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這幾天,市場總在解讀科技股,解讀新基建,幻想著行業空間有多大,幻想著科技改變未來,科技讓我們賺錢。但這些天真正賺錢的是證券股,開年以來,證券板塊從1000點漲至1400點,漲幅超過40%,很多人在說這兩天賺了指數沒賺錢,很大原因是沒有配置證券板塊,從去年開始,我就已經長期配置證券股,不管概念如何輪動,我倉位中的證券產業鏈始終佔了半倉以上。

證券板塊的上漲並非虛假的泡沫,而是有業績支撐。在疫情肆虐下,90%以上的企業都停工待業,工業、服務業和農業都受到重創,只有那些線上產業業績沒有受到影響。

對於我們這類資深股民來說,炒股這種集滿倉暴跌、上漲踏空、山巔抄底、山腳清倉於一身的樂事,成為居家解悶的最好方式,據湖北前線老股民來報,自從疫情之後,滿倉輪動再也不慌了!在全民炒股的熱潮之下,直接推高證券公司利潤,截至昨天,有30家券商釋出2月經營資料,淨利潤增幅超過50%的就有14家,其中華泰證券、方正證券、國泰君安等大型券商的增幅超過100%,天風證券的增幅甚至達到恐怖的700%。

本文,我將詳細介紹證券板塊的投資邏輯,以及證券產業鏈相關的投資標的,讓你一文看懂未來兩年最穩定的行情。

證券行業特徵

先了解證券公司的核心業務,對於股民來說,這個非常好理解,主要業務分為四塊,分別是:1、自己炒股賺錢的投資業務2、給股民提供賬戶收取手續費的代理買賣業務3、借錢給股民炒股收取利息的融資融券業務4、幫公司上市、融資、借錢的承銷保薦業務

特徵一:行業爆發力極強

證券公司素來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其營收和利潤與A股漲跌高度相關。在上述四個業務中,前三個業務收入都與股市行情有關,先說券商自己的投資業務。如果股市真的存在股神的話,那就是證券公司了,2019年,在大盤指數上漲20%的情況下,它們賺了1222億,如果A股出現一輪牛市,指數站上5000點,券商的投資收益能突破天際,估值至少提升3倍。券商自營的核心主營業務還是代理買賣業務,炒股人群變多,手續費收入肯定同向增多,牛市和熊市之間的日均成交量相差10倍,手續費差別肯定也是五倍起步了。

炒股人群增多,敢死隊也就來了,2015年牛市期間,股市融資額一年就從4000億飆升至2.3萬億,券商利息收入單年翻四倍。別看券商收利息的營收比投資業務和代理買賣業務的收入低,利息收入幾乎沒有成本,營收基本就等於利潤,所以這一塊業務是券商的一大肥肉。

所以,一輪牛熊轉換能顛覆證券行業的基本面,大盤上漲50%,我一定要翻兩倍!牛市爆發力,遠超一般板塊。

特徵二:成長速度加快,週期炒作邏輯在改變

中國的證券公司和美國的證券公司有什麼差別?第一個差別就是資產數量級差別,高盛的總資產為6.4萬億,摩根士丹利為5.9萬億,而中國證券行業龍頭的中信證券僅6531億,相當於高盛摩根的零頭,就算把中國131家證券公司加起來,也比不上高盛一家。

第二個差別就是業務結構差別,目前,國內證券公司四大業務中,承銷保薦業務是收入最少的一塊,但對於高盛摩根來說,承銷保薦才是它們的核心業務,它們的萬億估值,是因為承銷保薦業務能聯通上萬億的資本需求,而不是牛市期間賺點佣金。

目前中國的券商正在向國際承銷保薦業務發展,這兩年,高層提出金融供給側改革、金融開放和金融體系改革,放寬了外資入場門檻、外資券商股權門檻、再融資門檻和創業板門檻,同時還新增科創板、改革了新三板,完全不缺政策扶持。

中美兩國股市的融資金額相差不大,在市場開放之後,必然會縮短兩地證券公司的差距,至少在數量級上的差距不會如此懸殊。在政策、市場、投資者三重支援之下,券商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大,這種利潤增長屬於成長股一類,而不是因為股市短期暴漲。

特徵三:網際網路正在加速行業壟斷2015年開始,券商開始研製手機APP炒股,當炒股、投顧、服務高度線上化之後,投資者們就只能通過口碑選擇券商,而不是通過樓下附近的營業部,這大大拓寬了券商的服務範圍,打破了地域壁壘。我統計了2015年到2018年TOP10證券公司的利潤變化,它們在2015年利潤佔行業的比值僅為54.8%,到2018年時,就達到了74.1%,行業集中度一直在提高。

最新評論
  • 1 #

    昨天買的紅塔證券套住了!

  • 2 #

    要中長期持有,你肯定贏!!

  • 3 #

    分析中肯,買中信證券慢慢等吧

  • 4 #

    為什麼我華泰軟體券商是630點。???????

  • 5 #

    你買點申萬巨集源試試?一年也漲不了一分

  • 6 #

    海通證券6年了還套著

  • 7 #

    說的太對了,你被套了

  • 8 #

    都在說配置券商,券商怎麼能漲

  • 9 #

    因為你是帶人入套!!!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弱市看出新龍頭,點兩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