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前兩天,有個好朋友和我微信聊天的時候說自己3月買的基金虧錢了,問我如何處理。我看了他買的基金後,簡直慘不忍睹。說實話,因為有些基金投資的主題和行業短期肯定是不容易漲回來的,我是希望朋友賣了或者轉換的,但是在中國嘛,老百姓買基金就算被套5年,10年大概率也是寧願捂著也不願意賣出的,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講,投資者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買基金需要避開的10個大坑。文章都是筆者隨想而寫,想到啥寫啥,不一定全,但希望對你有幫助。

1.買基金需要有自我判斷而不是靠人介紹

這個標題本來想起名叫:不要輕信渠道人員給你推薦的基金。因為筆者發現,很多買基金的投資人大多都是資金在銀行,然後銀行客戶經理給你介紹好的基金產品,告訴你這個基金經理,過往多能賺錢,現在要發新基金了,推薦你參與下。

很多投資者,尤其是非金融行業的人,他們對基金完全是一無所知的,如果有銀行的客戶經理給客戶講解,加上常年服務帶來的信任感,很容易讓投資者相信並買入基金。可是,很多銀行的客戶經理對市場,對基金也是一知半解。更重要的是,賣基金對客戶經理來說是指標,是KPI,是創收;在創收的刺激下,往往我們被推薦的基金不是最好的產品,而是最能幫銀行賺錢,幫客戶經理賺錢的產品。

當然,這兩年銀行也越來越重視產品引入的品質,加上市場的配合,確實帶動了基金銷售的良性迴圈,但依然不能掩蓋一些瑕疵和問題:比如當你手上的基金賺了3%-5%時,客戶經理會讓你贖回去參與另外基金的買賣,這本身也是客戶經理通過類似交易股票一樣提高換手來獲得單客戶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2.降低買基金的成本很重要,不要亂花冤枉錢

現在大家買基金的途徑一般通過銀行、網際網路和直銷來買基金,但是在不同渠道,手續費是不一樣的。你會發現銀行渠道基本申購費是不打折的,那你買一個權益基金,手續費就是1.5%;網際網路渠道申購手續費是打一折的,那你的手續費就是0.15%,這是差的1.35%手續費,10萬就差了135元,還是蠻多的。有些直銷可以做到不要手續費,但是隻能買固定基金公司的產品,綜上來看,目前網際網路端買基金更加高效,划算一點。

三個渠道,手續費是不一樣的,本質是資訊不對稱導致的。也有一些關於銀行渠道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並獲得對應的收費討論。筆者認為,這個關乎客戶自身在渠道端的體驗,如果覺得服務人員專業,用心,那麼支付這個費用也合情合理;但是若碰到上述不斷讓你轉換基金賺取你手續費,且無法給投資人推薦優質基金的渠道人員,筆者認為真不值得為此付費。

3.搞清楚自己的風險偏好再參與投資

有些人在嘗試參與基金投資之前,只買過銀行理財,一點波動都不能承受,哪怕一年只有4%的收益,也不願意看到自己今天賺,明天虧,然後一年有6%的回報。這種人本質其風險偏好是很低的,且風險承受能力也很低。那你真的不適合上來就買股票基金或者帶股票的產品,每天睡不好提心吊膽的日子,買的基金就算是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也一樣不適合你。

以前,很多投資人也不懂,就是聽人介紹說這個基金肯定賺錢,然後就跟著參與了,結果虧得底朝天。現在監管也聰明了,你買基金之前,先給你做風險評級測試。這樣你如果是低風險的客戶,去買高風險產品的時候會多次提示產品不適合你,那以後出問題,投資人再去鬧也站不住腳了。

4.不要傻傻的做定投

定投這個概念雖然很簡單,一看就懂,但是定投本身還是有不少學問,不然網上也不會有那麼多大V鼓吹定投,通過教你定投來收穫流量。定投在筆者看來,屬於非業內人士能接觸到較高階的投資策略和方法,對於業內人士屬於壓根不屑於寫的東西,哈哈吹牛逼了。

基礎來講,定投有兩點需要規避。

(1)不要投波動低的品種,定投本身就是通過在波動中以較低的價格買入,在較高的價格上賣出的行為,因此如果你投資的基金,比如貨幣,債券這種產品本身沒什麼波動性,那和一次性買入沒有區別。

(2)不要相信那句:被套了大不了通過定投總會解套的言論。還是那句話,咱們買基金是來賺錢的,不是來體驗定投的魅力的。如果當前市場處於低位,那你買入後出現下跌,定投能幫你攤薄成本,力爭儘快回本並實現盈利;但是如果當前市場高位,你非要通過定投來證明微笑曲線,那你適合做大V割韭菜,不適合教人賺錢。至於對市場高低的判斷,最簡單的就是通過估值來判斷,但其實也不那麼容易判斷,不然人人都能穩定賺錢了。

至於智慧定投,方法還是蠻多的,可以開一章專門來講解,這裡就不再展開了。

5.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

這句話太重要了。對基金業內人士來說,這句話就是保命符,我給你推薦這個基金的時候,他過去一年賺了40%,50%,但是你買了之後未來一年可能虧了40%。這時候基金從業人員會告訴你: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基金投資需謹慎。

