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8月2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做出針對中國無人機企業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疆”)的337調查終裁:禁令暫不生效。時隔兩年,關於大疆及其關聯公司在對美進出口或在美銷售的無人機及其元件侵犯其專利權的指控最終被否決。

今天,大疆公關總監謝闐地回覆《浙商》記者,談及大疆近年在美國所受的質疑,以及在本次337調查中獲“禁令暫不生效”裁決的過程。他表示,此次在本輪337調查中基本獲勝,鼓舞了許多中國企業的士氣,在國際競爭中,專注研發、獨創技術的企業將擁有更好的機會。

以下為謝闐地所述——

鼓舞了中國企業的士氣

此次在本輪337調查中基本獲勝,我們很高興,這件事也鼓舞了許多中國企業的士氣。(337調查源於美國《1930年關稅法》(Tariff Act of 1930)第337節及相關修正案,旨在防止進口商品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以及進口貿易中存在的不公平競爭。——記者注)

美國對大疆提出的一些質疑,從2016年始現端倪,從2017年開始,美國多個政府部門以“可能帶來資料安全隱患”為由,開始向大疆提出質疑,希望限制大疆在北美市場的發展。但是,經過反覆的驗證和稽核,至今也沒有證據表明有資料洩露的問題,反而不斷證明了大疆產品的品質、效能及可靠性,以及為不斷為完善資料安全而做出的努力。這樣反反覆覆爭議了幾年,我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現在嚴格意義上,美國有法規規定不能使用聯邦資金(包括國防資金)購買外國無人機,有的法案直接點名“中國無人機”。但是,具體執行的定義很模糊,而且相關部門有“豁免”的工具可以使用,因此並沒有影響民用用途的大部分消費者,所以一直未引起較大的關注。

這些問題我們也一直在和相關的政客進行爭議和辯論,同時積極服務北美市場的客戶和消費者,做好自己的事情。

337調查脈絡

不過,雖然有大環境作背景,但在337調查一事上,卻僅僅是兩家中國企業之間的事。此事的來龍去脈至少在表面上,與目前的複雜國際環境是沒有關係的。

2018年8月30日,深圳一家無人機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指控大疆及其關聯公司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無人機及其元件侵犯其專利權,請求美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起337調查併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不過,其訴求的三項專利,有兩項是2018、2019年從專利交易市場上購得,有一項是自研但品質不高。

大疆在收到這些情況之後開展了積極應訴,我們對這三項專利進行分析之後認為品質並不高,且我們的產品是否落入這些專利的保護範圍有明顯值得商榷之處。所以發起了專利無效的流程。

2020年3月,337調查流程中的行政法院初裁結果認為我們的產品與原告提出的兩項專利沒有關係,但我們過去產品的螺旋槳一處結構設計可能落入184專利的保護範圍。不久後,另外兩項專利被美國專利法庭宣判無效。

2020年5月,184專利也被美國專利法庭宣判無效。當時我們內部就有判斷,認為美國國際貿易協會很難以我們侵犯一個“已經無效”的專利而對我們加以限制,但如果夾雜政治因素,可能會有不確定性。我們也做好了如果限制舊產品的螺旋槳配件,就替換合規螺旋槳的備用方案。

2020年8月20日美國國際貿易協會終裁,裁定書有四個點,兩層意思:第一層是認可初裁中部分產品侵犯184專利的判定,以此生成了一個救濟令(禁令);第二層是因為184專利已經無效,在184專利被複活之前,該禁令不會生效。

所以對於我們這家競爭對手而言,如果希望繼續以337為工具攻擊大疆,可以選擇抗辯專利法庭的無效結果,試圖推翻以復活184專利;也可以選擇向美國上訴法庭抗辯美國國際貿易協會的337終裁無效。我們有底氣應訴,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中國企業應自強自主

大疆可能是中國第一個在海外沒有對標的科技公司,大疆開創了民用無人機這一行業,建立了諸多的標準,也儲備了相當廣泛的專利。截至2019年12月底,DJI大疆創新累計申請專利11300餘件,其中PCT國際申請3800件,連續四年PCT專利申請量國內前十;累計授權發明專利1450件,其中美國314件,歐洲338件,日本274件,中國507件;全球商標佈局54個國家和地區,註冊1500餘件。

基於自主創新,我們多次擊敗了國內外專利流氓通過法律空子和工具對我們發起的訴訟。

337調查這件事本不大,本質是兩家中國公司利用國際貿易工具在海外市場競爭,且因為發生在特殊時期被賦予了一定的意義,結果也比較鼓舞士氣。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在越來越多的產業領域中國力量是不可或缺的,除了製造供應力量、資源原材料力量等,品牌力量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國際競爭中,專注研發、獨創技術的企業將擁有更好的機會。從近幾年國家成立智慧財產權法庭等一系列推動和保障自主創新、保護中國品牌出海的行動來看,大疆可能算是先行一步的企業之一,最終大家都是要走到自強自主的路線上來的。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IBD專欄」個股:科技股領跑,亞馬遜、蘋果、特斯拉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