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比原計劃提前一天,7月30日,理想汽車正式向美國證監會提交首次公開募股(IPO)檔案,股票程式碼為LI。

選擇在此刻上市的理想或許是幸運的。

這次募資比想象中要順利,在上市的前兩天,理想已經提前完成超過9.5億美元的募資。受歡迎程度也比想象中要高,最終確定的發行價11.5美元,高於此前的發行價區間上限,開盤後,理想的股價從11.5美元漲至17.5美元,漲幅近50%,市值超過146億美元,一度超過了蔚來。

IPO這天,理想一如既往堅持“低調”與“務實”的路線,由於疫情的關係,理想未能直接赴美,而是將敲鐘儀式選在了遠離北京市中心的郊區順義——理想汽車交付中心,創始人李想沒有接受媒體採訪,對於外界的任何疑問,他表示“無可奉告”。

反而是美團創始人王興在“飯否”平臺上表示對理想的認可,“那些認為李想的理想是操盤一個千億美元的理想汽車的朋友們,你們還是低估了一個數量級。”

理想是李想的第三次創業,他對理想的期待是,“我已操盤過百億美元級公司,我希望再操盤一家千億美元級公司。”

顯然,作為投資人,王興的期待比李想要大得多。

潛 力

沒有接受媒體的採訪,敲完鍾後,李想表示“回去該開會開會,該幹活幹活”,連一場慶功的聚會都省了。

“幾乎變態”的成本效率控制一直是李想強調的重點,“經濟艙必須買最低折扣的,經濟酒店要求兩個同性一起,這麼難的行業,必須訓練從18層地獄往上爬的創業企業,熬出地面才能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這樣苦練內功控制成本效率的方式下,理想的毛利率在上升。據招股書顯示,隨著車輛投放市場,理想的毛利率從2020年Q1季度的8%,提升到Q2季度的13.3%。

相比蔚來,理想的融資額明顯要低得多,卻僅用六個半月的時間就完成了第一個10000輛的交付,隨著後期理想ONE的銷量提升,或許能夠促進其毛利率趨於正向。

“得益於嚴苛的成本控制,理想可能會是造車新勢力裡第一個實現盈虧平衡的公司。”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表示。

疫情之下,不少造車新勢力被曝出資金斷裂、欠薪、停產等問題,理想卻順利實現了交付1萬輛的目標、估值翻倍。

這背後,少不了王興及美團系的支援。

理想上市前融資的20億美元中,王興及美團系投資超8億美元。本次IPO,王興個人認購3000萬美元,美團認購3億美元。

資本,是造車新勢力生存的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活不到最後。想要進軍出行市場的美團與尋求資本支援的理想,一拍即合。

在上市之前,理想公佈了公司的短期和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是成為中國第一的智慧電動車企業;長期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商。

美團目前在出行市場並不佔據話語權,所以其想要通過自動駕駛行業“分一杯羹”,實現無人配送與自動駕駛底層技術相通。

自動駕駛技術是美團需要的,“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商”是理想的目標,“擁抱”理想,是王興價效比最高的選擇,並在社交媒體上頻頻力挺理想。

從產品角度看,理想堅持的增程式電動(EREV)技術,使其有了比電動汽車更多的優勢,增程式電動的驅動模式解決了電動車最大的問題——里程焦慮,也解決了電動車的冬季里程衰減問題。

招股書中提到,理想戰略性地將未來重點放在價格在15萬元至50萬元這樣一個大跨度之間的 SUV領域。首款產品理想ONE,售價為32.8萬元,定位家庭使用者的第二輛車,宣傳對標BMWX5,通過電動機+電池+增程器的結構,代替了X5上的3.0T引擎+ZF變速箱的驅動組合,無論是使用者體驗還是動力水平都達到相似的水平。

不難看出,理想ONE的競爭對手不是蔚來ES8和ES6,也不是Model X,60萬元以上的X5可能也不是真正的對手,32.8萬元的理想ONE實際想要爭取的是“HIGHLANDER”們的潛在使用者。

30萬元左右的中大型SUV市場才是理想ONE的戰場。與HIGHLANDER、Teramont等競品相比,理想ONE在燃油效率、車機系統、新能源牌照等方面佔有優勢,如果能打動以上車型的目標消費者,理想ONE還是有可能從中大型家用SUV市場搶一塊蛋糕,抓住這一細分市場的巨大增長機遇。

無論是產品、技術、資本或是成本控制,目前看來理想做得還不錯。增程式架構以及網際網路基因下帶來的差異化使用者體驗,形成了理想的獨特競爭力,這或許是資本市場看好理想的原因。

在上市後的“後理想”時代,更加考驗理想的創始人和管理團隊,如何去維持和擴大自己的競爭優勢,堅持把“通過技術的運用,最大化的創造使用者價值”這一價值理念落地?

