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文 | 棘輪

在區塊鏈技術被提到國家戰略層面之後,從業者備受鼓舞,行業發展明顯加速。

與此同時,也有資金盤故意扭曲概念,以“我們是被國家鼓勵的”為名,在線上和線下大肆割韭菜。

陳偉鋼於2006年加入中國銀監會,歷任銀監會培訓中心副主任、黨校副校長、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監事等職。近年來,他一直關注數字貨幣、區塊鏈領域的金融監管工作,曾出版《區塊鏈政策導向與行業應用》等著作。

他表示,銀保監會、證監會、公安機關、網路、文化主管部門應該聯合起來,堅決打擊炒幣、ICO及各類打著區塊鏈幌子的犯罪活動。

此外,陳偉鋼還談及備受矚目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他表示,DCEP與人民幣的掛鉤,對中國的國家戰略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在國際上取得領先地位,至少在技術層面要跑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前面。只有這樣,人民幣才能在未來國際經濟發展中佔據主動。”

01 炒幣、ICO必須堅決取締

陳偉鋼: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打著區塊鏈幌子進行詐騙,本身就是一種犯罪活動,它與區塊鏈無關,與金融無關,應該被堅決打擊。

用區塊鏈行騙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是用區塊鏈技術矇蔽老百姓。騙子們沒有把區塊鏈技術用在正地方上,而是將它作為行騙的工具。也許技術是真實存在的,但這個技術是用來騙取老百姓資金的技術,是一種歪術。

第二種,行騙者根本沒有用區塊鏈,他們也不懂區塊鏈,只是打著區塊鏈的幌子,炒概念,炒空氣幣。大多數老百姓其實不懂區塊鏈技術,沒有鑑別的能力,因此會上當受騙。

可以把這些騙子們的手段,概括為“虛假矇騙麻”五個字:虛,就是虛設一個美好的願景;假,就是假編一個美麗的故事;蒙,就是給一個矇蔽人的美幻承諾;騙,就是做一番騙人的美化宣傳;麻,就是送一個麻痺人的美妙幻覺。他們用這些伎倆,讓老百姓上當受騙。

騙子使用的手段越隱蔽、越巧妙,坑害的老百姓就會越多。所以老百姓應該對所謂的區塊鏈、炒幣、ICO騙局的危害多了解一些,了解得多了,大家就會自然地抵制它,遠離它。當然,老百姓不是萬能的,不能要求他們什麼都懂,政府加大打擊和監管力度才是正道。

陳偉鋼:目前,這個領域的監管分工還不太明確,監管的覆蓋面也比較小。

比如,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金融監管機構,只能監管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持牌的金融機構。現在許多區塊鏈騙局的組織者,大都不是正規的持牌的金融機構,而是一些非持牌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非法組織,甚至是一些流氓團伙。

這些組織在行騙的時候,可以做到線上線下一起騙,地上地下齊動手,國內國外同步進行,可以採取各種非法渠道進行交易、支付,資金可以不經過正規的金融機構流轉。對於這類騙局,金融監管機構是管不到的,國家也沒有賦予它們監管的權力,只能靠公安機關打擊。

這就像幾年前的P2P一樣。P2P既不屬於銀行,也不是證券,更不是保險,所以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都無法實現監管。而P2P企業在構成刑事犯罪之前,公安機關也不能抓它們。這就形成了監管的真空地帶。

此外,許多騙子們經常利用網路、媒體等渠道進行宣傳推廣。網信辦等網路主管部門,以及媒體、文化、宣傳領域的主管部門也應該聯合起來,對這類行為進行監管。

2019年12月,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釋出了一份《關於進一步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通知》,對金融營銷宣傳行為做出了規範。

這個檔案下發後,只要有人從事欺詐行為、虛假宣傳,無論它是金融機構還是非金融機構,監管部門只要能找到宣傳的主體或者委託宣傳的主體,就可以對這種行為進行打擊。我相信這方面以後會越來越規範。

