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05年,百度市值達到21億,騰訊達到19億,而後雅虎以10億美元投資換取了阿里巴巴40%股份,使其估值達到25億美元,超過百度和騰訊。自此,BAT的說法開始廣泛流傳。

BAT從無名小卒到逐漸崛起,再到主導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它們的市值不斷上升,業務佈局逐漸擴大,投資版圖也越來越寬廣。

美團在O2O市場活了下來,而後不斷擴充套件邊界,成為阿里巴巴、騰訊之外市值最高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

滴滴創立8年來,歷經19輪融資,金額超千億元。在競爭激烈的出行市場,面臨阿里旗下高德、美團打車的挑戰,但依然長期居於網約車市場領先者位置。

BAT和TMD之間的競爭,早已在不同領域打響,除了直接的業務競爭外,也體現在投資佈局。

通過投資,BAT在各個領域佔據著重要位置,但TMD也不甘示弱。它們也拿出了錢和資源,在多個領域與BAT展開了投資較量。

位元組跳動瘋狂對壘BAT

一直獨立發展的位元組跳動,曾被阿里、騰訊、百度瘋狂狙擊,但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和流量劇變後,無論是產品佈局還是投資,位元組跳動從不怕硬碰硬。

2018年9月,騰訊提出產業網際網路概念,宣稱向ToB市場進發。之後阿里、百度也紛紛入局,在雲服務、大資料、AI等方面進行探索。

為了迎接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騰訊一邊進行內部調整,在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中,整合了醫療、出行、教育等產業平臺,一邊頻繁在ToB市場投資。

位元組跳動是TMD中最深入ToB市場的玩家。推出了飛書、Lark、位元組雲等產品。飛書已經與釘釘、企業微信一起成為企業服務市場的三個重要玩家。

2018年1月,位元組跳動戰略投資企業雲盤產品堅果雲。隨後又相繼收購了朝夕日曆、幕布等公司。2019年,又投資了企業視訊領域的藍貓微會。

在內容領域,位元組跳動又動了百度的蛋糕。

2019年,位元組跳動戰略投資了互動百科和36氪傳媒,還投資了虎撲的Pre-IPO輪,成為虎撲的最大股東。

2019年,百度接連投資了知乎、凱叔講故事等專案,通過投資豐富內容生態,鞏固護城河。

位元組跳動也時常與百度坐在同一張桌子上出牌。其曾參與過知乎F輪融資的競價,但沒能拿下,這輪融資最終由快手領投、百度跟投,騰訊和今日資本原有投資方繼續跟投。

位元組跳動最新的動作——投資武漢合眾易寶科技有限公司、獲取支付牌照,更是讓BAT都感到壓力。

通過投資,位元組跳動已獲得三張金融牌照,分別涉足保險經紀、網際網路小貸、第三方支付。

位元組跳動一邊深入電商佈局,高調發展抖音電商和直播帶貨,和淘寶直播競爭,一邊佈局網際網路金融業務,而這個賽道里巨頭環繞,最強勁的對手便是阿里螞蟻金服。

位元組跳動在投資領域激進而充滿野心,從內容創業、社交社群領域,擴張到企業服務、教育培訓、遊戲等,在與位元組跳動主營業務不相關的領域,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投資版圖。

從2017年開始,位元組跳動將佈局擴充套件到了海外,投資或收購圖文、短視訊、直播等多個海外內容平臺。今年,位元組跳動還在加速,至今已累計投資超過十次以上,超過了美團和滴滴。

多方出擊,美團投資“無邊界”

美團市值已經超過百度、京東以及拼多多,位列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第三,美團的投資佈局也越來越多。

除了在自己的優勢領域本地生活進行投資外,其投資也擴張到交通出行、企業服務、智慧硬體、教育、文娛影視、金融支付等領域,IT桔子的資料顯示,美團投資的公司總數達到70家。

除了美團戰略投資部以外,美團旗下的產業基金龍珠資本,也在消費領域頻繁出手,投資了喜茶、幸福西餅等企業。

可以說,美團的投資涉獵頗廣。這其中,2018年美團對摩拜單車的收購,是美團作為投資方,在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場戰爭。

共享單車往日的盛況,背後有著資本的驅動,阿里與騰訊,美團與滴滴,曾是其中的重要玩家。

摩拜單車於2015年初創辦,在被美團收購前完成了7輪融資,在E輪融資後,騰訊正式成為摩拜除創始團隊之外的最大股東。

ofo則選擇了阿里,2018年3月,ofo宣佈完成阿里領投的8.66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後,阿里進入了ofo董事會。

當時,滴滴也參與了ofo的融資。不過,隨著ofo創始人戴威引入更多阿里系資本,與此前第一大機構股東滴滴抗衡,阿里主導權加深,滴滴逐漸從ofo的棋局中出局。而ofo始終堅持獨立發展,最終走向了破產,阿里落得下風。

曾參與摩拜投資的美團,最終成為了贏家。收購摩拜的過程十分曲折,但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騰訊最後決定支援美團收購摩拜。

