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內容觀點源:

曾響鈴:工業網際網路風口下,“一超多強”格局已成形?

杜挺:“新基建”下,區塊鏈助力工業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機會巨大.

近日,在百度釋出的搜尋大資料報告中顯示,新基建成為經濟復甦的新動力,而新基建關聯詞條“工業網際網路”搜尋熱度飆升433%。從2012年“工業網際網路”概念被提出,到2019年“工業網際網路”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正在進入快車道。[1]

目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數量在急劇增長,國際上有如西門子、ABB等優質的方案商;國內市場也有海爾、三一重工、中國航天科工、阿里巴巴等參與者,各家平臺的特色標籤也很鮮明。

作為雙跨(跨行業跨領域)之首的海爾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將使用者的硬體體驗變為場景體驗,將使用者由被動的購買者變為參與者創造者,將企業原來的以自我為中心變成以使用者為中心。

像同樣都是工信部公示的十大“雙跨”示範平臺,三一重工孵化的樹根互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主要基於裝備製造及遠端運維領域的經驗,是由OT層向IT層延伸構建的平臺,其強項是裝置健康管理。

中國航天科工的INDICS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強項是在平臺的基礎上,培育了很多針對不同行業和不同應用場景的App,使企業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接入平臺並使用各種App,為工業網際網路的推廣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機制。[2]

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被列入的中國新基建中。根據目前的規劃,新基建將是由2.2萬個專案構成,持續多年投入,價值高達49.6萬億總投資額的大計劃,在2020年度會落實7.6萬億元[3]。作為新基建的組成部分,毫無疑問,工業網際網路將在今後的幾年得到快速的發展。

儘管參與者眾多,均是全球頂尖科技企業,技術聽起來十分具備優勢,國家也很重視,但工業網際網路也有其難以解決的缺陷和問題。[4]

(一)網路互聯互通性差。與具有統一開放網路的消費網際網路不同,工業網際網路當前還沒有統一的通訊協議,千差萬別的工業裝置,資料介面訪問介面不一,導致資料獲取以及流通困難。簡單來說,就是工業網際網路本身是想把工廠、供應商和企業客戶等連線起來,但因為所有人都採用不一樣的裝置,或是不一樣的層級,甚至可能通訊協議就不一樣,就導致工業網路出現割裂,企業之間資訊傳遞困難,無法實時互聯互通。

(二)網路與資料安全難以保證。中國尚未形成統一的工業網際網路大資料管理、服務和安全體系,工業網際網路大資料資源存在孤立、分散、封閉等問題,資料價值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資料主權和資料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由於工業網際網路聯通了現實和網路,安全問題除了可能會出現資料檔案的失竊和篡改的情況,攻擊還會作用到現實生產中,直接影響到工業執行安全。

針對當前工業網際網路所面臨的新需求和新挑戰,區塊鏈技術為工業領域高效協同和創新管理提供了“供給側改革”的解決思路。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田野表示,工業網際網路的本質和核心是把裝置、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線融合起來,形成跨裝置、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互聯互通。[5]

那實際操作中如何把工業網際網路與區塊鏈技術進行有機的協同呢?

工業生產日益演化到“雲”生產,或者說網路化生產,這是社會化大分工的延續。新的工業流程體系應該是由許多家公司共同完成的,通過引入區塊鏈分散式系統這種可信、安全的技術,可以幫助工業製造的供應鏈體系的生產效率的提高,並提升協同效率,使得顆粒度更高的分工製造成為可能。在整個產業中,當裝置、人、機構都有了身份以後,工業生產組織中就可以通過共識的智慧合約以多中心的方式來組織相應的生產。鏈群智慧合約,通過智慧合約,在解決交易成果的結算問題的同時,解決公司管理中組織上的問題,發展基於區塊鏈智慧合約的鏈群組織合約體系,恰恰能夠解決工業製造過程中多家企業的協同問題,使這種理想化的協同成為可能。

另一方面,應將零售智慧終端裝置與“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平臺對接。海爾已實現向物聯網時代服務型製造升級,實現先銷售後生產的“定製”方案。隨著新商業模式的演化,未來製造業的企業在製造、銷售的時候,不單是在賣一個個硬體產品,會越來越多提供類似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二手交易、工業品回收等服務,從而實現向服務型製造升級,而銷售情況通過與銀行共享,實現以區塊鏈資料為依據的資金管控、收入分賬。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幣江湖BTC:4.4號比特幣分析以及操作策略-真正的下跌是否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