陳偉鋼:這些公司為什麼要到海外去註冊?因為國內的政策不允許,是非法的。在國外合法的東西,在國內不一定合法,例如賭博等。儘管國內也有一些地下賭場,在做賭博的生意,但國家一定會對它們進行嚴厲打擊。

炒幣也是一樣。我始終認為,炒幣、ICO不是金融發展的方向,是必須堅決取締的。

對於數字貨幣交易,我認為,國家各部門的監管一定會越來越嚴格,讓交易沒有市場,例如,會禁止銀行和正規的支付機構為數字貨幣交易提供通道。民間的一些私下交易可能還會繼續,但一定不會大行其道。

也許有人會問,現在都到數字經濟時代了,數字資產都可以公開交易了,數字貨幣為什麼就不能交易呢?這裡要糾正一個概念,數字資產不是數字貨幣,數字資產交易可以用法幣進行。

陳偉鋼:ICO的概念來自於IPO。IPO的目的是服務於實體經濟,將募集的資金用於實體生產。在股票市場,監管部門的重要職責就是打擊炒作,讓股票市場良性發展,不脫離實體經濟,且為實體經濟服務。

ICO是網路虛擬經濟發達之後的產物,它在IPO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所謂的“金融創新”。但ICO的主體卻完全脫離了實體經濟,無法為實體經濟服務,所以金融監管部門必須對ICO堅決予以打擊。

中央每一次召開經濟工作會議,都會強調金融要回歸本質,為實體經濟服務。我經常把金融創新比作風箏,而金融監管就是那條風箏線,只要有風來,風箏就可以飛得很高;風越大,風箏飛得越高,也會越瘋狂,越想脫離風箏線;但風箏掙脫線之日,就是摔下來之時。

02 區塊鏈讓銀行、保險業更誠信

陳偉鋼:區塊鏈是一個網路技術,所謂的“區塊鏈監管”,我認為有兩層意思:

一是監管部門加大對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出的金融產品的監管。如果區塊鏈從業者用區塊鏈技術開發出了合理、合法、合規的金融產品,監管機構應該支援,並且制定相應的監管標準,讓其行之有矩。

但是如果有人利用區塊鏈金融的幌子,或是在金融行業利用區塊鏈技術行騙,監管就應該堅決打擊。

二是監管部門在監管手段上運用區塊鏈技術。

監管沙盒是什麼?把沙子放在盒子裡,讓沙子在盒子裡隨便翻滾,但沙子不會揚到外邊去。它的核心是讓區塊鏈金融創新和區塊鏈監管技術創新在較小的範圍內做試驗,先試行,後推廣。這樣來看,可能不止上面說的這四個地區,其他地區也可能在做相關佈局,只不過沒有被媒體報道而已。

陳偉鋼:金融科技在與時俱進,監管也要與時俱進。金融監管能不能用區塊鏈技術?我認為是可以的。

首先,現在的金融業監管,主要靠“查賬”,是先發現問題,再加以提醒、警示、處罰,本質上是查漏補缺,這樣的監管方式是滯後的。

有了區塊鏈技術,金融機構與監管機構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金融機構做業務的同時,監管機構可以進行自動、實時的審查。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從業者會更加敬畏監管。

其次,區塊鏈具有分散式儲存的特性,鏈上資料不可篡改。以往,金融機構為了逃避監管,可能會篡改資料,而有區塊鏈監管平臺,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最後,區塊鏈還有一大功能——智慧合約。智慧合約可以實現自動化的監管查處工作,罰款自動撥款到賬,避免了討價還價的空間。

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未來在金融監管領域大有可為。但現在,區塊鏈在監管領域的應用還處於早期,任重而道遠。

