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今年以來,紡織市場一直不溫不火,曾經火爆行情一去不復返,尤其是常規產品如滌塔夫、春亞紡、尼絲紡等供過於求明顯,滯銷嚴重。

庫存積壓嚴重,價格下跌超四成

從中國綢都網統計的樣本資料可以看出,進入3月下旬,盛澤地區就進入了累庫存階段,進入6月後,市場雖然有去庫存操作,但是每次收效甚微,目前市場庫存在39天左右,仍處於近三年的高位。據聞,目前很多外地的工廠庫存更高,較多都在2個多月,甚至有些在3個月以上,庫存壓力很大。

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在於外圍噴水織機產能的集中釋放,進入快速遞增的階段,產能改變影響了坯布市場的供需格局,尤其是常規化纖產品產能進入“井噴期”。再加上終端需求偏弱的影響,坯布市場訂單規模從曾經的幾萬米、幾十萬米,下降至幾百米、幾千米左右的小訂單,從而導致坯布生產廠家庫存積壓明顯。

坯布價格不敢漲

今年的坯布價格一反常態,結束了多年只漲不跌的行情,轉頭大幅向下。以常規品種坯布為例,去年50*75有光無捻色丁價格最高時候是2.7/米左右,而現在一般都在2.2/米左右,75D 28T雪紡也從正常3.8/米左右,跌至了現在的3.4/米左右。

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來自於供應端,上游化纖原料價格大跌;另一方面是需求端,下游服裝訂單大面積減少。從服裝企業虧損數量變化就可以看出下游市場目前已經舉步維艱,近兩年來服裝企業虧損數量高速增加。虧損讓服裝企業缺乏向上遊紡織公司採購面料的資金,缺乏面料訂單的紡織公司也緊隨其後加入虧損行列。

一直以來坯布商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價格被拿出來比較,以往有人詢價的時候,如果不是老客戶,報價會比較謹慎,甚至不報。但現在絕大多數供應商都沒有這種“傲嬌”的態度了,明知道價格被問去更多是要和別家比較,還是會抱著希望積極報價。

漲價在坯布端是一個再難說出口的詞,即使現在的坯布價格已經貼著成本線,但只要客戶有訂單付款方式好,價格都還可以談。

而且,今年以來,織造市場產能集中釋放,需求卻並未及時跟上,以至於紡織廠家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市場拋貨現象也頻頻出現。尤其是進入下半年,在高庫存積壓的情況下,各大常規產品紛紛調低報價,據了解,“大路貨”滌塔夫、春亞紡、尼絲紡等坯布價格跌幅至少在4成左右,不少廠家表示現在這個價格已經處於近幾年的低價。

從具體機臺率來看,據了解,前兩年一臺常規噴水織機每天生產的淨利潤在50-60元左右,而在2018年3-4月份期間,每臺機臺利潤一度上升到了100-120元,部分甚至更高。但是今年以來,常規噴水織機的淨利潤明顯被壓縮,每臺織機的利潤僅在10-20元,甚至有虧損的情況。

印染染費漲不動

一向是供小於求的印染廠,在今年是實實在在體會到了什麼叫求著別人來做活。終端服裝訂單缺乏,通過一層層傳導,最終都反應在為數不多的印染企業上。以往上百臺印染裝置,四五百員工,五六十萬米的日生產量是值得驕傲的,但現在都成了沉重的負擔。

上一次漲染費,對大多數印染廠而言已經是去年的事了。染費不漲不代表成本不漲,各類人工、房租、稅費、水電等等,都在後面緊追不捨。以往漲價積極的印染廠在此時間節點,卻發自內心的不願意漲價了。

染廠雖少,但經過多年發展大都技術、工藝接近,漸漸地價格成為區分各類染廠的標準。尤其是今年本來產能就不飽和,盲目漲價雖會獲得的部分微薄利潤,但跟流失的客戶完全沒有可比性。因此不少印染廠不但不漲價,還偷偷地降染費來吸引大客戶。唯有堅守價格,穩定客戶群,維持工廠運轉才是當下最該考慮的問題。

印染企業虧損增大

據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統計:2019年1~7月份,規模以上印染企業三費比例6.68%,同比下降0.02個百分點,其中,棉印染企業為6.44%、化纖印染企業為8.53%。成本費用利潤率4.69%,同比增加0.36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4.42%,同比提高0.32個百分點;產成品週轉率12.22次/年,同比增加2.01%;應收賬款週轉率4.84次/年,同比增加10.89%;總資產週轉率0.64次/年,同比增加1.06%。

2019年1-7印染行業執行效益指標

1~7月份,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03.89億元,同比增加0.97%;實現利潤總額70.95億元,同比增加8.7%。

1~7月份,規模以上印染企業虧損企業戶數375家,虧損面23.05%,較2018年同期擴大1.48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11.83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加5.49%。

各種不敢漲、漲不動、不願漲組成了現在的紡織市場,紡織產業鏈各環節與漲價已經漸行漸遠。當然脫離市場的漲價固然可惡,但一味地低價執行更加可怕。缺乏利潤會讓紡織業逐漸喪失信心,資本撤離,投資減弱,最終會失去活力。雖然總說服裝是剛需,但這不代表紡織服裝業會永遠一成不變,轉型、洗牌、淘汰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財務分析清單,比率分析,財務預測,可持續增長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