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準備抄底的人,菜雞也眼瞅著越來越少,準備割肉和擔憂經濟危機、經濟衰退的人,卻開始變多了。

那麼,現在到底算不算已經開始經濟危機了,經濟衰退又離我們有多遠呢?

我之前說過,我們要用底線思維來考慮問題,今天就來回答一個“底線假設”問題——當最壞的情況發生,世界會是什麼樣的,我們的投資又該如何抉擇?

經濟危機是什麼樣的?

新韭菜對經濟危機可能還沒啥印象,但老韭菜們可是對1998年、2008年記憶尤深,但人類史上影響最大、最觸目驚心的一次經濟危機,已經沒多少親歷者在世了。

那就是1929年的大蕭條。當時,美國的失業率高達25%,全球貿易銳減50%,農產品價格更是大跌近60%,有400萬中學生被迫輟學,許多人因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殺,無數人靠救濟金勉強維生。

(大蕭條時被擠兌的銀行)

當時,美國股市上演過一出被寫入歷史的“黑色星期二”——10月29日這一天道瓊斯指數大跌22%,隨後的11月,股市下跌繼續,跌幅最高達48%!

當然,美股大跌咱最近也見得多了,有人拿美股最近走勢和1929年做了對比,別說,還真像……

接下來,美股會把近百年前的走勢再複製一遍嗎?沒人知道。

僅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或許正處在金融危機之中。但還沒足夠證據表明,人類一定會淪陷到嚴重的經濟危機裡——這將取決於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尤其是在歐美)程度與持續時間。

金融危機不等於經濟危機,但金融危機時常是經濟危機的前奏。

簡單點說,金融危機指的是金融市場的突然崩盤,雖然投資者短期會蒙受損失,但並沒有影響到整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就業;而經濟危機是出現了大量企業破產、大型金融機構倒閉、無數人員失業、天量債務違約等等情況。

(大蕭條時的失業遊行)

比如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當月紐約股指大跌22.6%,香港股市更是暴跌45.8%,接近腰斬。但這次暴跌對全球經濟發展影響不大,美股幾個月後就全部收復失地。

雖然國內已經基本控制住了,很多省份都是多日零新增。但是國外的情況大家看新聞也都了解,很多國家也開始停工停產甚至封城,但新增確診人數卻都還沒有出現“拐點”,連各國政要都接連中招。

(本週美國確診人數已突破10萬)

舉個簡單的例子,哪怕我們成功地把疫情擋在國門外,但歐美亂成一團,勢必外貿訂單銳減,那就會給中國的製造業帶來很大麻煩。中金公司對今年中國GDP的預測,已經下調到2.6%,感受下這寒意……

這場流感貫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尾聲與戰後的重建時期——在德國,至少有40萬人死於這場大流感;在美國,一個月內將近20萬人死去。在全球,西班牙流感奪去了全球約5000萬-1億人的生命,遠超世界大戰中死去的人數,也因此被稱為“人類所經歷過的規模最大的傳染病”。

(當時美國的軍營醫院,和武漢的方艙醫院很像)

1919年,流感變異再度襲來,不過由於人們已經加強了衛生和防控,加上部分人獲得了免疫力,最終並沒有造成更大的死亡和恐慌,之後病毒逐漸銷聲匿跡。

(南韓防疫人員在街頭消毒)

巧合也好,必然也罷,但每一次與瘟疫的鬥爭,都是人類取得勝利,所以我堅信,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唯一不確定的,可能是最終什麼時候才能全面勝利,勝利又要付出多少“代價”。

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大學一份權威研究認為,由於疫情在短期內不會得到有效的控制,為了減緩對經濟的衝擊,接下來可行是一種“嚴格-放鬆”迴圈政策,即當重症監護病房的人數激增時,政府會採取嚴格限制措施,而新增病患人數下降後,這些措施會逐步得到放鬆,直到疫苗面世(文中預計18個月左右)。

這就是一種對”代價“的推演,如果未來我們被迫處於病毒妥協的“嚴格-放鬆”迴圈管制狀態,那毫無疑問,生產、消費都會大大萎縮,隨著而來的就是大量倒閉、失業、到處爆發債務危機,這就是標準的經濟危機了。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各國都在密集推出金融和實體經濟新政,就是要遏制或者減弱上面這種局面的發生。

不過,會改變我們軌跡的變數實在太多,這個世界,通常都不會完全按照推演前進。

2008年倫敦經濟學院擴建完成,英國女王親臨現場主持落成典禮。彼時經濟危機的餘波還未消散,當著一群全球最頂級經濟學家的面,女王問道:

“為什麼沒一個人預見到了危機來臨?”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也說過,“世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雖然很多事情我們可以對其進行回溯性解釋,但在它發生之前,幾乎沒人能精準預測。”

而投資通常又被認為,是一件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確定性的事情。那麼,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什麼是相對來說比較確定,什麼又不確定呢?

最不確定的,就是市場的短期走勢。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美股的暴漲之後,都想玩個短線抄底,賭個大反彈。但事實上,暴漲更說明了美股現在正處熊市,而小漲才是牛市的節奏。

比如前幾天道瓊斯指數大漲11%,足以排進道瓊斯單日漲幅榜第4名,可你知道單日漲幅最多的前3名發生在什麼時間嗎?全部在大蕭條期間。而之前美股十年大牛市期間,卻很少有這種幅度的大漲,基本上都是“小碎步式”的逐漸攀升。

熊市裡向來漲少跌多,這種情況下做短線,你從概率上就已經輸了,抄底的結果也是十有八九被埋...除非你自信能夠火中取栗,一夜暴賺……

換句話說,短線抄底是一件不確定性極高,風險極大的事情。那什麼是相對比較確定的呢,是金融市場上核心資產的長期投資價值。

比如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沃爾瑪和麥當勞的跌幅明顯小於大盤;和大盤跌幅差不多的迪士尼也在危機過後的一年間股價迅速回升,並屢創新高。

我的觀點是,如果你抱著長期投資(至少一年以上)的念頭,可以考慮趁現在買入一些A股核心資產,然後趴下裝死、長期持有。

如果你不知道或者選不出來核心資產,也可以讓優秀的基金經理來幫你選,至於哪些基金經理是優秀的、值得信任的,可以來這裡抄答案。

指數基金定投的小夥伴,同樣不必慌亂,市場走低、指數低估時,正是我們撿便宜的時候,可酌情多買。像我一直推薦的小白標配滬深300,本身就是A股核心資產的”一鍵買入集合“。

以上操作的前提,是我之前建議過的——審視自己的資產配置是否合理,如整體風險過高適當調整。配置不合理,你是絕對沒法做到安心裝死的,這是人性。

我還是那句話,穩住心、管住手,別盲目追漲殺跌,把”抄底“建立在長期投資價值的邏輯下來操作。

只尋求賺取長期、確定的錢,時間會給你回報。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3.28黃金重多利好為何補漲,下週一黃金最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