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9個月市值暴漲1200%。它被稱為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綜合體,背靠騰訊和中國資源,在東南亞的遊戲和電商領域已拔得頭籌。

作者| 張吉龍 編輯|羅麗娟

在全球市值10億美金以上的公司中,過去近20個月,誰的股價漲幅最大?

這一次,答案不是Zoom、Roku或拼多多,而是來自東南亞的網際網路巨頭Sea Limited(中文名冬海集團,下稱Sea)。

該公司2019年1月的股價最低點時為10.68美元,到8月6日,其收盤價已經高達138.21美元。這意味著,在19個月裡,這家公司的股價上漲了接近1200%。

即便是把時間縮短到2020年以來的半年多裡,這家公司的股價漲幅也高達245%。

Sea Limited月度股價走勢圖

其股價暴漲的背後是亮眼的業績資料。

財報顯示,2019 年,Sea全年經調整的收入達到 29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8.1%。毛利潤從2018年的0.1億美元增長到6億美元,增幅為5900%。

在疫情之下,2020年第一季度,Sea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為9.1億美元,同比增長57.9%;毛利潤增長至2.1億美元,同比增長424.1%。

股價的上漲帶動了市值的步步高昇,Sea的最新市值已經達到了654億美元,成為東南亞市值最高的上市科技公司。

對比中國的科技公司,Sea的市值接近中國網際網路上市公司中第六名的網易,兩者的差距僅有2億美元。

儘管在移動網際網路還處於發展早期的東南亞,Sea擁有不遜於騰訊、阿里巴巴在中國科技行業的地位,因此又被稱之為東南亞小騰訊或者小阿里巴巴。

不過在業務形態上,它確實是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綜合體。Sea的主營業務分為三塊,數字娛樂業務Garena、電商業務Shopee、數字金融業務SeaMoney。

只是對於人口超過6.5億,網際網路滲透率已經超過60%的東南亞來說,出現一傢俱有全球影響力的網際網路公司,並不稀奇。

問題是,為什麼是Sea做到了?

2019年財報顯示,Sea遊戲業務的收入高達 18 億美元,佔總收入 6 成,利潤高達10億美元。

Sea成立於2009年5月,由出生在中國天津的華人 Forrest Li (李小冬)在新加坡創辦。在2017年改名為Sea以前,Garena是這家公司的名字,事實上也是其遊戲品牌的名稱。

但這家公司實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5年,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彼時正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讀計算機專業,作為遊戲愛好者,他在校期間開發了一個名叫“GGgame”的電子競技對戰平臺。

在2005年前後,浩方對戰平臺、聯眾對戰平臺在國內湧現並廣受歡迎。以浩方為例,其高峰時期線上人數甚至接近上百萬人。但是在東南亞,還沒有這樣的產品,雖然當時已經被盛大收購的浩方平臺有意進軍東南亞市場,但產品及本地化都做得很糟糕。

“既然市場上的產品並不成熟,不如自己來做。”抱著這樣的想法,陳歐開始創業。

2007年,陳歐決定去美國斯坦福大學讀書,在申請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後來成為跨境電商公司蘭亭集勢創始人的郭去疾,並經後者介紹認識了在美國一家音樂電視訊道的亞太區擔任高階經理的李小冬。

李小東了解到GGgame正在迅速發展後,決定加入。直到陳歐離開新加坡去斯坦福求學,GGgame才完全交到了李小冬手上,陳歐退出。

不過此時,遊戲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網際網路發展,競技遊戲開始網遊化,遊戲製作商開始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匹配和交流功能開發。電子競技對戰平臺開始走下坡路。

2009,李小冬將原來的公司進行了清算重新創業,但依然沿用了Garena的名字。而這一次,Garena開始對標騰訊,將網路遊戲作為核心業務。

最開始Garena以遊戲代理模式為主,其崛起的關鍵是2010年獲得了《英雄聯盟》在東南亞的代理權。在此後的多年裡,它開始與騰訊、暢遊、EA、PUBG Corp、NEXON等遊戲製作公司合作進行遊戲的本地化運營。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Garena之所以會受到諸多遊戲公司的青睞,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此前在GGgame時期積累了很高的知名度和使用者基礎,而且通過開發網咖遊戲管理系統與東南亞大部分網咖有著廣泛且緊密的合作關係。

