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自從09年中本聰宣佈比特幣的上線後,比特幣發展已經走過11年了。

在這11年裡,有人一夜暴富,有人破產離場,那麼到底是誰在靜悄悄的收割鉅額利潤呢?

1,交易所。

很顯然,在數字貨幣行業,交易所是最賺錢的,也是唯一一個永遠沒有風險賺到錢的。

越是頭部的交易所,利潤大到超乎人們的想象,它能收取上幣費用,能發行交易所自己的貨幣,能收取使用者的交易手續費,能收取現貨借貸的費用,甚至連OTC交易都能插一腳。

反正只要與數字貨幣相關的東西,交易所都能插上一腳,贏取鉅額利潤。可以說交易所除了跑路走人,除了被黑客盜幣以外,它基本上沒有任何風險,也是數字貨幣行業中賺得最多的那個。

可以說沒有交易所,就沒有數字貨幣這個行業,如果說誰數字貨幣行業永不落的帝國,那麼除了交易所,就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2,專案方。

這個專案方指的是數字貨幣的提供方,就是因為這些專案公司的存在,才有足夠的貨幣供投資者進行投資博弈。

專案方也分很多種:比如像比特幣,它的專案方是中本聰博士,但是中本聰在比特幣發行上並沒有賺到任何的專案費用,他只是在比特幣上線後,利用時間差關係,挖到了超乎人們想象的比特幣。據多方權威認證,中本聰個人地址賬戶上擁有超過100萬個比特幣,實時價值100多億美金,這可比其他專案方賺得多了。

當然,也有像以太坊(ETH)的創始人V神,他發行的以太坊就是通過多方資本融資後才出現的,這也是2017年ICO風潮的起源,也是2018年數字貨幣一地雞毛的根源。

如果說上面兩種專案方還相對正規公平的話,那麼接下來這個人就是割韭菜的專家了。

孫宇晨!幣圈二代目,繼李笑來之後,幣圈最大的割韭菜專家。他的存在,完全就是幣圈收割的發展史。

他發行的波場專案,至今已經收割了超過10億美元的利潤,數十萬投資人損失慘重,這可比其他專案方牛逼多了。

3,投資機構。

這裡的投資機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上面提到投資V神建立以太坊專案的風險投資機構。還有一種就是類似灰度這種純粹的貨幣投資基金。

相對來說,第一種就是完全的風險投資,並不涉及到數字貨幣行業的執行和收割,他們只賺取首批利潤就離場了,沒有後續的收割。

第二種就非常有趣了,像灰度,他們就是純粹收取客戶投資的資金或者貨幣,然後進行基金專案管理,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和盈利分成。據權威資料網站披露,目前恢復持有超過50萬枚BTC,總市值超過50億美金。可以說,在當下的數字貨幣行業,像灰度這樣的投資機構也是幣圈的主宰者,他們能夠主宰數字貨幣的未來導向,決定數字貨幣的漲與跌。

4,騙子。

是不是很意外?其實一點都不意外,在幣圈,騙子也是收割鉅額利潤的一方。

他們往往可以偽裝成交易所,騙取投資者的現貨,也可以偽裝成投資機構,收割散戶的資產。

最有意思的是他們可以偽裝成專案方,直接給你弄出一個數字貨幣,直接套你口袋裡的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PI幣的專案方了。

他們來去自如,賺取無數利潤,也成為了幣圈毒瘤,遭萬人唾棄。

5,持幣大戶&大戶投資者。

持幣大戶就是那些持有非常多幣的玩家,他們盈利的渠道也不少。比如幣幣借貸,賺鉅額利息;比如幣幣抵押融資專案,他們也能賺到超乎想象的利潤。

還有一種就是大戶投資者,這波人就是頂尖的交易員了,他們往往可以通過某個幣的漲跌變動迅速收割無數利潤,當然了,這需要一定的資金量和交易技術,沒有這些,你也成不了大戶投資者。

6,礦場&礦工。

礦場怎麼賺錢?一種是專門給那些散戶礦工進行礦場託管,賺取數額不定的手續費和盈利分成。一種是純粹比特幣礦場,專門為了挖比特幣而存在的,挖出來的比特幣要麼套保等升值,要麼直接拋售,可以說,在幣圈,礦場的存在不可或缺,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交易所才有足夠的貨幣現貨進行交易。

礦工有多賺錢?如果你是在2016年開始投資比特幣礦工,並且把挖出來的比特幣保留到現在的話,你的盈利將是100倍起跳的。

當然了,現在的礦工盈利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高了。目前個人礦工的比特幣挖礦成本是6000美元一個,而比特幣的實時價格是10000美元,每挖出一個BTC的利潤還是不錯的,比銀行理財賺多了,就是耗錢耗力,不適合大部分人。

綜上所述,數字貨幣誕生11年,以上這些人才是幣圈真正的核心,真正的主宰。

作為個人投資者,是主導不了貨幣價值的,只有他們才能隨時主宰數字貨幣的發展,默默隱身其中,賺取鉅額的利潤。

最新評論
  • 1 #

    就是以上這些人在收割你們的利潤。

  • 2 #

    交易所 提幣手續費還很高

  • 3 #

    投機者的金融遊戲。

  • 4 #

    這跟快遞行業一樣寄收都收費

  • 5 #

    為什麼?就是想不勞而獲。整天在家裡座著,不勞動,不工作而且賺大錢。當然靠頭腦和運氣吃飯的人大有人在,但歸根到底是空手套白狼,看誰運氣好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海天味業又火了,市值突破五千億,“賣醬油”甚比“賣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