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最近,有網友提出,他買的股票已經跌到了全部股東都套牢了,為啥這類股票還會下跌呢?而我們認為,在A股市場上,股價不斷創新低,一浪更比一浪低,全部股東都被套的情況,經常會發生。既然,所有股東都套住了,為啥還有人要砸盤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首先,股票跌到一定的程度,便是恐慌性割肉,這主要有二個方面:一個是股市行情勘憂,投資者看空後市。大家都覺得A股未來還有很大的下跌空間,受到A股的拖累,該只股票也難獨善在身,既然看空看市,就會集中出逃,大家一起不計成本的逃跑,股價肯定會下跌。

另一個是,不幸買到了問題股、績差股,甚至於是ST類股票,雖然,股東都套住了,但是長期持有這類股票,不會有什麼希望,與其將來股價跌得更低,還不如趁現在虧得不多,早點割肉出局為好。在市場各方都不看好這隻個股的情況下,股價往往是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趨勢。人們都不計成本的拋售個股。

再者,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熊市的底部區域。主力機構為了吸到更多的廉價籌碼,往往拼命打壓個股。於是,人們就會發現,這些股票雖然質地不錯,但是股價非但漲不上去,而且還會屢創歷史新低。

原因很簡單,主力為了拿到更多的低價籌碼,就要迫使散戶們都割肉出局,那隻能反覆創下歷史新低,造成絕望恐慌氣氛,迫使那些一直不肯割肉的死多頭才肯下最後的決心。所以,熊市的底部是非常殘酷的。主力機構並不是要在短期內賺到錢,而是逼迫股民在熊市底部割肉出局,這就需要一個長期反覆打壓個股過程。

最後,我們所謂的股價不斷創下新低,表面上看,把所有大小股東都套住了。但是,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卻未必會出現虧損。因為,他們往往都是以極其低的價格在一級半市場獲得的股票,這與二級市場的股民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即使個股跌破發行價,或者創下歷史新低,大小非們還照樣贏利,他們還有利潤空間。所以,股民所說的全部套牢的說法並不準確。

股票跌到全部股東都套住,還會繼續下跌。這是因為,很多人不看好後市和個股,選擇割肉出局。所以,即使股價讓投資者深套並且虧損也並不太意。此外,即使是好股票也會發生股價迭創新低的可能,因為這是主力機構在打壓個股,以期待吸到更多低價籌碼。更關鍵的是,股價創出歷史新低,的確套住了二級市場的股民,但大小非由於持股成本很低,所以,股票再跌,也並不一定跌到他們的虧損區域。所以說全部股東都被套,這種說法還不夠準確。

對風險的認識

投資只關乎一件事:應對未來。沒有人能夠確切地預知未來,所以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應對風險是投資中一個根本的要素。

1、理解風險

風險是永久性損失的概率。損失風險主要歸因於心理過於積極,以及由此導致的價格過高。損失風險是人們在要求預期收益以及設定投資將價格時最關心的風險。

風險意味著可能發生的事多於確定發生的事件。理解風險的關鍵是:風險很大程度上市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即使是在事件發生之後,也難以對風險有明確的認識。

平心而論,我認為投資表現是一系列事件–地緣政治的、巨集觀經濟的、公司層面的、技術的、心理的–與當前投資組合相碰撞的結果。未來有多種可能性,但結果卻只有一個。收益本身–尤其是短期收益–不能說明投資決策的品質。投資風險很大程度上事先是觀察不到的–除了那些有非凡洞察力的人。

最重要的是,大多數人將風險承擔視為一種賺錢途徑。承擔更高的風險通常會產生更高的收益。市場必須設法證明實際情況似乎就是這樣。否則人們就不會進行高風險投資。但是,市場不可能永遠以這樣的方式運作,否則高風險投資的風險就是不復存在了。一旦風險承擔不起作用,它就完全不起作用,直到這時人們才會想起風險究竟是怎麼回事。

