記憶永存!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外面賣10元一碗,學會在家3元就能做,酸辣開胃,解膩又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