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售電金融 也可以這麼玩

近期,中國巨集觀經濟執行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穩就業、穩增長壓力劇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在這個特殊時期更為突出,亟待金融服務創新紓困。

售電金融,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售電商增值服務方向。本次介紹的文章,首先對售電商開展金融服務的可行性開展分析,進而設計了售電商金融服務的三個業務方向,設計提出了售電商金融服務的整體商業模式,最後基於博弈論模型作算例驗證。

一 售電商開展金融服務的可行性分析

售電商開展金融業務的三個可行性保障:一是售電商掌握用能資料和部分用能控制權,二是售電商與金融服務需求大的工商企業使用者關係緊密,三是售電商往往背靠大型國有企業,具備資金成本低的優勢。

二 售電金融服務的商業模式設計

業務方向一:用能控制權抵押業務。一旦企業在貸款後發生違約行為,金融機構有權要求售電商對用能企業斷電,提高企業違約成本,控制資訊不對稱產生的道德風險。

業務方向二:能源資料風控業務。售電商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實現深度審計(例如,對照企業用電量與其會計賬目),控制資訊不對稱產生的逆向選擇。如國網電商與建行聯合推出的電e貸。

業務方向三:用能費用收付賬單管理業務。該模式與一般供應鏈金融中應收賬款類業務基本一致。

商業模式的整體架構:

售電公司生存祕籍:綜合用能+能源託管+電力金融

三 算例與結論

算例部分,可以通過博弈模型證明:第一、二種業務模式可實現帕累託改進,即同時有助於解決售電商業務擴充套件、用電企業融資難、金融機構控制風險三大難題。

綜合用能服務

綜合用能服務可以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出發,通過能源網路、資訊系統、綜合管理平臺以及相關增值服務,實現資訊流、能源流和價值流的交叉互動。

供給側的主要服務形態包括:分散式供電/熱(通過為使用者提供分散式發電、熱泵供暖裝置,收取發電和供暖收益)、碳交易(微電網中分散式能源供應模組可以通過參與碳交易市場獲得收益,實現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需求側的主要服務形態包括:儲能裝置租賃(為使用者安裝儲能裝置,逐步回收儲能裝置安裝相關費用,並獲取一定利潤)、資訊服務(通過智慧裝置分析使用者用電動態,為使用者提供裝置維護及更換等相關建議)。

能源託管服務

能源託管服務是針對用能企業提供的能源管理諮詢服務,通過對用能裝置的購進、使用以及利用效率、用能方式等方面進行承包式管理,為用能企業提供相關技術支撐和裝置更新,最終達到節能和節約企業能源使用成本的目的。

在為使用者提供電能的同時,售電公司在積累相關節能技術、人才、管理以及維護經驗的基礎上,可以為相關能耗企業提供短期或中長期能源託管服務,並從企業節約的能源使用成本中按比例收取一定費用。

電力金融

電力行業具有峰谷差大、負荷預測難的特徵,電力商品還具有劃分種類便捷、交易規模大、參與交易者多等期貨商品的特質。在電力行業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中,為了實現對電力市場的風險管控,保障電力行業穩定執行,國外較為成熟的電力市場均推出了相應的金融衍生品。建立一個包含遠期合約、電力期貨和電力期權在內的電力金融市場是電力市場發展的必然方向。

在電力金融市場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售電公司一方面可以有效對衝電力價格的市場波動風險,另一方面依託自身電力行業專業知識的積累,積極拓展電力金融衍生業務,不斷滿足電力使用者的相關金融服務需求。

綜合來看,未來電力行業的市場化程度將不斷提高,與其他行業的關聯互動不斷加強。電力行業的產品也將由電能這一同質化品種,拓展為包括電能、綜合用能服務、能源託管服務和電力金融等更為多元的產品和服務種類。價格方面,在競爭的初期,電力市場的使用者成本僅包含電價,將逐漸下降;在競爭的中後期,隨著電力市場的產品與服務不斷多元多樣,電力市場的使用者成本增加了綜合用能服務等相關服務費,將呈緩慢上漲的趨勢。

售電新政策來臨 未來售電公司怎麼玩?