代理遊戲業務給Garena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在成立兩年後,該公司就實現了盈利,並且一步步發展為東南亞最大的遊戲代理商。

2014年《World Startup Report》提到,Garena估值達10億美元,成為新加坡第一家估值達10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公司。

隨著手機遊戲的興起以及整體實力的增強,Garena也開始在手機遊戲和自研遊戲上發力。並在上海成立了遊戲研發團隊。

2017年12月,Garena第一款自研的“吃雞”手遊《Free Fire》開始發行,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Garena第一款自研的“吃雞”手遊《Free Fire》,圖片來自《Free Fire》官網

根據Sea釋出的財報,到2019年Q3末,該遊戲累計註冊使用者超過4.5億,成為第三季度拉丁美洲和東南亞收入最高的手遊,創造了累計收入超過10億美元。

在Google Play Store,《Free Fire》被評選為2019年“Best Popular Vote Game”,其排名在大逃殺遊戲中排名僅次於PUBG、Fortnite、使命召喚手遊。

2019年《Free Fire》取得的成績,圖片來自Sea財報

2020年第一季度,《Free Fire》持續火爆,成為全球Google Play下載量第三的遊戲。日活躍使用者數突破8000萬。

2019年11月,《Free Fire》在巴西里約舉辦了第一屆國際電競比賽,超過200萬人收看了直播。

《Free Fire》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市場的精準把控,將其重心放在了東南亞、拉美等競爭不太激烈的地方,這些地方恰好是PUBG Mobile、《堡壘之夜》《荒野行動》等不太重視的市場。

為了適應市場的情況,《Free Fire》也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發。比如面對東南亞、拉美等地區使用者手機配置普遍不高的情況,《Free Fire》在遊戲容量和畫質方面都進行了優化,相對於PUBG Mobile的一場遊戲上百人對戰,《Free Fire》一局只需50人。

另外針對各個國家的情況,《Free Fire》還在每個市場都部署了本地化團隊,根據當地習俗制定活動,比如泰國的潑水節、巴西的狂歡節等等。

這些舉措都帶來了很好的回報,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按照Sensor Tower的資料,在2020年前6個月,《Free Fire》收入為3億美元,超過了網易的《荒野行動》和騰訊聯合動視暴雪推出的《使命召喚手遊》,後兩者上半年的營收分別是2.6億美元和2.2億美元。

在《Free Fire》的帶動下,Sea 預計2020年遊戲娛樂業務收入將持續增長,從2019年的18億美元增加至19到20億美元的規模。

電商業務高增長、重投入

電商業務是Sea發展最快,但也是投入成本最高的業務。

從2016年到2019年,Sea電商業務對總收入佔比從2016年的5.1%增長到2019年的37.8%,未來有望追平甚至超過遊戲業務。

作為Sea電商業務的主要依託,2019年Shopee成交總額達到176億美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71%。總訂單數達12億筆。

Shopee2015年被推向市場。據說當時李小冬是受到女兒的啟發,女兒告訴他自己很想念國內的淘寶。

“我們決定推出自己的電商業務。因為我們有這樣的能力去挖掘市場上的一些重大機遇,所以決定試一試。”2019年在一個投資機構舉辦的峰會上,李小冬表示這是其決策的原因。

在模式上,Shopee也和淘寶相似,主打C2C模式。最開始面向新加坡市場,隨後拓展至馬來西亞、泰國、臺灣、印度尼西亞、越南及菲律賓。

從2016年到2019年,Sea的電商收入依次是1770萬美元、4700萬美元、2.7億美元、8.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59%。

對於電商業務的快速發展,Shopee 跨境業務的總經理劉江巨集曾表示,一個原因是正好趕上了電商在東南亞發展的高速時期;另外一個原因是繼承了母公司Sea一個非常好的傳統——本土化運營。