壓 力

按照規劃,理想計劃在2022年推出一款全尺寸SUV,並將配備新一代增程系統,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兩年內理想都不會推出新品。

憑一個單品車型開拓市場,非常吃力。首批理想ONE交付後,先後出現了沒有解除物流模式的嚴重交付失誤、行駛過程中出現接觸自適應巡航功能後踩加速卻無法提速的情況、車輛儀表盤出現排放系統故障的報警資訊等多起交付失誤事件。

7座中大型SUV市場空間本就有十分有限,存量市場的競爭更加殘酷。李想此前反覆強調過自己不學特斯拉搞降價促銷,不對現有車型降價促銷,又想要在有限的市場內擴大市場佔有率,這對理想的營銷能力是個大考驗。

此外,增程式技術一直是理想最大的“爭議點”。理想在招股書的風險提示中,多次提到其目前主推技術/產品路線——EREV增程式電動車的風險,“我們未來的發展依賴消費者對新能源車(NEV),尤其是增程式電動車的需求”,並以加粗黑字表示。

雖然理想目前的交付量已過萬,但實際上這是自2019年4月開啟預售以來的累積訂單。資料顯示,理想汽車6月銷量為1891輛,對比5月的2148輛和4月的2600輛,開始出現明顯的逐月下滑現象。

為了提升銷量,理想實行自營銷售渠道的擴張策略,計劃從全年新開20家,改為全年新開60家店。

問題在於,理想的渠道擴張完成後,銷量能否大幅提升?如果理想20到60的擴張被證明可以有效帶動銷量,那麼市場對公司的成長預期也會更有信心。作為資金流的主要來源,如果理想的銷量不能持續保持增長,接下來對股價將會是很大的一個考驗,其資金情況也會受到影響。

想要擴大潛在的消費群體,兩年之後理想配備新一代增程系統的第二款產品至關重要,是否會推出30萬元以下的版本?

前文中提到,理想未來重點放在15萬元至50萬元的SUV領域,有很大可能性將推出30萬元以下的車型。考慮到目前30萬元以下車型的新能源購車補貼,第二款“理想ONE”實際的零售價可以降到29萬元以下,和25萬元左右的CR-V們對標,潛在的使用者規模會擴大很多。

理想ONE固守30萬元以上的價位,今年1-6月其銷量佔中大型SUV前十車型銷量的46%。如果第二款“理想ONE”的售價能控制在25萬元左右,主攻緊湊型SUV市場,足夠令CR-V們“緊張”。

當然,能不能擁有與燃油車看齊的中古車保值率,也是考驗理想ONE的地方。如果未來一年中,二手理想ONE價格能夠保持一個相對平穩、與燃油車折價率接近或略低的水平,對於潛在購車者來說,買車的信心就會比較足,也就擁有與“HIGHLANDER”們競爭的底氣。

IPO讓理想走向了“第二階段”,關於下一階段的戰略佈局,李想認為得把競爭的主動權拿到自己的手裡。

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END——

最新評論
  • 1 #

    你先超越特斯拉吧剛出一個電瓶車 就要超越BMW 很有前景

  • 2 #

    理想汽車要是值千億美元,長城汽車就是萬億美金

  • 3 #

    真不知道有什麼技術

  • 4 #

    李想還投了李斌的蔚來

  • 5 #

    理想,蔚來,小鵬,看著你們資金鍊斷的一天!拭目以待!

  • 6 #

    不要讓幹網際網路幹實體 太虛擬了

  • 7 #

    理想是美麗的,現實是殘酷的

  • 8 #

    融資9.5億美元,理想可以開發第二款車了。預計可能是純電動車。增程式的one應該是過渡產品。

  • 9 #

    上市 融資 卷錢 跑路

  • 10 #

    理想插電混合技術必敗!純電才是未來!

  • 11 #

    這些網紅車就別提什麼保值率了

  • 12 #

    開始收割資本主義韭菜

  • 13 #

    建議增加氛圍燈,空氣淨化香薰,後排遮陽簾,hud抬頭顯,電吸門

  • 14 #

    王興什麼的都在搞汽車,他有這個能力嗎,我勸你先把送外面的理念搞搞清楚

  • 15 #

    路上一輛車都沒見過。為什麼會值一千億?

  • 16 #

    沒有盈利能力,⭕️一⭕️錢跑路的路數

  • 17 #

    把股票抄到幾百美元,然後套現走人

  • 18 #

    隨時準備給人家割韭菜 理想這種車成功不了的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國將比特幣定義為“貨幣”,能否收割全球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