據《財經》報道,一位接近騰訊的人士曾透露,“阿里拿了兩張牌(hellobike與ofo),滴滴拿了一張牌,我們手裡有一張牌,即使不同意美團收購摩拜,美團自己也會做共享單車,共享單車就會變成競爭炮臺,而我們手裡的這張牌很可能就是炮灰。”

騰訊支援美團收購,也是考慮了自身利益。馬化騰也曾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騰訊投資的基本邏輯是,除了通訊社交和內容,其他都交給合作伙伴。

美團收購摩拜,是對生活服務場景的佈局。在此之前,美團還投資了貓眼娛樂、私教來了、美甲幫、愛鮮蜂等企業,都是對本地生活服務生態的擴充套件。

此外,新能源汽車廠商理想汽車,是美團近年來最為重視的投資專案之一,不僅美團參與了理想汽車的投資,王興也以個人名義多次參與投資。

在近期美團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王興提到,電動汽車非常有潛力,但很多投資者還是低估了電動汽車以及理想汽車的潛力。

他認為,理想汽車正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研究創新的人車互動,包括語音控制等,都將與美團的業務產生協同,同時美團本質上是一家移動公司,車輛對美團很重要。

目前,王興已經獲得了23.5%的股權,成為理想汽車的“二股東”,話語權僅次於創始人李想。

虎視眈眈的不僅有美團,BAT也已經全部進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騰訊不斷加碼蔚來,百度持續押注威馬汽車,阿里參與了小鵬汽車A、B、C+輪融資。

這意味著美團正在通過理想,與BAT展開一次正式的投資較量。

與美團一樣,目前騰訊是蔚來汽車的“二股東”,阿里則持有小鵬汽車13.3%股權,為小鵬的第二股東。

現在三家新能源汽車品牌都已經成功上市,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頭部聚攏效應開始顯現,最終誰輸誰贏,誰的押注更為正確,也即將揭曉了。

美團CEO王興曾在飯否上感嘆,“唯有投資,亦即人均資本存量的提升,才有可能擴張該經濟體的生產可能性邊界。”

滴滴謹慎投資,只佈局出行

阿里系和騰訊系幾乎在網際網路每個風口上通過投資正面較量,而滴滴所在的出行領域,也不能倖免,滴滴是TMD中唯一一家同時被BAT投資的公司。

與美團相似的故事是,在美團與福斯點評合併的2015年年底,滴滴也和快的合併了,而這離不開騰訊幫助。

2013年,滴滴接受了騰訊1500萬美元的B輪投資。之後,滴滴與微信聯手,後者為前者提供了流量入口,並在朋友圈廣告中幫助其推廣,前者則以此制約支付寶,這樣的強強合作,讓滴滴贏了當時背靠阿里的競爭對手快的。

通過快的以及之後Ube中國的併購,滴滴坐穩了國內網約車市場第一的位置。

佔領了網約車市場後,滴滴開始進一步擴張生態,大力投資網約車業務,以及巴士、單車等其它出行業務,在產業鏈上下游投資。

不過,近兩年滴滴的發展勢頭遠遠不及美團和位元組跳動,在投資上也頗為謹慎,投資次數遠遠不及其它巨頭。

天眼查資料顯示,2019年全年,包括騰訊、阿里、百度、京東、位元組跳動、美團點評、滴滴在內,共發生了183起投資相關事件。其中,滴滴位列倒數第二,僅出手了4次。

在2020年,騰訊進行了50次以上的投資,阿里進行了34次,百度進行了20次。滴滴倒數第一,僅進行了一次投資。

騰訊則動作頻頻,據介面新聞統計,從2010年至今,騰訊對汽車領域的投資位列第一,達到55起,滴滴位居其後,超過了20起。

在出行領域,騰訊投資過摩拜與滴滴,但沒能正式拿下它們,並以此進入出行市場。

之後,騰訊沒有放棄,以“廣撒網”的方式,在網約車、新能源汽車、地圖導航等各個領域都有涉獵。

在滴滴的網約車陣地,騰訊多有動作。2019年,騰訊連續申請了騰訊打車、騰訊出行、騰訊乘車碼、騰訊乘車卡、乘車快報等多個商標。同時,與聯合等達成合作,進入出行服務,打造了如祺出行。

對騰訊而言,佈局出行,是產業網際網路下半場押注線下場景的舉措之一,但對滴滴而言,這無疑是一種壓力。

另外,在巨頭們青睞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滴滴缺席了。

2017年,滴滴創始人程維曾公開提到了“5年100萬輛新能源汽車運營”的目標,之後便與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等汽車廠商達成合作。但直到現在,滴滴還未投資新能源汽車品牌。

在其它玩家擴張投資版圖、TM與BAT頻繁交鋒之時,滴滴的存在感變低了。

總的來看,BAT跨越了時代,戰鬥力依然凶猛,在過去數年,主導了網際網路發展歷史中幾乎所有的重要融資和併購。

而新巨頭的崛起,也正在不同領域迎戰BAT,不論是對現有業務的補充,還是對未來趨勢的下注,網際網路行業的投資較量還在升級,展現了巨頭與新興強者對壘的精彩棋局。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剛剛,投資界發生了一件大事:私募一哥張磊對話人工智慧一哥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