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饢”古稱“胡餅”、“爐餅”。白居易在《寄胡餅與楊萬州》中說:“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以輔興無。”

饢在新疆的歷史悠久,在中國許多史料中都有記載。自治區博物館陳列有吐魯番出土的唐朝的饢,說明在兩千多年前吐魯番人就會製作精細美味的饢了。

新疆饢的種類十分之多,甜饢、油饢、肉饢、芝麻囊、玫瑰饢......最大的饢叫“艾曼克”饢,最小的一種叫“託喀西”饢,最厚的叫“吉爾特或格吉德”饢,還有“果西格爾德”饢、“果西”饢、“喀特拉瑪”饢......一個小小的麵糰,經過時間的錘鍊,衍生出300多種不同的花樣。

饢在維吾爾族人民的心中十分神聖,他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能將饢扔在地上,看到掉在地上的饢要馬上撿起來。在這裡,饢可以作為起誓的見證,當著饢說的誓言是不容違背的。它還有祈福的作用,在婚禮上,新郎和新娘要吃蘸鹽水的饢,表達對愛情的忠貞和白頭到老的決心。在新生兒的命名儀式上,薄而寬厚的白麵饢是招待客人的必備吉祥之物。在滿月的搖床儀式上,40個未滿7歲的小朋友做完澆水禮後,要拿著主人準備好的“託喀西饢”為新生兒送上祝福。

饢在這裡有很多象徵意義。印花的那面要朝上,代表吉利;偶數代表愉快和高興,奇數代表悲傷和煩惱;圓圓的饢象徵著團結,大家一起分享一個饢代表著團結一致。

關於饢,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相傳曾經有一對青年男女相愛了,小夥去向姑娘的父母求親時,姑娘的父母給他出了一個難題:家裡要來100位客人,只有一隻羊,怎麼做到有飯有菜又不讓客人看到骨頭。

小夥子冥思苦想了好久,終於想到一個辦法。在姑娘家招待客人這天,他去買了只羊,處理好後,將羊肉剔下來剁成肉沫,加入洋蔥、孜然、胡椒粉、鹽等調成餡。又用麵粉做了一張直徑兩米的大餅,將肉餡包裹在其中,放入熱柴灰中將之烤熟。

餅抬到姑娘家,她的父母看後十分滿意,就答應了這門親事。後來,人們將這種饢稱之為“庫麥其饢”,流傳至今。

在新疆,饢算是餐桌上必備的食物,它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烤、炸、燉肉、泡奶茶、炒米粉、拌沙拉、烤披薩、做西餐,還有一種你想不到的吃法,泡西瓜。

普普通通的饢,在新疆卻是不可或缺的一種食物。可以說,在這裡可以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饢。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這4道東北菜讓南方人“顫抖”,吃過第4道菜的,一定是正宗東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