2、識別風險

風險意味著即將發生的結果的不確定性,以及不利結果發生時損失概率的不確定。

高風險主要伴隨高價出現。在高價時不知規避反而蜂擁而上是風險的主要來源。認為風險已經消失的看法是最危險源頭之一,也是促成泡沫的主要因素。在市場的鐘擺到最高點時,認識風險很低以及投資一定能獲利的信念令人群激動不已,以致他們喪失了對損失應有的警惕、擔憂及恐懼,只對錯失機會的風險耿耿於懷。

市場不是一個供投資者操作的靜態場所,它受投資者自身行為的控制和影響。不斷提高的自信應帶來更多的擔憂,正像不斷增加的恐懼和風險規避共同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增加風險溢價一樣。這種現象稱之為“風險的反常性”。

最大的投資風險存在於最不容易被覺察到的地方。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種東西有風險的時候,他們不願購買的意願通常把價格降低到完全沒有風險的地步,廣泛的否定意見可以將風險最小化,因為價格裡所有的樂觀因素都被消除了。

當人人都相信某種東西沒有風險的時候,價格通常被瘋抬至蘊藏巨大風險的地步。

3、控制風險

傑出的投資者之所以傑出,是因為他們擁有與創造收益的能力同樣傑出的風險控制能力。

過去沒有出現不利環境不代表不需要風險控制,即使結果顯示當時可以不必進行風險控制。重要的是意識到,即使沒有發生損失,風險也有可能存在。因此沒有損失並不一定意味著投資組合是安全的。風險控制在繁榮期是觀察不到的,但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由盛轉衰是輕易而舉的。

在市場平穩或上漲時,我們無從得知投資組合的風險有多大。這就是沃倫.巴菲特所觀察到的,除非潮水退去,否則我們無從分辨游泳者誰穿著衣服,誰又在裸泳。

風險控制是規避損失的最佳方法,反之,風險規避則有可能會連同收益一起規避。

在投資市場待過一陣子的人,都知道止損的重要性,但能做好止損的人卻非常少,而且經常還有人跳出來反駁:“你看,我的賬戶就是在一次次止損中被消滅的。”所以,我們常常會自問:止損真的有價值嗎?如果真有價值,那該如何做好呢?

首先我們來看很多人不能止損的原因。

割肉很痛苦

止損之所以難,在於痛苦,因為我們把它叫做割肉,你能想象那血淋淋的場面嗎?何況這還是割自己的肉。於是很多次,你虧損了,很痛苦,舉起手,想割肉,最後卻放了下去。因為割自己肉的那種痛感超過你持倉的痛苦,於是,你又開始幻想,是不是會有反彈,或者是主力在洗盤,馬上就會拉昇。最後,你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把即刻要辦的事拖到未來。

請問,股市中,哪個股票是把人一棍子打死的——從30元跌到3元一氣呵成,不帶反彈的?很少吧。或多或少都曾給參與者很多次逃命的機會。那麼,你如何對待這些逃命機會呢?

很多人學會了鴕鳥戰術——遇到危險把頭埋在沙丘裡。遇到反彈應該堅決了結時,他們卻燃起希望,並在希望中等待;當再次下跌,應該奪路而逃時,他們卻在自責,然後在自責中麻木……

如果我們最初,當你的頭寸被套時,就遵從內心的害怕,然後做了那件簡單的事:解僱你的虧損頭寸,你就不會受那麼多內心的煎熬,而你的財富也會被保護住很多。

記住,當你下次面對虧損時,解僱它!