“比如我們判斷東南亞很多市場會直接跳過桌面端,直接進入移動端,所以我們對App重新作了優化來適應這群‘天生移動’的消費者,從選品、下單到支付整個流程可以在30秒內完成。”劉江巨集談到,充分針對不同地區的消費,Shopee 習慣採取不同對策。

實際上在Shopee之前,東南亞市場上還有一家熱門的電商Lazada。而站在Lazada身後的是阿里巴巴。

2016年,阿里巴巴花費10億美元購買了Lazada51%的股份,獲得了控制權;2017年,阿里巴巴又追加了10億美元,股權增加到了83%左右。

根據分析機構iPrice Group公佈了2020年第二季度東南亞電商平臺的最新資料,資料顯示,Shopee移動端以全市場第一居東南亞購物類App冠軍寶座;網頁端以2.7億月度訪問量蟬聯流量最高電商平臺,同時,在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泰國五個市場分別位列第一。

那麼,Shopee逐漸超越Lazada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在一些關注東南亞的投資者看來,其中既有Shopee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有Lazada自己的原因。

在業務發展上,相比於Lazada在線上線下中規中矩的投放,Shopee則吸取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發展的精髓之一——燒錢營銷,“Shopee補貼很厲害,廣告攻勢很強。”李江玕認為。

為了提高知名度,Shopee在明星營銷上長期投入:在印尼市場,2018年簽約南韓女團BlackPink作為印尼區域代言人;在菲律賓市場也聘請菲律賓的國寶級人物、世界拳擊冠軍Manny Pacquiao作為11.11大促的品牌大使;2019年8月Shopee宣佈,全球足球巨星C羅擔任其全球代言人。

這樣大手筆的投入讓電商業務成為“吞金獸”。Sea公司的財報顯示,2019年遊戲業務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0億美元,而電商業務調整後的EBITDA為負10億美元,剛好吃掉遊戲業務的利潤。再加上數字金融業務導致2019年sea公司整體業務虧損1.79億美元。

同樣在2020年第一季度,在遊戲業務貢獻2.984 億美元利潤的同時,電商業務虧損2.6億美元。

一位常駐新加坡主要看東南亞機會的投資人認為,主打B2C的Lazada更加像天貓而C2C模式的Shopee則更像淘寶,“在一個市場早期,你做接地氣的淘寶好呢還是高大上的天貓好呢?”

在本土化運營上,他舉了一個例子,在疫情前,Shopee和Lazada同時爭奪印尼市場,當時競爭激烈。實際上,Lazada印尼CEO的李純在當地逗留時間總共不超過幾個星期,但Shopee的CEO至少70%-80%的時間在印尼。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在Shopee的高管中不少人來源自Lazada。比如Shopee的CEO馮陟旻在加入Sea之前在Lazada工作,負責跨境業務,由於在Lazada工作不順因此加入Sea,但當時Sea還並未開始電商業務。

馮陟旻在Lazada的工作經歷,讓他更加深刻的意識到了電商業務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因此Shopee可以很好的規避掉這些問題,少走了很多彎路。

為了圍堵Shopee,2018年12月,印度尼西亞C2C電商Tokopedia也獲得了軟銀旗下願景基金和阿里巴巴領投的新一輪11億美元融資。

但是Tokopedia也沒有擋住Shopee的發展之路,Iprice釋出了2020年一季度東南亞電商平臺的相關資料顯示,在印尼本土Shopee也超越了Tokopedia位居第一。

Lazada和Shopee在東南亞各國的排名情況,圖片來自iPrice

“如果相信東南亞電商是個幾千億美金的機會的話,Shopee最有可能抓住這個機會。”李江玕認為。

背靠騰訊和中國

雖然Sea是一家新加坡公司,但卻和中國關係密切。

在業務上,它代理的多數遊戲是中國遊戲公司的產品,國內的電商從業者又是其重要的賣家來源;在資本上,騰訊和高瓴資本是其重要的投資者,它是騰訊在東南亞扶持的重要棋子。

在團隊成員上,Sea最早的創始人以及現在核心高管也都是華人。

Sea創始人李小冬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工程系,最開始的工作是在摩托羅拉和康寧公司擔任四年的HR,2006年其前往斯坦福大學攻讀MBA。

