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市場動盪,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這使得銀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廣受青睞。某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透露,不少客戶選擇從股市和基金裡面撤出部分資金用來購買理財和存款產品,現在的形勢下保持資金流動性和安全性是很多投資者的選擇。

目前,銀行主推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包括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等。例如某些銀行推出的暖春返工專屬結構性存款產品,一款期限119天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1.5%或4%;某股份制銀行推出3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為4.05%,新使用者的年化利率甚至可達4.125%。

雖然收益率略高於結構性存款,但是因為大額存單20萬的起存門檻以及流動性不高,一些投資者更偏愛結構性存款。據近日央行釋出的資料顯示,2月末結構性存款餘額為10.81萬億,相比上月回升236.89億,結構性存款已經連續兩個月回升,但是很多人依然搶不到額度,可見結構性存款的受歡迎程度。

具備普通存款保本的特點,嵌入的金融衍生工具又能博一個高收益,也難怪結構性存款倍受市場青睞,銀行也將其作為攬儲的利器。不過,結構性存款眼下風光,接下來卻將面臨很大的挑戰。

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宣告銀行理財產品將告別保本保息的年代,但是因為處於過渡期內結構性存款依然被允許發行。而在3月中旬時,央行向各分支機構及主要金融機構印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

《通知》的釋出,使得部分不合規的結構性存款被清退,同時銀行也要謹慎制定結構性存款的利率。可以說,在《通知》釋出之後結構性存款的規模肯定會有所回落,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將越來越難買到結構性存款產品,即使買到收益率也大不如前。

目前,投資者還能購買結構性存款這類本金、收益兩兼顧的產品,但最終還是逃不過淨值型理財產品。與其到時面對淨值型理財產品不知所措,不如提前了解,做好準備。

原來的銀行理財產品是預期收益率,而淨值型理財產品收益率以"業績比較基準"來展示,銀行會根據自己的投資方向,測算出來一個大概的收益率,最終的投資收益率會在業績比較基準附近上下波動。

如果產品的底層資產都是存款、債券之類的固收資產,那麼最終收益率和業績比較基準差別不會太大,浮動會非常小。但如果產品的底層資產中配置了少量權益類資產,比如未上市股權、股票、基金等,那麼收益率波動就會比較大。可以說,淨值型理財產品改變的只是估值計價方式,並不是將銀行的風險轉嫁給投資者,投資者不必過於憂心。

綜上所述,接下來結構性存款的市場規模將會慢慢回落,銀行理財保本保息將宣告結束。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閉著眼買理財產品的時代已經過去,需要多多了解銀行的淨值型產品,關注產品的風險等級,才能獲取更高的收益回報。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分時的盤口語言訊號(實戰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