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這過完年,理財市場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是中高風險的股市,有些超預期地漲回了3000點,另一方面是低風險的投資工具,面臨收益越來越低的窘境。

別的不說吧,就說上週央行發話了,這存款基準利率要適時地調整!要知道,現在貸款要參照的錨已經變成了LPR,但是存款依然要參照基準利率。

基準利率若下調有啥影響?

簡單來說,按照自律協會的要求,現在銀行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能實行的最高利率都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

也就是說,如果基準利率下調了,那麼銀行相關存款產品的年利率也可能跟著下調。

比如3年期定存基準利率是2.75%,最高可以上浮55%,也就是說,3年期的存款產品,最高年利率可以達到4.2625%;如若基準利率下調0.25%,也就是降到2.5%,那麼3年期產品最高年利率就只剩3.875%了。

而如果下調,釋放的又是什麼訊號呢?一個是央行要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試想銀行拿錢的成本如果高,那麼房貸的利率自然就下不去;二是要鼓勵大家多多消費,因為如果存款利率太高,大家都存錢,誰來消費呢?

按月付息和按年付息,哪個划算?

當然,存款基準利率是否要下調,何時下調,現在也沒個準!但是既然下調的預期在那,很多人恐怕也就想著提前存個定期,鎖定年利率之類,這種情況之下,銀行智慧存款估計又能火一把。

雖然在監管層的“指導”下,又是不能發新產品,又是叫停靠檔計息,現在智慧存款動則5%以上的年利率已經比較罕見了。不過相對於傳統銀行的定期存款,以及貨幣基金而言,其年利率還是有足夠的競爭力。

只是兩分鐘金融這裡也提醒:為了應對靠檔計息被叫停,現在銀行大多推行按期付息的存款,如果真要投,那也要好好看清楚條款,以免追悔莫及。

比如有兩個存款產品,最長存款期限都是5年,一個年利率是4.96%,按月付息;一個年利率是4.9%,按年付息,到底哪個划算呢?

如果單純地以10萬元為例,前一個產品每個月可以拿408塊錢(1年能拿4960元),後一個產品只能按年拿4900元,似乎按月付息的更划算。

實際上,按月付息那款產品,要想每個月拿408元,必須存滿5年,條款就規定:如果提前支取,那麼按活期存款利息算,而已經支付的利息都要還回去。而按年付息的,則是隻要存滿1年,就能拿4900元利息,至於之後提前支取(不滿1年),雖然也是按活期計息,但是已經支付的利息就不用還回去了。

這樣比對下,你還覺得按月的划算嗎?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全球股市暴跌!A股跳水!韓國疫情告急,飛青島機票狂飆600%,硬核防控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