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9月2日港股收盤,人們驚訝地發現,騰訊市值竟已落後阿里超過10000億!

還記得兩個多月前,一篇文章流傳甚廣,把騰訊市值追上阿里說成是“騰訊把阿里逼到懸崖邊上”。

極速的變化就在短短兩個月中發生,騰訊卻與阿里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曲線:阿里美股市值兩個月來接連突破7000億、8000億美元兩道大關,直追萬億美元而上;騰訊則在港股市場,跑輸阿里足足10000億港元——這已經接近騰訊市值的五分之一。

造成這個差距的原因,固然有時與勢的因素,也有更深層的原因。

有人說中國網際網路的競爭,歸根結底是騰訊與阿里的競爭。今天,在中國互聯公司市值Top 5中,除了第一名的阿里,美團、京東、拼多多都有一個共同的標籤:“騰訊系”。

這背後其實是一種騰訊式的精明——投資和複製,比什麼都自己動手去做划算得多。跟阿里從誕生之日起就要處理買家、賣家和平臺的關係,為資金流、物流、資訊流搭建基礎設施的模式不同,騰訊靠投資顯然更加輕巧。有媒體統計,2017年,騰訊平均一個月投資10家公司以上。騰訊投資的公司已超過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還有超過160家是市值或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騰訊的確堪當“中國最強VC”。

而變化也在這種路徑選擇中發生。

現在的騰訊似乎非常樂意成為中國的巴菲特。巴菲特是投資大佬,他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是美股市值前十名的常客。

但在衝破萬億美元的蘋果、亞馬遜、微軟等面前,投資公司最被詬病的一點是,失去未來的想象力。

今年7月,稱霸美股前十多年的埃克森美孚驟然掉隊,被Salesforce和特斯拉取而代之。

彭博社寫道:“就在2011年,埃克森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它的退出反映了時代的變化,同樣體現了投資者對科技股的熱情。這些變化標誌著能源時代的結束,以及雲端計算時代的開始。”

客觀的說,騰訊也不失為一支優質的股票。從2004年上市以來,為投資者帶來了300多倍的回報。全國白領月薪平均不過幾千元,騰訊員工的月薪據傳平均7萬。

但騰訊距離阿里的10000億港元,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埃克森美孚式的預言?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雲集財報:營收再下降,會員電商故事不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