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01

經濟遭遇“腰斬”的主要原因是國內消費的大幅度萎靡。

在疫情的衝擊之下,美國多個州先後頒佈“居家令”,限制居民外出進行非必要的活動,線下門店幾乎停業。而旅遊、酒店、餐飲、線下店等重要的消費渠道,全部被“停擺”,這讓佔據70%的消費大頭幾乎停滯;經濟萎靡之下,投資者的信心急劇下降,同時外貿出口的環境也不再具備,這些都導致了美國二季度GDP的熄火。

5月的時候,美國多州開啟復工復產,讓外界一度看到經濟回暖的跡象。但6月疫情的二次爆發,經濟復甦再次陷入寒冬。聯儲主席鮑威爾7月29日表示,美國經濟當前的復甦前景非常不確定,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能否控制疫情。

但以美國目前的經濟和心態,很難承受大規模封城鎖國的損失,或只能寄希望於疫苗。

在疫苗問世前,我們如何實現美國市場的物流服務穩定,是一道大考題。

我們大概率要做好新冠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的準備,做好美國路向物流和運力持續承壓的準備。

02

美國疫情的持續反彈,對跨境電商行業來說是危機交加、愛恨交織。

首先,疫情惡化導致物流人工急缺,但是貨物單量猛增,一增一減,貨多人少,對鏈條中的各個節點形成巨大壓力。發美國的跨境電商貨物短期猛增,港口提取和上架異常困難,從通關、倉儲、派送等環節都出現了嚴重的擁堵。

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放開管制後,賣家大量的補貨堵到了一起;另一方面,下半年旺季到來,外貿訂單復甦,疫情下收緊的運力遇上了井噴的貨物。而跨境電商物流的鏈條又特別長,“幹、關、支、倉、配”全物流環節持續承受壓力,很難短期內恢復。

其次,經濟的持續萎靡,勢必會導致消費者購買能力和消費慾望的下跌,儘管有一輪輪的經濟刺激,但只是短期權宜之計的維持;而且美聯儲大放水,美國30年期固定按揭貸款實際利率已經降到2.98%,美中國人民在疫情之下瘋狂購房,可支配的shopping資金必然是更加謹慎的。

最後,就是最近比較摩擦的國際關係了,原本一批7月31日到期的貨物被美國重新加稅25%到12月31日,美國政客對華言論愈加尖銳,其實根本原因都是美國GDP的嚴重萎靡,來轉移國內注意力及拖中國經濟下水。而大國之間博弈,會不會對跨境電商施加政策限制,現在都不好說。

所以,疫情下美國GDP的腰斬,不止對其本中中國產生影響,這份代價勢必會轉嫁,雖然美元體系已不是壟斷地位,但是從跨境電商這個行業來看,就算是被波及一下,這個行業的體量和脆弱度,也夠喝一壺的了。

03

但也完全不必悲觀,疫情是把雙刃劍:

關上了物流順暢的門,也打開了市場爆發的窗。

依照美國6-7月的疫情發展態勢,下半年線下零售店能否活下去、能不能開門營業,現在還是兩說,大概率是悲觀的。

所以消費者要買必需品,仍要依賴線上購物,網購習慣將加深並固定,據17TRACK顯示,中國郵路的包裹41.88%是發往美國。

無論疫情再蔓延,外出消費被限制,人總是要吃喝拉撒睡的,哪怕消費降級,基本的生存消費還是需要的,再怎麼樣,生活總是要繼續的。那麼在工廠無法恢復產能的情況下,跨境電商的物資就是最後的稻草。

最重要的是,美國疫情期間的電商滲透率,已經成了不可逆的大勢:

美國電商零售市場2010年的時候只有6.4%,2015年10.7%,2019年16%,一直是小小烏龜爬山坡,但到了2020年4月,突然抬頭飆到27%,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2個月搞定了過去10年的業績。

所以,從長期來看,跨境電商這片藍海,還遠看不到海岸線,百舸爭流,千帆競逐,廣闊空間還大有可為。

04

那麼在美國經濟蕭條的背景下,賣家們應如何調整呢?

一是產品型別的調整。前面講到美國GDP的大幅下跌,經濟刺激指標難治本,11月大選之前如果疫苗還沒問世,美國大概率還是目前這個混亂的狀態。那麼人們只花錢沒收入,手中的存款勢必會更多考慮生存,休閒、學習、奢侈品等非剛需類商品消費下降,轉而專注於生活必需品的剛需上。二是海外倉渠道的調整。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多找一些有實力的海外倉。因為目前的國際關係還是比較緊張的,這種情況之下,會不會出現問題誰都不知道,所以建議賣家如果量足夠大,一定要多倉分攤風險。不要再去找一些抗風險能力很差的小倉,儘量去找有資金實力,能扛得住風險,疫情期間服務穩定的頭部海外倉。

三是內部利潤率的調整。利潤率是企業的脂肪,因為目前海外的產能受限,客戶的需求是大於海外運力產出的。所以這時候建議賣家不要再去打價格戰,在產品結構上去做一些調整,儘量去做一些有利潤的產品,保證公司的利潤率和現金流。四是備貨計劃的調整。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慎重去做備貨。今年市場的風險與機遇並存,後半年旺季很多人會存在一種“賭一把”的心態,大量備貨可能加劇爆倉和運力癱瘓,資金不足的賣家會出現“入大於出”的極端情況,資金回籠週期會被拉長甚至資金鍊斷裂,那時就無力迴天了。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突發利空,A股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