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最近數年來,美國採取越來越激進的手段,打壓中國企業與個人。9月15日,美國發布的禁令生效,臺積電、SK海力士及三星等廠商停止為華為供貨,一時間,中美的下一步動向,受到各方的關注。

9月19日,中國商務部對外發布一份外國實體黑名單,即《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一旦被列入清單,將會被限制或禁止在華投資。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廖詩評作出解讀,稱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並不是改變對外開放的政策,打壓外國投資,所以外國投資者可以放心在中國投資,只要需要注意不要越過紅線。

其實,中國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可以說是反制美國,美國企業的好日子到頭了,但並不全面,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幾十年間,各國紛紛開放多個領域的合作,美國也是全球化受益者。

不過,美國發布實體清單,將一些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禁止美國企業與之合作,並威脅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企業,一旦違反美國禁令,將會遭遇美國的制裁,就已經破壞了全球多邊主義機制,美國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要重塑國際秩序,建立滿足美國利益的全球規則。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就是在防患於未然,因為美國打壓中國企業的行動,不會輕易的停下來,中國企業要想在美國的打壓下生存下來,就必須確保本國企業的利益,避免遭受他國企業的影響,華為在晶片領域遭遇斷供危機就是前車之鑑。

換個角度看,美國的做法,也是給中國敲響警鐘,要想真正在全球競爭中站穩腳跟,不受到美國的影響,還需要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老話說的好,打鐵還需自身硬。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歸根結底是為了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不是為了打壓其他國家與其他國家的企業。在這方面,美國就是一個反面案例,利用“實體清單”,頻繁打壓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6月5日,美國將33家中國相關機構和個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在商務部發布《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之前,已經不止一次的提醒美國不要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停止動輒打壓他國企業的發展。事實證明,自詡世界第一的美國,並未聽從建議,反而變本加厲,彷彿世界各國都應該圍著美國轉。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江卓爾預測比特幣2021年到12萬刀,你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