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編輯/黃依婷

汽車熱賣,美妝品牌股價暴增,最近華為帶著小康股份和卓悅控股開起一趟生意順風車。

小康股份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賽力斯,與華為合作推出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兩日訂單突破3000萬;卓悅控股作為化妝品零售品牌,一經公佈與華為合作建設線下門店後,一日內股價增幅超過50%。

自2020年以來,市場就掀起了一場“華為熱”,許多和華為搭上關係的合作伙伴,都紛紛迎來銷量、股價的提振。

比如此前拿到華為訂單,主營光學器件的光迅科技迅速復工並創下產能新高。

新銳車企極狐亦因為與華為合作推出鐳射雷達量產車型,而獲得極大的流量曝光。

極狐阿爾法S,圖源極狐官微

不過,搭上了華為的順風車,也不意味著生意一定好做。

從過去華為合作伙伴的發展經驗來看,不少企業因為華為的“高標準嚴要求”而“備受折磨”,艱難生產訂單。

即便進入了華為生態鏈,也隨時面臨“翻車”的可能。當被華為剔出合作名錄後,不少企業生存經營幾乎進入絕境。

與華為合作,無異於一場艱難的利益博弈。身於其中,企業命運如何?如何才能確保在華為的順風車上一路順暢?

1、股價暴增,訂單翻番,誰搭上了華為的順風車?

華為的觸手正伸向一個又一個新的業務領域,其所到之處,掀起了一陣陣市場熱潮:

5月4日晚,卓悅控股(香港化妝品零售品牌)在港交所釋出公告,其全資子公司卓悅科技與華為子公司香港華為國際有限公司訂立不具約束力的備忘錄。

華為將應用新零售科技服務,在硬體等方面支援卓悅控股建設智慧門店。同時雙方將啟動品牌營銷合作,卓悅控股希望在2-3年內,增加內地門店數量達到3000餘家。

卓悅控股與華為合作宣告,圖源卓悅控股公告

儘管這只是非正式的協議,但並不影響卓悅控股在股票市場“一鳴驚人”:訊息公佈的次日早間,卓悅控股股價大幅飆升,一日漲幅達到58.47%,從開盤的0.210港元/股漲至0.385港元/股。

華為與卓悅控股的合作,甚至被視為其向化妝品行業進軍的號角,5月5日,Wind資料顯示,整個化妝品美容指數漲近4%,創下了5年多的新高。

由華為引起的銷售熱,還發生在新銳汽車品牌賽力斯身上。

4月19日,在上海國際車展上,華為宣佈與小康股份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賽力斯推出華為智選生態的新品類——賽力斯華為智選SF5,此後該款汽車也正式入駐了上海華為體驗館。

4月23日,賽力斯宣佈,其在華為智選平臺上的訂單兩日之內突破3000輛。而根據小康股份財務資料顯示,在“聯姻”華為之前,2021年1-3月賽力斯表現平平,銷量合計4619輛,與“造車三兄弟”一季度普遍過萬的交付量相差甚遠。

小康股份股價也因此迎來大漲,自4月19日起,其股價多日觸碰漲停板,從4月19日31.90元/股漲至5月7日的55.64元/股。

根據小康股份2020年財報資料,賽力斯已成為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在與華為的合作中,小康股份將共用雙方的技術儲備和渠道體系。

美妝與汽車兩大賽道,正因為搭上華為的順風車而變得火熱。而在過去,360、光迅科技等科技公司,也受益於華為。

如去年進入華為智選的360掃地機器人,作為360與華為聯合釋出的IoT生態產品,在2020年618活動中,銷量環比增長771%,首次在京東平臺的掃地機器人類目上排到了Top 4的位置。

光迅科技更是在去年疫情影響下,在股價連續兩月下跌12%的情況下,因與華為合作而強勢扳回一局。

2020年6月,光迅科技宣佈了全面復工,並且產能創下新高,其中華為就是光迅科技的重要客戶之一。訊息一出,當月公司股價上漲20%,其股價從6月初的27.47元/股漲至7月中旬的37元/股。

光迅科技股價表現,圖源東方財富

在國內,這類上市公司均有個共同的稱呼——華為概念股,即在產業鏈上下游與華為有合作的企業,包括科大訊飛、立訊精密、中國長城、TCL科技等。

華為作為科技巨頭,其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合作伙伴們的命運,或增減股價,或改變銷售業績。

得益於華為的品牌溢價效應,許多“華為概念股”都曾有過高光時刻。但搭上華為的順風車,也不一定意味著一路順暢。

以華為目前在智慧汽車、美妝領域裡作為軟硬體服務供應商的角色出現,要進入各行各業並非不可能。只不過這其中,華為並不從事具體產品的生產製造。

就如在智慧汽車上,華為不造車,但會根據汽車應用場景推出鐳射雷達、華為智慧屏;在美妝領域,華為也不會推出具體的美妝品牌,而是在零售渠道、通訊硬體設施如wifi上進行升級換代。

即便華為不做具體的產品,與其合作並不容易,原因之一在於華為品牌主打高階市場。

早在2014年的時候,任正非在華為的戰略務虛會上就提出過“薇甘菊理論”:“我們不走低價格、低質量的路,那樣會摧毀我們戰略進攻的力量。在技術和服務模式上,要做到別人無法與我們競爭。”

任正非在達沃斯論壇,圖源華為中國官微

華為走高階化道路,也意味著篩選合作伙伴時的高標準與嚴要求:

在智慧汽車領域,無論是小康股份、極狐還是長安汽車,作為華為的合作伙伴,均具備領先的技術實力。

例如,小康股份是國內首家自主掌控全球領先的三電核心技術的企業,又有大股東東風汽車加持;極狐背後大股東則是北汽新能源,整個北汽集團在智慧汽車佈局上押注人工智慧,極狐的人工智慧系統和智慧三電系統也是自身的技術優勢。

即便打入華為生態鏈,華為對合作夥伴也會萬般挑剔,甚至會對其上游企業施壓。

以臺灣立積(晶片廠商)為例,在成為華為供應商後,立積原計劃在2019年第三季度將單月訂單量提升到3000萬到4000萬新臺幣,但因為華為對產品規格的要求高,其後不得不縮減至2000萬到2500萬新臺幣。立積董事長馬代駿表示,如果技術不夠好,根本無法進入華為供應鏈。

幾乎每一個華為供應商都會遇到類似的拷問:為了響應客戶的需求,能否將企業的管理更高效,生產組織更靈活、伸縮性更大?這也是作為華為的合作伙伴,必須為華為所作出的改變。

再比如,過去華為為了開啟法國市場,在與法國電信運營商NEUF的合作中,承諾以非常優惠的價格為NEUF建設兩個城市的網路並負責運營3個月,然後再交給NEUF評估。但這一優惠價格的成本,卻被華為要求由背後的每一家供應商承擔。

被壓縮工期、被擠佔利潤,華為這趟車並不好搭。而另一方面,即便是那些上過車的企業,也有不少最終被踢下車。

3、與華為的利益博弈

在業內,華為還有一個令合作伙伴望而生畏的負面形象——“黑寡婦”。

這樣的形象,即暗指華為在與其他企業的合作中,很可能一兩年之後就搶走了合作伙伴的生意。

這不僅是外界對華為的看法,華為內部在反省中也承認這一事實,任正非曾提到,“華為跟別人合作,不能再做‘黑寡婦’,要開放、合作、實現共贏,多把困難留給自己,多把利益讓給別人。”

2013年的時候,獵雲網曾刊發過一位合作伙伴對華為的看法:

華為人還未進入某個行業,就往往先以老大身份自居;其市場搶佔過於狼性,總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侵略性太強;與此同時,它往往忽略聯盟的力量,對合作夥伴不夠信任和開放。

由此,縱然生態夥伴看重華為的資源,卻也十分忌憚華為侵入自己的領域,成為競爭對手。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華為在開發新產品沒有思路的時候,就會發起招標,把業界做得不錯的小企業召集起來交流一下,但之後就沒有下文,很多企業辛辛苦苦沉澱5-10年的技術,卻被華為1-2年就學會了,原本屬於一些小企業的生意也被華為搶去。

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講,與華為的合作就是一場利益博弈。

雖然近年來,華為透過開放生態平臺、讓渡利潤分成等方式,不停釋放出“友好”訊號,例如華為手機在渠道上給予下游合作伙伴以更多的利潤分成,方讓其線下門店銷量追趕上OPPO、vivo。但從一些事件來看,被拋棄的可能性依然值得警惕。

2019年華為與寒武紀分道揚鑣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兩家企業的合作始於2017年,寒武紀是一家AI晶片公司,起初華為在進入AI晶片領域,因為不具備成熟的經驗和技術儲備,選擇與寒武紀合作。例如2017年華為釋出的麒麟970手機晶片,其內部重要模組NPU就使用了寒武紀的晶片技術。

不成想,僅僅一年之後,華為自研AI晶片的野心浮出水面。2019年,華為在公佈新一代麒麟810手機晶片的時候,其已經不再使用寒武紀晶片技術,而是採取自研的模式,寒武紀由此被突然剔出合作名錄。

部分企業在產業鏈上話語權弱勢,以及對華為依賴過重則是另一個問題。

與多數合作伙伴相比,華為都處於相對強勢的地位。無論是華為目前在汽車領域選擇的小康股份、極狐,還是在美妝領域選擇的卓悅控股,其品牌影響力均遠遠小於華為。

這意味著,對於很多合作伙伴而言,失去華為等同於滅頂之災。

就如前述寒武紀被剔除華為供應鏈之後,其2020年財報營收增長僅3.38%,扣非淨利潤-6.59億元,虧損較上一年擴大了75%。

具體業務表現上,在與華為合作期間,寒武紀智慧終端處理器設計的營收佔比一度高達97%,但是和華為分手之後,這一部分業務的營收佔比不到3%。

寒武紀智慧終端業務營收變化,圖源寒武紀2020年報

因失去華為引起經營動盪的還有東莞的星星精密,其原本為華為提供手機塑膠件,但在2019年,星星精密因供應商追款事件未能獲得華為供應商資格,據證券時報報道,失去了華為訂單之後,星星精密幾乎丟掉了所有業務,其員工數量也從2019年的1000多名降到2020年不足400名。

與華為合作,在光鮮亮麗背後遍佈著風險。企業不僅要考慮華為對待合作伙伴的策略變化,更需要掌握核心技術能力,不把雞蛋都放在華為一個籃子裡。

對於剛剛搭上華為順風車的小康股份、卓悅控股而言,比之於享受華為帶來的巨大市場紅利,打造自身不可替代的技術實力,才是更重要的事。

15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SHIB在經過了高低起伏之後,穩定在0.000016美元上方,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