做投資也像開公司做生意,唯一不同的是在公司裡幫你賺錢的是員工,而投資中是你的股票(頭寸)。如果一個員工已經不能為你帶來收入時,甚至還在不斷消耗你的資源時,你會怎麼辦?解僱他!止損的第一個祕訣就是:把割肉這個詞彙換成解僱。

你看,僅僅是一個詞藻的轉換,“解僱”就變得不再困難。

把面子還給市場

有時候我們不肯解僱虧損頭寸,還有個重要的心理因素,那就是——不肯認錯。

我們都很好面子,因為在心裡,我們都把自我放得很重。這在寵你的父母面前當然沒有問題,但市場絕不寵你。

你判斷行情準確,賺到了錢,在業界有了些小名聲……這些都是誰給的?你真以為自己就那麼偉大、正確、不可修正了嗎?說到底,你的些許成功都是市場給予的。你把獎章掛滿胸口,你把黃金綴滿翅膀,它只會降低你飛翔的高度。當你把自尊、驕傲作為一種態度在市場面前顯露的時候,你露出的正是你的死穴。

把面子還給市場吧,錯了我們就趕快認錯。在投資市場中,沒有什麼是不可能錯的,我們要保持一顆彈性的心,把所有那些論據充分、論點精闢的觀點都只看做一種假說,不要愛上你的頭寸,也不要愛上你的觀點,它們都只是對市場的一種解釋。市場在變,解釋也需要隨時調整。

保護好你的心態

在投資市場中,止損為什麼如此重要?第一是因為你需要截斷虧損。第二點更重要,就是要保護好你的投資心態。

心態是個微妙的東西,甚至大腦也無法控制它,它更多就像是種感應。當你持有一個虧損的頭寸,而且它的走向又超出了你的想象時,潛意識中你就會有壓力。不斷的壓力會讓你自我懷疑,降低你的信心,也扭曲著你的心態。然而,心態決定著你未來的狀態:你可能心情特別好,對人特友善,別人也特別喜歡你,而你做什麼事都特別有信心,做什麼都很順利又讓你有更好的心態……反之你的心情如死灰,看什麼都是灰濛濛的,朋友都對你敬而遠之,你做什麼都不順,心態更是雪上加霜……

你還是你,沒有改變,唯一變化的是你的心境。做盤也會有這樣的起伏,當正迴圈時,一切會變得越來越好;反之則似乎是個無底深淵。我們無法改變外部的環境,那麼我們只能由改變自己的心態開始。這就是心態的重要性。

一旦行情超越想象,而你又彷彿在經歷煎熬——看著自己滴答流血,那麼請大聲喊出"STOP",立即結束這種狀況。你會發現,一旦結束,所有的擔憂都會煙消雲散,虧錢是很痛苦,但一切已經結束,那種了斷的感覺真好!

炒股就是炒概率,其實就是這麼回事.打板也就是打概率,有高成功率的方法也可以不打板,玩低吸也行.

所有的操作方法都是以概率原理上總結,然後有高成功率保證,自然就進入賺錢的行列.

有了高勝率的保證,資金記憶可以從幾萬做到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

為啥短線比中線和長線更容易完成結累的過程,就是因為有了成功率的保證,做得越塊的賺得越多.

所以超短線是完成資金從小到大最塊的方式,幾位一線遊資更是,幾分種就決定上億的資金買入一隻票。

這些臨時起意大手筆買入的基礎都是建立在慨率的基礎.

弱市學會空倉是度過漫漫熊市的唯一法門.不會空倉,不管他做股票做了多少年,都可以說還沒入門.

龍頭和領漲:誰先漲停誰就是龍頭,誰的封單越多誰就是領漲。

那又太膚淺了,階段性龍頭或者說是階段性人氣個股,往往是隨機產生,在大盤否級泰來的那一關鍵時刻,同時會出現幾隻強勢個股,能否成為龍頭或人氣股,要看個股是否具備當前容易被市場認可的題材,這一點比基本面重要得多。

還有選擇圖形炒做,個股的選擇一定要考慮符合當下的炒做熱點。

相對低位的第一根放量大陽線,或者說二次探底後的再次啟動,必須是放量大陽線。出現這種陽線,都是超短線的好品種.