對投資人來說,這句話也很重要。任何業績優異的基金,背後都有其賺錢的歸因。如果你僅通過過往業績來判斷該基金是否值得買,那你可能會死的很慘。舉例來說,一隻權益基金,可以通過基金經理的持倉判斷出,他在過去一段時間獲得超額收益的來源是:擇時、選股、行業還是資產配置。如果這個基金經理只會投科技,那毫無疑問在2019-至今,他的業績很好的,但是2016-2018,他很慘。說白了,他的能力圈只是在風口來的時候才能展現出超額收益,那你在人家最風光的時候買他的基金,大概率是要悲劇的。

很多人會問,有沒有全能型的基金經理?應該是有的吧,但是太少了。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能力圈範圍,能力圈是個好東西,因為全能型的基金經理往往比較善於大類資產配置,但是對單一板塊的研究深度不夠。所以,在筆者看來,最好的選基方法還是自己判斷市場,然後買對應行業最牛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

6.債基也是會虧錢的

債基也是會虧錢的,畢竟是淨值型的產品,自然就會有波動。和買股票一樣,你買在波動的頂點,自然要接受短期回撥帶來的收益損失。很多人對債券都不了解,更別說債券基金了,所以看到有些渠道把債券基金當做無風險的理財在銷售,筆者也是蠻慌的。

債券基金本身根據久期、信用、投資範圍也分了很多型別,比如有些債券帶可轉債,可轉債本身是可以交易的品種,最近也特別火,很多炒股的人都去買可轉債去了,畢竟沒有10%限制而且可以t+0,交易起來很快樂。這種品種跌的時候,自然對基金組合有影響。至於有些利率做反,信用踩雷等問題比較專業,這裡就不提了。

總之,對於那些覺得銀行理財收益太低,貨幣基金收益太低的客戶來說,參與債基確實是很好的選擇了,不然資金真的資產荒,沒處去了。但是債基有波動是必然的,所以買之前要有承受波動的能力。

7.債基長期業績真不比股票基金差

很多人看不上債券基金帶來的收益,就喜歡買股票,或者股票基金。但是很多買基金的投資者大部分無法買在底部,賣在頂部,所以賺錢體驗其實很一般。債基就不同了,你會發現波動較低的品種,本身投資體驗是很好的,任何時候上車,總體還是有的賺,無非是債券牛市和熊市收益感受有區別罷了。目前這個時點,國債跌到2.6%,依然有下行空間,國家經濟不景氣,債券是很好的投資選擇。

另外,不要看不上債基的收益,做的好的債基年化也有8-10%的收益,在權益市場裡,能做到這個收益的基金經理也沒有很多。

總之,美林時鐘把債券作為大類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不是說說的。

8.定開的LOF基金,場內上市折價是很大的

19年的時候,當時第一批科創3年戰略配售基金出臺,限額10億,市場很認可,產品很紅爆,很多都是一日光。很多券商的客戶經理給那些不喜歡買定開的產品也推薦,因為相比在銀行端,LOF產品可以上市後在場內賣出。

這本身確實是一個優勢,我買3年封閉的產品,中途還能退出的話,確實很有吸引力。但是買這類產品的投資人一定要明白:封閉的LOF產品上市後折價都很大,一般在10%左右,即你買這個基金1年了,這個基金淨值漲到1.2,如果你不想持有了,想賣出,一般只能以1.1甚至更低的價格賣出。

這個折價,一般和封閉時間相關。如果產品是5年定開,那上市交易的價格可能折價更厲害。

所以,筆者經常提醒那些想買定開可上市產品的投資者,如果你不想持有到期,那我建議你不要買定開的基金。

9.基金AC,根據自身的持有時間做選擇

很多基金,指數、債券、甚至主動權益的產品,都分了AC份額,這個區別主要是手續費的區別。

A類一般是有申購費,C類基金一般沒有申購費,但是有銷售服務費。此外,A類份額的持有時間不同,收取的贖回費也不同,而C份額一般超過7天、或者超過30天以上就沒有贖回費了。所以,別再傻傻的只知道買A類份額的基金了,有可能這是渠道營銷賺你的手續費。在買這類基金之前,先問自己持有時間長否?如果長期持有,比如1-2年,那A類是正確的選擇,但是如果只是想持有1-2月做個波段,那C類基金是更好的選擇。

另外,有些行業指數是分級B,是槓桿品種,和上述產品不一樣,這個風險很高的,不過快消亡了,這裡也不再提了。

10.指數投資,其實不太適合非專業客戶

這兩年,指數基金很好,無論場外的指數或增強產品,還是場內的ETF品種,都迎來了大爆發。指數產品的普及,一方面是投資者成熟的表現,另外也和基金公司的大力宣傳不無關係。

指數當然是個好東西,他費率較低,自身可以新陳代謝,持倉分散降低風險等,看起來很完美。但是投資人在不專業的情況下投資指數,只會害了自己。行業指數,很多都跌了很多年,你沒有專業的判斷和研究能力,買指數還不如買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後者好歹懂得降低倉位,或者規避相關行業個股,降低損失。如果你投資寬基指數,比如滬深300,創業板指等,那沒有單邊的上漲行情可能也賺不到什麼錢。2016年至今,買滬深300能賺錢嗎?其實也很難。

所以,指數是工具,用的好的話他是利器,不會用的話建議還是買優秀基金經理的產品;也衷心希望基金管理人在投教和宣傳上能夠更加坦誠和全面,不要誤導了投資者。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沙特、俄羅斯原油減產9號談判,幾個重要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