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調查| 網約車“搶位戰”開打:新手“刷單”入場、資本再加籌碼

8月10月,小拉出行在江蘇省蘇州市正式上線。此前,該平臺被曝於7月14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開城。

更有訊息曝出,小拉出行的背後,或直指貨拉拉。

起底小拉出行背後

彼時,小拉出行平臺工作人員向該媒體迴應稱:“刷單這個本身就是違法行為,對於這個行為我們將會高度關注,具體會進行核查。”

不過,這樣的惡意刷單行為,仍在蘇州市繼續進行。

而在蘇州市開城三天後,小拉出行的優惠力度依然頗大。

此外,有媒體曝出,小拉出行與貨拉拉存在一定關聯。

天眼查資訊顯示,小拉出行主體公司為“四川神州行網約車服務有限公司”,其法人代表為沈琴。同時,沈琴還在江西小拉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貴州小拉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分別任股東、監事。

資本再加持

天眼查資訊顯示,近日,曹操出行關聯公司杭州優行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同時註冊資本由約3.66億元增至約4.33億元,獲增資近7000萬元。目前,該公司由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對於此次增資,曹操出行向媒體表示,“吉利集團看好出行市場的長期發展,未來還將協同吉利集團內部車輛研發、新能源等方面的資源,促進曹操出行的快速發展。”

天眼查資訊顯示,曹操出行自2015年上線以來,共獲三輪融資,其投資方分別為:天堂矽谷、浙商創投、隆啟投資以及吉利控股。

除曹操出行外,8月4日,享道出行方面宣佈,“享道1號”首期5億元資產支援專項計劃成功發行。據悉,該公司此次融資主要用於發展企業級業務。

資料顯示,享道出行上線於2018年。2018年4月,其獲得來自尚頎資本的種子輪融資;2020年12月,其更是獲得來自阿里巴巴、寧德時代的3億元A輪融資。

據媒體援引享道出行CEO吳冰訊息,截至目前,享道出行旗下網約車業務“享道專車”已在27個城市運營;今年年底,享道出行計劃在50座城市開通業務。

業務佈局方面,不少網約車企業近期紛紛加快了擴張的步伐。

資料顯示,T3出行成立於2019年4月,是一家由中國一汽、東風、長安三大汽車央企與騰訊、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共同參與打造的出行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據全國網約車監管資訊互動平臺統計,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國共有236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環比增加2家。

其中,在訂單量超過30萬單的網約車平臺中,訂單合規率(注:指駕駛員與車輛均獲得許可的訂單量佔比)最高為如祺出行(廣汽集團旗下移動出行品牌,由廣汽集團、騰訊等共同投資開展),最低為方舟行;在36箇中心城市中,訂單合規率最高為廣州,最低為石家莊。

圖〡主要網約車平臺數據傳輸情況(按訂單合規率排序);來源:全國網約車監管資訊互動平臺

圖〡主要網約車平臺數據傳輸情況(按訂單合規率排序);來源:全國網約車監管資訊互動平臺

B端網約車市場“進擊”

同時,就在本月(8月),曹操出行、美團打車均在B端網約車市場中加快佈局。

8月3日,曹操出行宣佈旗下公務出行服務平臺“綠色公務”更名為“曹操企業版”;一天後,8月4日,美團打車企業用車與顧家家居達成企業用車服務合作。

艾瑞諮詢資料顯示,“相較於傳統用車方式,企業出行服務幫助企業降低出行成本。78.6%的企業表示,企業出行服務幫助節省至少5%以上的用車成本。”

不過,對於B端、C端市場而言,“網約車合規化”是所有企業繞不開的命題。

“網約車市場長期以來存在‘一超多強’、地方企業眾多的局面,但是始終遊走在合規車源和非合規車源交叉競爭的灰色地帶。隨著最近關於網路資料安全的要求落地,以及對於合規出行的期許,管理機構和地方政府會進一步整治非合規資源。所以,網約車行業面臨的不僅是資料安全問題,還有合規出行模式的重構問題。”奧緯諮詢董事合夥人張君毅向新能源日報記者分析表示。

在他看來,“隨著某頭部企業的軟體下架,短期內,各個平臺公司會趁機加強客戶獲取的力度,同樣,巨頭平臺公司也會加快在這個領域的佈局,市場將會重新排序。但是對於小平臺,由於後續資金考慮及上市路徑不清晰,會遇到發展瓶頸。”

網約車市場資本邏輯

港股美股專家、鯨平臺智庫專家劉君明有著相似觀點:“在新的監管前提下,公司本身需要重整業務,使符合有關要求。同時,在其上市檔案中,關於風險及資訊披露的檔案亦要重新整理以符合新的需要。”據他推測,“部分公司取消赴美上市後,也許會迴流到香港或內地上市。

從投資人角度來看,奧緯諮詢董事合夥人張君毅認為,“總體邏輯不會大變,但是對於涉及資料基礎設施的專案,由於資本市場兌現的趨向變化,其估值基礎邏輯、倍數、總體業務拓展方式都將發生深遠的變化,企業必須未雨綢繆,從合規的業務架構設計開始做起,對業務進行必要的重組和分拆。某些敏感領域獲取投資的難度會發生變化,估值也會變得更為謹慎。”

“對於某些不確定的領域,可能會改變上市節奏,甚至用再次一級市場融資的方式獲得時間,來靜待上市規範的進一步發展。不同資本市場對於風險偏好本就不同,這不單單是一個上市地點的問題。是否燒錢並不是最重要的,最終成功的是能夠持續獲得外部資本支援或者形成自有現金流閉環的商業模式。”張君毅如是說。

7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增收不增利、大客戶依賴:“果鏈巨頭”立訊精密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