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月19日,央行在公開市場公告中稱,“隨著央行逆回購不斷到期,春節後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的短期流動性已基本收回。”業內稱,這或表明,為穩定受疫情影響的市場情緒而採取的短暫超常規流動性舉措將告一段落。

不過,在當天,A股並未受其影響。A股成交額,時隔10個月,再次突破萬億大關。

我們通過大資料來看, 2019年A股成交額首次突破萬億後的市場走勢,後一週三大股指均大幅上漲,後一個月則出現較大波動,漲幅相對後一週變化不大。

節後投放2.8萬億逆回購,已到期回籠2.5萬億

這個月以來,央行對資金面“照顧”有加。繼月初7天期、14天期央行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10個基點之後,17日早間央行開展的新一期MLF操作中標利率亦下調10個基點。自2月3日算起,整整半月時間,央行僅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的流動性就已高達3萬億元。雖然同期也有不少央行流動性工具到期回籠,但這種大手筆的投放卻實屬罕見。

其中,逆回購投放達2.8萬億元,逆回購自然到期回籠達2.5萬億元,也就是央行在19日的公告所說的“隨著央行逆回購不斷到期,春節後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的短期流動性已基本收回”。

貨幣政策思路從短期維穩轉為中長期恢復經濟

光大證券表示,事實上,在月初投放流動時,央行強調是在“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很顯然,央行當前對資金利率的“照顧”並非主要源於對巨集觀經濟的擔憂。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品質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因此,在持續兩週的流動性“照顧”之後,央行本週開始通過公開市場縮量的方式引導資金利率的迴歸常態。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表示,貨幣政策思路正從短期維穩轉為中長期恢復經濟,這意味著逆回購投放量可能會有所收縮,但中長期流動性會逐步增加。

萬得全A成交額破萬億

不過,當天A股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2月19日,滬深兩市小幅調整,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0.32%報收於2975.40點;深成指跌0.63%報收於11235.60點;創業板指跌1.45%報收於2139.44點,萬得全A成交金額達1.03萬億元,創10個多月新高。

事實上,今年春節過後,除2月3日外,市場基本呈現出量價齊升的態勢,其中多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9000億元,同時也反映出投資者信心快速恢復。

大資料重現萬億成交後的市場表現

2019年2月25日、26日,A股市場連續兩個交易日成交突破萬億元,導致多家券商伺服器一度崩潰。2019年4月,兩市交易額連續多日破萬億,直到4月8日。這是2019年最後一日交易量破萬億的日子,不過也正是這天,A股衝擊3288.45高位後回撥。

與今年類似,2019年春節過後,市場亦一路攀升,2019年2月25日,萬得全A大漲5.62%,成交額突破萬億元關口達1.04萬億元,與此同時,春節後11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16.52%。

事實上,從2019年2月25日A股成交額突破萬億後市場走勢來看,後一週三大股指均大幅上漲,後一個月則出現較大波動,漲幅相對後一週變化不大。

而從行業指數表現來看,後一週全部上漲,但後一個月則出現一定分化,多數板塊依舊維持漲勢,且漲幅持續擴大,僅金融、能源板塊出現回撥,整體來看上漲依舊是主旋律。

調整之下市場依舊活躍

2月19日,滬深兩市小幅調整,雖然有2400多家公司下跌,但漲停股依舊高達90多家,市場依舊維持較高活躍度。

本月近400億北水加倉A股

2月19日,北上資金當天淨流入37.45億元,本月已淨流入381.47億元,今年以來累計淨流入765.39億元,場外資金不斷湧入。

兩融餘額10天增逾500億元

除北上資金外,近期兩融資金亦加速流入。截至週二(2月18日),A股融資融券餘額為10751.3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10636.73億元增加114.66億元,並創出今年以來新高。若從2月初底部算起,近10個交易日,兩融資金增長超500億元,反映出投資者心態更加積極。

科技板塊人氣不減

2月以來,A股市場探底回升,滬指再度逼近3000點,受疫情影響,市場投資風格也發生了較大改變。雖然難以實地調研,但視訊/電話會議調研人氣鼎盛。

Wind統計顯示,12月份以來,有140多家公司接受了機構調研,其中,有119家公司調研機構數超過3家,從相關公司行業分佈來看,資訊科技行業最多,有37家,佔比31%;其次是工業,有25家,佔比21%。材料、可選消費、醫療保健行業公司數亦較多。由此可見,在市場持續上漲的過程中,科技板塊依舊是關注焦點。

