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行業最大的紅利,已經隱藏在這份徵求意見稿中。

5月9日,銀保監會下發了《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互貸管理辦法”)。

儘管商業銀行與外部平臺合作,發展網際網路貸款業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助貸”,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了,但是這並不影響“互貸管理辦法”對整個行業將起到的“重塑”作用。

監管意在規範、整頓網際網路貸款行業,但是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互貸管理辦法”實際上正在助推一項業務的發展——金融科技平臺向商業銀行輸出技術——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金融科技To B市場的發展。

金融科技公司自己向銀行推銷To B產品,其實是很難的。

多位銀行業從業者都感受頗深:很多銀行的積極性、主動性並不高,從上到下,都推得很辛苦。

然而,事情正在發生變化。

一方面,疫情倒逼業務線上化,開始有銀行主動找金融科技平臺,要引進系統走線上化,但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只是停留在智慧客服等需求上。

現在“互貸管理辦法”成為轉變的最大契機,監管催生的需求才是最大的剛需。

行業一直在提,To B業務將是金融科技行業的一個風口,這次風口也許真的來了。

引爆金融科技To B市場

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監管對銀行開展助貸業務的態度——可以做,但核心風控也必須自己做。

事實上,整個“互貸管理辦法”最本質的一個要求就是“核心風控不能外包”,要坐實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主體責任,不讓風險失控。

我們先來看一下涉及核心風控的具體要求:

第八條【風險管理總體要求】商業銀行應當對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實行統一管理,將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適應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特點的風險治理架構、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式、內部控制和審計體系,有效識別、評估、監測和控制網際網路貸款業務風險,確保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發展與自身風險偏好、風險管理能力相適應。

網際網路貸款業務涉及合作機構的,授信審批、合同簽訂等核心風控環節應當由商業銀行獨立有效開展。

第十五條【風控資源】商業銀行應當確保具有足夠的資源,獨立、有效開展網際網路貸款風險管理,確保董事會和高階管理層能及時知悉風險狀況,準確理解風險資料和風險模型的作用與侷限。

第十六條【風險管理方法和流程】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風險管理制度應當涵蓋營銷、調查、授信、簽約、放款、支付、跟蹤、收回等貸款業務全流程。

第十八條【身份核驗】商業銀行應當按照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要求,通過構建身份認證模型,採取聯網核查、生物識別等有效措施識別客戶,線上對借款人的身份資料、借款意願進行核驗並留存,確保借款人的身份資料真實有效,借款人的意思表示真實。商業銀行對借款人的身份核驗不得全權委託合作機構辦理。

除此之外,還對貸中審查、貸後管理、貸款用途檢測、風險模型等做了相關規定。

也就是說,不僅僅是核心風控要自己做,風控的全流程銀行也都要做,還要儲存好相關業務的建模模型,方便監管需要時檢視。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銀行在開展網際網路貸款的時候,能夠做到核心風控不外包,風控流程全覆蓋呢?

準確的說,絕大部分不能。

如果說,六大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有財力、人力投入金融科技的話,那麼絕大多數的城商行、農商行,是沒有這個財力、人力,完全由自己搭建一套風控系統,尤其這中間還涉及要運營、維護的成本。

A股上市的所有銀行,不過30多家,除此之外的金融機構還有四千多家。

而對於城商行、農商行來說,網際網路貸款又是一塊放不下的肥肉。

現在,合規的尚方寶劍就懸在那裡,以後誰想做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就要有核心的風控系統,貸前、貸中、貸後全要自己做。退一萬步講,就是做樣子,也是要做全的。只想著“只出錢、不出力”的資金方,就等著吃罰單了。

To B賽道上已經有了起跑者

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過去了,但對早就佈局To B業務的金融科技平臺來說,好日子也許來了。

據了解,風控上面,宜信方面為寧夏銀行的“信e貸”輸出了人臉識別、授權資料實名認證、三方資料驗證、反欺詐技術等。

與宜信類似的還有拍拍貸,也就是轉型後的信也科技。P2P網貸業務遭遇嚴監管,傳統的網貸平臺審時度勢,紛紛佈局To B業務,轉型金融科技輸出。

而另一個風頭正勁的是360金融,去年開始,360金融將To B的技術輸出當做重點業務來推。

據了解 ,360金融的金融科技輸出產品主要包括:5100萬+的黑/灰名單、信用分、借貸意願分、資金飢渴分等等,這些風控策略在“互貸管理辦法”中,都有提及到。

再就是平安系的金融壹賬通。360金融自己做信貸業務的時候,看到To B 業務機會,利用360集團有技術和流量優勢,做To B的技術輸出,而金融壹賬通從開始核心業務就是To B的。

但兩者相同的是都有一座大靠山。

平安孵化金融壹賬通,就想整合銀行、保險、徵信等領域的技術及資源的積累,向中小金融機構做技術輸出,做資金的撮合。

只不過從成立到現在,金融壹賬通最大的使用者還是來自平安系之內。

根據金融壹賬通最新的財報,收入結構方面,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壹賬通的總營收中,平安系貢獻了53.5%。

而在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壹賬通自第三方客戶的收入同比增長50.4%,第三方總客戶數達3707家,覆蓋中國所有主流銀行,99%的城商行和52%的保險公司。

就覆蓋率來看,在所有佈局To B業務的平臺中,金融壹賬通的覆蓋率是最高的,雖然第三方平臺貢獻的收入還沒有超過平安系對壹賬通的支援,但是壹賬通的後勁兒確實不可小視。

金融壹賬通透露,突發的疫情讓很多銀行主動找上門來購買線上運營類的產品,一季運營類產品增量明顯,收入同比上升148%,收入佔比從15%上升至28%。

馬上金融CEO趙國慶表示,馬上金融會把自己的科技能力開放給其他的機構,2020年,馬上金融將會推出開放平臺業務, 會通過金融、資產或者資金綜合解決方案,來推動開放平臺業務的發展。

從To B業務的佈局來看,無論是互金平臺還是持牌消金,亦或是商業銀行,在有的機構還在絞盡腦汁擴大放貸規模的時候,一些平臺已經佈局了金融科技的輸出。

To B業務,很可能成為行業分化的又一個分水嶺。

現在隨著“互貸管理辦法”實施的臨近,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合規風險越來越大,購買力勢必會出現一波井噴態勢。

根據普華永道釋出的《科技賦能B端白皮書》,科技企業賦能B端、服務C端,將成為未來主流的商業模式。而中國科技企業在2025年,市值預計將達到40萬億至50萬億元人民幣。

只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一次,誰又能在To B的賽道上領跑呢?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17家平臺已接入央行徵信,50家接入百行徵信!借錢不還將成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