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去年的7月,諾亞財富公司旗下歌婓資產管理的一隻34億的私募基金在供應鏈融資專案上被騙的新聞曾經讓金融圈頗為震驚。

諾亞已經報案,相關當事人也陸續被捕,而案件的細節也逐漸被披露出來。

這個基金的投資標的主要是向承興國際相關方就其與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之間的應收賬款債權提供供應鏈融資。然而,京東方面隨後發表宣告,說這個事情和京東無關,是承興偽造和京東的業務合同對外詐騙,警方出具的多份所謂承興與京東未結賬款的確認函,經核實均為偽造。

這個新聞一出,很多金融圈專業人士在朋友圈轉發時,除了對涉案金額如此巨大感到詫異外,對諾亞的風控能力也各種質疑,覺得這種非持牌金融機構的公司風控能力太弱了,居然連這個業務的風控核心應收帳款的真實性都沒能核實出來,出現了嚴重的低階失誤。

為供應商以其持有的優質企業應收帳款債權為保障提供融資是一個成熟的業務,有著成熟的風控關注環節及防範措施,如果購買一些關於此類業務風險防範的書籍,這些措施其實都大同小異地被列了出來,所以大家很是疑惑,在這種情況下,諾亞為什麼還是踩上了大坑。

然而,當我們再仔細看這個案件的具體情節時,就會發現,諾亞在這筆應收帳款債權融資業務的關鍵風控環節其實都有去做了,比如核查承興國際與京東的長期供應商關係,要求“京東”出具債權確認函,派人上門去“京東”核實應收帳款真實性,在人民銀行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公示了承興與“京東”的應收帳款資訊等,也是標準化的操作。

但既然最後證明被騙,就是說明這些措施雖然做了,但做得不到位,其中關鍵的就是他們面對的“京東”可能不是真正意義的京東,否則京東也不會在案發後第一時間發聲明否認涉案。所以我也以雙引號來加以區別。

其後,有一個京東的前員工許姓經理被捕,據說當時諾亞去“京東”核實時,在京東的辦公場所接待他們的正是這個許經理。

由於案件過去一年,更新的進展沒有披露,所以這個案件的細節也沒有更詳細更深入的資訊被報道出來。但從被捕人的身份等來看,應是京東內部有人員私自與承興人員進行了勾結,在這個應收帳款的核實及確認環節進行了非法配合,而諾亞的人員卻沒能及時發現,導致了最後的被騙。

當金融圈的人還在取笑諾亞時,其實很多家銀行也曾經在為應收帳款債權提供融資的業務中載過不少跟斗。雖然不至於對一個企業有34億的爆雷,但其實也是幾千萬幾個億的損失。所以看到諾亞的案發,說到底也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舉個例子,兩三年前,珠三角某市的一個紙品行業老牌企業(以下簡稱A紙品公司)在多家銀行有融資,其中在B銀行就是辦理了優質企業應收帳款保理業務。簡單地說,就是北方一家上市大型企業長期向A紙品公司購買產品,但購銷合同里約定了價款支付的賬期,所以A紙品公司就有了對這個上市大型企業的應收帳款,並隨即以該批應收帳款向銀行申請保理業務,即把該批應收帳款轉讓給銀行,由銀行核定授信額度開出銀行承兌匯票。

保理業務也是一個很成熟的銀行業務了,所以銀行看到北方這家上市大型企業實力雄厚,而且它和A紙品公司也是長期的購銷關係,因此初步判定可做,但關鍵是對核心企業應收帳款要進行核實。

於是,根據內部非常規範詳細的保理業務風險控制指引的要求,銀行的業務人員及風險人員一起專門去了北方這家企業進行了核實,去到現場,除了當面核實對方几個接待人員身份證資訊、對應收帳款確認函等相關檔案的公章當面核蓋等外,還把整個核實過程進行了拍照以及視訊錄影。至於其他包括鎖定收款賬戶、在人民銀行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進行轉讓公示等風控措施,也落實到位。

雖然A紙品公司也是一個行業內老牌企業了,剛一開始合作,B銀行也不敢一下子對A紙品公司進行大額授信,所以也只是由對方以1300多萬的應收帳款轉讓,開出了1000萬的銀行承兌匯票。在匯票還有半個月到期時,A紙品公司說他們自有資金充足,想提前把銀行承兌匯票的敞口金額全額打到銀行,然後讓銀行把這筆應收帳款轉讓回給它。企業能提前把全額敞口金額打到銀行,這絕對是好事,B銀行當然答應了下來。所以這首筆業務做得非常圓滿。

其後又做了幾筆,企業都是提前半個月主動打款過來進行兌付,所以銀行慢慢也放下心來,就逐步擴大了與A紙品公司的合作。

就這樣過了兩年,A紙品公司在B銀行的所有業務都正常開展,B銀行甚至把A紙品公司視為供應鏈融資業務方面的優質客戶,在各方面予以支援。

然而,毫無徵兆地,某天突然在業內傳出訊息,說A紙品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已經失聯,涉及鉅額詐騙。B銀行很是震驚,於是緊急排查與A紙品公司的業務,首當其衝就是核實這個應收帳款的真實性。馬上專門派人把北方那家上市公司在應收帳款確認函上蓋的公章拿去了與當地工商局工商檔案中的公章以及該上市公司自身在某銀行融資的檔案上所留的公章進行了核對。直到這個時候,B銀行才發現確認函上的公章還是和該司其他地方的公章有著明顯差異,再仔細核查鎖定賬戶的流水紀錄,發現之前的銀行承兌匯票雖然已經兌付了,但其實A紙品公司的賬戶上從北方那家上市公司的回款流水並不充足。

失聯後,A紙品公司在B銀行的過億元的融資餘額全部到期不能兌付,最終B銀行承擔了大額損失,內部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處分,也對這個案子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其中發現關鍵的漏洞是,在北方那家上市公司進行上門核實時,不能及時發現對方接待人員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上市公司員工,沒有跳出對方安排好的接待流程,隨機地或有意識地與該上市公司其他部門或人員進行核實,最終被騙。而在之前多筆銀行承兌匯票的兌付中,光看到A紙品公司提前全額劃付敞口金額,沒有意識到這是A紙品公司為了掩蓋虛假應收賬款暴露,提前另行籌措資金來支付,銀行人員在足額兌付後沒有認真細緻地再去核實回款的金額及流水,被A紙品公司精心謀劃矇混了過去,直到最後的過億元損失案發。

類似的在保理業務中被騙的案件在多家銀行以及在平安集團下屬的平安保理公司等都發生過,均造成了相關機構重大損失。

所以對於這些風控模式看上去很成熟的業務,金融圈人士還是不要光顧著取笑別人了,其實任何一個金融機構,如果在執行的環節上出現不到位的情況,導致的可能就是非常重大的損失。

別家機構以巨大代價踩過的坑,應成為行業共同的教訓,防止這類案件一犯再犯。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比特幣和特斯拉,成為美國居民最關注的可交易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