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作為全球範圍內兩大經濟體,中美的一舉一動都會引發外界的巨大關注。9月14日,中國商務部對外發布公告,將對產自美國的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即乙二醇和丙二醇的單烷基醚,預計將持續一年,如若出現特殊情況,將延長至2022年3月14日。

事實上,在過去數年間,美國多次採取措施,針對中國企業與個人,以華為為例,美國發布禁令,禁止其他企業與華為合作,否則將對其進行制裁,試圖切斷華為的晶片供應鏈,臺積電已經對外宣佈,9月15日後將停止為華為代工晶片。

商務部的最新動向,會給外界傳達出一種印象,中國開始採取措施反制美國。但需要注意的是,與美國濫用國家安全概念,肆意對中國企業採取措施不同,中國商務部發布的公告,是在掌握了相關情況後,基於中美貿易的大局作出的決策,目的是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避免中美貿易出現亂象。

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家澳洲企業被叫停對華出口。面對這一情況,澳洲的迴應非常荒謬,對澳洲企業的問題避而不談,反而顧左右而言他,將澳洲企業對華出口被叫停與中澳關係聯絡起來,暗示中國發布的禁令,是在報復,卻並無事實依據。

結合上述內容可以做出一種推測,商務部對美國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很可能會引發美國及西方國家媒體的反對,不排除會出現一些抹黑中國的聲音,建議採取相應的行動進行報復。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件事都有是非曲直,如若美國不理會事實真相,繼續一意孤行,對中國企業進行無端打壓,那麼美國對外發布的言論與採取的行動,將會失去公信力,進而削弱美國的影響力。

老話說的好,名正則言順,一個國家採取任何行動,都需要具有說服力的依據。但是美國反其道而行之,頻繁以國家安全為由,打壓中國企業與個人,實質上就是在破壞現有的國際秩序,任由其發展下去,國際局勢將會變得更加緊張。

其實,在過去幾十年間,中美經歷了許多波折,並非一帆風順。當前美國頻繁釋放挑釁言論,試圖在全球範圍內打壓中國,就是在自毀長城,作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美國能夠成為超級大國,就在於與全球各國合作,如若美國放棄這一點,最終將會失去超級大國的地位。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國8月線上銷售額環比增長42%,但這一品類日銷售額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