Sea創始人李小冬,圖片來自Sea官網

Shopee的CEO馮陟旻是江蘇人宿遷人,2000年獲得新加坡教育部獎學金來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習電腦科學,後來在斯坦福大學學習管理科學與工程。大學畢業後先後進入麥肯錫以及Lazada。

不僅如此,Sea公司還積極的利用中國本土人才,”我把全家從新加坡搬到了上海,在那裡建立了我們的遊戲工作室,並開始搜尋中國的各種定製化資源。“李小冬透露。

Sea的電商業務Shopee也在深圳組建了中國總部和研發中心。據一位Shopee員工介紹,Shopee的深圳研發中心成立於2017年,截至到2020年人數已經超過千人,年底預計達到兩千人,已經超過新加坡總部的研發人數。

為了吸引人才,Shopee也給出了不錯的待遇,據一些員工表示,其薪酬可以媲美國內一線網際網路公司,甚至可以比肩位元組跳動和拼多多等。

除了研發之外,Shopee也積極利用中國的電商資源,在義烏、深圳、廈門等地舉辦專場招商會,進行開店入駐指導,鼓勵商家通過Shopee進行出海。

“東南亞其實更適合作為出海的首站。東南亞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同度其實是比歐美人群要高很多的。Shopee上,中國賣家的數字每年都是成倍地增長。”劉江巨集認為,國內的電商的紅利已經快到尾聲,歐美又有一些不太穩定的因素,而東南亞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增量市場。

他拿服裝來舉例,“目前東南亞國家的服裝類的供應鏈,主要滿足於出口。當地的消費,大部分還是來自於中國。”

在Sea的發展中,還與一家網際網路巨頭與其關係緊密,這家公司就騰訊。

李小冬曾介紹,創辦Garena之初是對標騰訊。跟騰訊一樣,社交和遊戲是其核心業務,2010年,Garena+面市,在功能上集見面、聊天和玩遊戲於一體。

也在同一年,Garena拿到了騰訊的投資,此後騰訊還參與Sea的多輪融資,成為Sea的大股東。2017年10月,Sea在美股上市時披露的招股書顯示,騰訊持有Sea的39.8%股權,超過Sea的創始人李小冬,後者持股20.7%。

在Sea發展遊戲的過程中,騰訊的扶持也起到很大的作用。除了提供資本的支援,騰訊還將其遊戲資源傾囊相授。2010年,騰訊投資的Riot Games將其研發的熱門遊戲《英雄聯盟》在東南亞的運營權交給了Garena,此後又將多款遊戲的東南亞代理權交給Garena。

2018年11月,Sea和騰訊達成合作,Garena將擁有為期5年的優先權,在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優先發布騰訊的移動和PC遊戲。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Sea和騰訊的捆綁也許並非完全是好事,可能會限制其發展空間,”Sea 的發展前景也許並不取決於它有多像騰訊,而是取決於它與騰訊的合作程度。“一位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人士曾表示。

另外在東南亞市場,Sea是否會和騰訊產生競爭也是一個潛在的疑問。Sea正在打造自己的”螞蟻金服“SeaMoney,不僅包括支付還包括數字銀行。而微信支付目前也正在努力向東南亞擴張,兩者會不會產生衝突也未可知。

相比這些長遠的問題,一些投資者更擔心的是眼下Sea股價是不是存在泡沫。

“現在基本面和股價的無關性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了“,一位投資者擔憂的認為,Sea將在8月下旬釋出第二季度財報,他預測季報資料應該會比較好看,問題在於“跟三個月前相比股價翻番,好像再好的業績也無法支援。”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創業者的又一波紅利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