具體來看,邁瑞醫療接受了374家機構調研,調研機構數量居首。公司表示,此次疫情導致國內各地醫院對於公司醫療裝置的需求量明顯放大。例如在已經交付使用中的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公司為了更好協助醫護人員工作,向醫院提供了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除顫儀、血球、生化、化學發光、凝血、尿液分析、移動DR、便攜彩超等裝置。由於短期內需求增長較快,面臨非常緊張的交付要求,個別需求量大的產品在短時間內供應存在壓力,其餘裝置均正常供貨。隨著公司員工的正式復工,以及供應商逐步恢復生產和供應,產能預期會逐步改善。

此外,博雅生物、創業慧康、亞光科技、金科文化、美亞柏科、衛寧健康、華測檢測、拓維資訊、天銀機電調研機構數均超過100家。(統計區間2020.2.1-2020.2.18)

以下為調研機構數超50家的公司:

25公司獲5家以上機構買入評級

再來來看看最近的機構買入評級。由於近期市場人氣回升,獲得多家機構買入評級的上市公司數量有明顯提升。據Wind統計顯示,2月以來,機構對近700只股票給予了買入評級(包括:買入、強烈推薦、推薦、增持),其中獲3家以上機構買入評級的股票有64只,甚至有通威股份、傑瑞股份、五糧液、山西汾酒、平安銀行等5家公司獲得10家及以上機構買入評級。

對於買入評級最多的通威股份,中信證券分析師弓永峰、林劼釋出研報稱,矽料供需格局有望改善,公司盈利能力或顯著修復。據BusinessKorea報道,南韓多晶矽廠商OCI和韓華正考慮退出市場,並有望於年內宣佈。在中國領先矽料廠商低成本高品質新產能集中投產之下,近兩年多晶價格顯著下降,已遠低於OCI等海外傳統多晶矽企業現金成本線,OCI、瓦克、韓華等廠商產能計劃/陸續關停或減產,預計全球多晶矽供給向中國優勢龍頭廠商集中。考慮到OCI、韓華產能或將關停,預計將在短期內造成約10%的供給收縮,有望推動矽料價格階段性小幅回升。公司作為全球多晶矽生產成本最低的廠商之一,受益行業供需格局邊際改善,並憑藉成本和規模優勢,有望迎來顯著的盈利修復。

以下為買入評級機構數超過5家的公司:

22股看漲逾50%

從個股的漲幅空間來看,2月以來,有22家公司機構看漲超過50%,多數是消費及資訊科技類公司,其中,新洋豐、正邦科技、姚記科技、中國中鐵、斯達半導看漲幅度超過70%。

對於股價上漲空間第一的正邦科技,華創證券分析師王鶯釋出研報稱,新冠病毒疫情對生豬養殖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①從需求端出發,餐飲企業經營慘淡甚至破產將造成豬肉消費下降;②從供給端出發,一方面,因防範疫情擴散,部分割槽域原料、飼料調運受阻,造成豬料供給不足,行業被動去產能,種豬或仔豬補欄難度增強,豬價上行週期有望延長;另一方面,調運不暢將導致生豬或豬肉在養殖主產區積壓,或造成區域豬價割裂。

2019Q4公司生物安全防控全面升級,非瘟疫情防控取得較好效果,公司本次從人員管理、物資安排兩方面積極應對和防範疫情,再次體現了團隊的執行力。我們維持預計2019-2021年公司生豬出欄量578.4萬頭、1200萬頭、1500萬頭,對應收入223.6億元、497.2億元、568.9億元,歸母淨利潤17.57億元、165.35億元、17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08.2%、841.3%、8.0%,對應EPS0.72元、6.73元、7.27元。生豬板塊在盈利高點PE超過10倍,我們給予公司2020年5倍PE,維持目標價33.65元、維持“強推”評級。

以下為股價上漲空間超50%個股: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今天中國M2突破200萬億,唯啟動股市才能承接超發的鉅額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