1、沒“財”沒“才”的企業不配玩售電

《售電公司准入與退出管理辦法》對資產規模(2000萬元以上)、人員(10名以上專業人才)、場地裝置、信用等級做出了具體要求,而大多數民企售電企業在人才、經驗方面都相對缺乏,還有近四分之一的企業不足2000萬,這類企業都是要被首先淘汰的。

另外,資產規模能達到2億元以上條件的大多為國有企業,這也意味著電網公司等所屬的售電公司將在競爭中佔據絕對優勢。

2、電網企業可參與競爭性售電,預計區域龍頭將在這類企業中產生

政策提出“電網企業也可以成立售電公司”,這意味著電網公司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可以預見,電網所屬售電公司、發電企業售電公司、第三方獨立售電公司將在同一市場競爭,而電網企業擁有豐富的運營經驗、人才儲備、海量資料支撐,預計區域龍頭將從“電網所屬售電企業”中產生。

3、發配售一體模式獲政策許可,預期10年內發配售一體的售電公司是主流

對於發配售一體的售電模式,此次政策不僅明確表示支援,還特別提出“除電網企業存量資產外,擁有配電網存量資產絕對控股權的公司,包括高新產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地方電網、躉售縣等均可以開展售電業務”。預計地方電力公司可憑藉其固有的地域優勢、使用者資源、配網資產,率先成長為配售一體化售電公司。

雖然政策也檔案提出了“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具備條件的要將配電業務和競爭性售電業務分開核算”。但參考德國、澳洲的程序可知,將配售電完全分開需十餘年時間,因此可以預見在短的5-10內年“發配售一體化”的售電公司將是主流。

未來售電公司應該怎麼玩?

在上述售電新政策風向標的引導下,僅僅“利用使用者和發電之間的資訊不對稱賺取差價”的方式明顯不再可行,隨著更多資本的進場,這類售電公司將被逐漸同質化、虧損直至淘汰。中國售電市場將由“享受政策紅利,吃大鍋飯,皮包公司也能賺錢”走向“政策改革,必須通過增值服務形成差異化競爭,創新商業模式以獲得利潤”。

前瞻分析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售電公司想要“玩下去”,核心思想就是增值化和個性化,即:向用戶提供優質的增值服務,如優化購電策略、節能改造方案、用電方式諮詢、開展合同能源管理等,由此向用戶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開發新的利潤增長點;根據對電力使用者需求期待的理解來設計產品和服務,讓產品能夠真正滿足使用者的用電服務需求,拓展利潤空間。

1、設計不同的能源套餐,提供不同的服務週期、不同的新能源、不同的供電服務等,這是國外售電企業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最簡單可行的模式。並且提供個性化套餐,幫助使用者節約用電成本,比如單身貴族套餐、三口之家套餐、商業綜合體使用者套餐等等,滿足各種定製化服務。

2、通過增值服務獲得客戶粘性和額外利潤,比如幫助使用者進行能源管理並獲取節能收入,通過智慧用電終端和節能管理軟體對使用者的用電行為進行分析診斷,為使用者提供節電裝置,提高智慧化控制水平,改善使用者用能習慣等等。

3、作為能源服務的綜合提供商,比如不僅打通售電,還參與供電、供暖、供氣環節。

4、實現網際網路創新,以用電查詢管理系統(包括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為入口拓展其他業務。如,線上購物,衣食住行導購與其他服務商的嵌入、定製化資訊服務、家庭分散式電源安裝、廣告展示與推送等等。

本站的所有資源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本站有侵犯你權利的資源,請指明,我會盡快修改更正。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113家網貸平臺上徵信,名單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