陳偉鋼:區塊鏈是一項非常好的技術,可以使銀行、保險業變得更誠信。

銀行、保險公司是社會公認的靠譜、誠信的機構,是獲得國家背書的高信用實體。但是近年來,行業內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一些非持牌金融機構,或者持牌的非金融機構,幹著非法的金融業務,它們通過虛假的宣傳手段,矇騙、腐蝕老百姓,讓正規銀行、保險業的信用受到了損害。

特別是保險行業,許多人一聽到保險,就把它與騙人、坑人等字樣聯絡在一起,這實際上是一種偏見,但確實有保險從業者利用一些虛假宣傳甚至欺騙的手段,千方百計地編一些複雜、難懂的條款,目的是為了減少賠付,也使這個行業的口碑受到影響。

而區塊鏈則可以憑藉智慧合約技術解決這一問題,保證了公平性。這對老百姓絕對是有利的。對銀行、保險業而言,運用區塊鏈也是有利的,因為銀行、保險公司提高了誠信度,也會獲得更多老百姓的青睞。

在未來,區塊鏈技術進入高階階段,實現了高度信任,透明到讓所有老百姓都清清楚楚,銀行和保險機構的職能也會隨之改變。

在未來的一二十年裡,區塊鏈技術會越來越受到銀行與保險機構的青睞,越來越獲得老百姓的信任,而不會對銀行、保險機構帶來致命的衝擊。

此外,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出現,會讓網上銀行、網上保險變得越來越普遍。銀行、保險業跨地區經營會變得越來越普遍。在這一過程中,銀行、保險業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未來,一些大銀行、科技水平高的銀行、保險公司可以實現跨區域甚至跨國經營,而技術能力有限的小銀行、小保險公司則可能會被淘汰。

03 DCEP對中國非常重要

陳偉鋼:DCEP其實不是這兩年出現的,早在2015年,央行就提出了這個概念。為什麼這兩年DCEP會突然火起來?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區塊鏈技術成熟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大行其道,如果數字貨幣未來會有長足發展,中國不能沒有。可以說,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給央行帶來了緊迫感。

其次,Facebook釋出了Libra的白皮書,也加劇了央行的緊迫感。二戰以後,美元一直佔據全球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如果美元和新的數字貨幣掛鉤,那麼美元就要繼續主導數字貨幣時代。

Libra白皮書

所以中國要儘快把DCEP研究出來,首先在大中華區域實現基於人民幣的數字貨幣結算,然後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上百個國家繼續推廣。

至於Libra,它並不是一個主權貨幣。儘管Facebook擁有超過20億使用者,總量很大,但美元還不敢和Libra掛鉤,因為Libra的主導者是一個企業。而DCEP的主導者是央行,一旦推出,就可以直接掛鉤人民幣。DCEP與人民幣的掛鉤,對我們的國家戰略非常重要。

所以,我覺得DCEP的戰略可能不只是央行在做,中央的領導同志可能也在思考。我們一定要跑在美國前面,至少在技術上跑在美國前面。這樣,人民幣未來才能在國際上佔據主動。

陳偉鋼:現在最大的挑戰,可能還是在技術層面上。

DCEP的目標是實現M0替代,所以它要和實體的現金一樣實現完全離線的支付,也就是交易雙方哪怕都沒有網,仍然可以進行支付。這就像實體的錢包一樣,支付之後,A少了100塊錢,B多了100塊錢。

而支付寶、微信上的轉賬,只是在名義上實現了錢的轉移,真正的結算還是要通過銀行完成。如果發生了極端的情況,例如銀行倒閉了,網路癱瘓了,轉賬也就無法實現了。

DCEP還面臨著很多難題,例如,同樣是M0,DCEP和現金、銀行活期存款之間是什麼關係?DCEP出現後,和現有的網上銀行是什麼關係?網上銀行還需不需要存在?這些問題,我認為DCEP的開發者們還有待釐清。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被錯殺的科技股!華為+騰訊,股價16元,即將開啟爆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