大盤背景的判斷是迴避這些風險的唯一辦法。

指數在走下跌通道時,符合條件的交易,全部放棄,也不為錯。

這個市場本來就是反應快的賺反應慢的人錢。(短線就是拼刺刀,手法快準狠的人,收割手慢的人)

龍頭不在盤子大小,而在啟動的時機。

只要先於大盤連續上漲,並能帶動關聯個股上漲,就是龍頭。

趨勢的力量引導市場合力。

所以在今後的交易中,對勢的理解超過一切。市場合力大於一切。

一個真正的持續市場熱點,必須要得到市場各方面資金的高度認同。

是需要多種綜合型因素疊加產生的,真正做得好的,都會盡量的去做到放棄自己的主觀看法,主動去順應市場熱點 。

攻在量中,退在量後-----這是絕對的短線級別信條:

買入,攻在量中。——跟隨放大的成交量進軍,可以迅速拓展空間賣出,只在帶量的時候買入,

一般情況下很快就會順,拉離自己的成本區域,賣出,退在量後。

——跟隨成交量的萎縮而退卻,可以捕捉到較高點。

強者恆強,弱者只是跟隨強者,強者漲的時候漲幅更大些,跌的時候跌幅更小些....

所以,一般只做龍頭,不做龍2以及龍尾。

我們買的不是價格,而是勢!大勢向好,買入更安全,反之,大勢不好,就算再低的價,也不安全,需知低點下面還有更低點.....

弱市市場短線炒手戰術手法的變化:(1)弱市少做或不做,空倉為最佳的戰術

;(2)低吸代替追漲.超跌代替強勢.(3)計劃性操作代隨意性操作.(盤後靜態選股代替盤中動態選股).

說個小訣竅,可以避免帳戶短期內大贏大輸,一般的大輸多是在大贏後極

其亢奮下的心態下的失誤。超短線極其明顯。

建議:大賺後賣出不能馬上買票,最好休息一天,行情特別好時,隔一兩個小時再說或收盤之前再說。

板塊輪動特徵明顯,除板塊領頭羊外,一般都可以不在做關注,反而應該在思維上先人一步,提前介入有啟動跡象但還沒大幅拉昇的板塊。否則,操作節奏上始終就要比市場慢半拍,資金運作自然不能運轉如意。

都說短線操作易與流為頻繁的隨意操作,成功率不高,但不知道有準備的短線交易不能等同於隨意操作,成功率的高低取決於盤後的準備程度,用功時間。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午間收盤前拉高的個股,開盤後價格易成為當日盤中高點。

所以午盤交易儘量少做,只要能看懂,並能做對,低吸和追漲都一樣。

不過從成功率來說,追漲靠的是瞬間的反映和直覺,而低吸有更多的理性思考,所以成功率低吸要高得多,從長時間的收益來看,

應該比追漲還要高。

追漲===市場熱點(最好是第一次放量上穿5天線、漲停品種)

低吸===龍頭品種(均線附近買)

大盤急跌告一段落,可以做一做大盤的反彈行情。

選股方面,牛市的思路不應做超跌,而應做抗跌。

大盤一穩,抗跌品種的行情遠遠大於超跌。

抗跌品種分兩種,真抗跌,假抗跌。

真抗跌要大漲,假抗跌要補跌,欲下先上,假突破再補跌。

能分清楚全靠經驗,虧出來的經驗。

1833

經濟

最新評論
  • 1 #

    上市就是為了減持套現

  • 2 #

    股東會套牢,他們啥成本?

  • 3 #

    因為沒有做空的,有做空的話下跌了又有人大賺了就不可能跌那麼慘了

  • 4 #

    上市一元,退市一元以下!中間的全賺!你來告訴我套牢了誰?

  • 5 #

    因為,股票就是一張廢紙

  • 6 #

    那些賣空資金你怎麼說。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中國股市:一旦出現“串陰洗盤”走勢,後市將漲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