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疫情黑天鵝來襲,相信很多基民朋友都窩在家裡忐忑不安,即擔優親人的身體健康,又擔憂自己的財產安全——瑟瑟發抖的A股開盤在即,年前買的那麼多基金資產會不會大規模縮水?

網路上的分析文章很多,對於節後市場走勢,有人預言春節後開盤會先來個重挫,然後修復性上漲,有人則估計春節後開盤會先上漲一段麻痺散戶,然後再慢慢陰跌一段時間。對於投資策略,有說疫情肯定影響經濟和股市行情的,他們建議適當減倉控制風險,也有說疫情不改經濟復甦和股市慢牛大趨勢的,他們建議逆市逢低加倉抄底。

是先跌後漲還是先漲後跌,是減倉避險還是逆市抄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該如何應對,擇爾裕在此給大家三點建議:

第一,疫情肯定影響經濟,但影響是有限的。

首先,本次疫情主要發生在春節假日期間,並非正常的生產旺季。眾所周知,即便不發生疫情,中國經濟每年在春節期間都會處於停擺狀態,元宵節前整個中國經濟活力都會受到假期綜合症影響,春節期間產生的GDP全年佔比本身就很低。

其次,2020年是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年,且2020年要實現GDP較2010年翻番的目標,因此即便疫情對經濟短期有影響,我們相信管理層也會加碼各種政策力度在下半年把落下的GDP找補回來。

最後,我們回頭看2003年發生在生產旺季的非典,中國2003年4個季度GDP增速分別為11.1%、9.1%、10%和10%,受非典影響最大的2季度GDP增速僅比前後兩個季度平均增速低1.5個百分點。按年度看,2001-2005年中國實際GDP分別增長8.3%、9.1%、10%、10.1%和11.4%,增速較高且逐年加快,非典沒有改變當時中國經濟上行趨勢。

圖:2001-2005年中國實際GDP增速(%)

當然,疫情對餐飲、旅遊、影視院線、公交通等行業衝擊是不言而喻的,但此消彼長,網路購物、轎車、手遊、線上視訊等也會因此受益。

第二、疫情肯定影響股市,但影響是短期的。

疫情對股市的影響是顯然易見的,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殺跌態勢已經給市場足夠的下馬威。雖然節後短期走勢漲跌難料,但“突發事件”不改股市長期走勢確實是資本市場永恆不變的真理。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先判斷好長期走勢,然後才能在短期波動中做出科學正確的決策。

問題是,你的倉位目前處於什麼位置?是八成以上的重倉?還是五六成的一般倉位,亦或是三成左右的輕倉位?

當然最核心的問題是判斷,對後市中長期行情的判斷,這才是影響我們決策的關鍵。

在判斷行情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幾點:

1、股市是經濟晴雨表,但經濟不是股市晴雨表,散戶才是中國股市的晴雨表。別管經濟好不好,我只知道一點,那就是散戶們現在對後市都不樂觀。

2、中國股市受政策影響較大。這點毋庸置疑,所幸目前政策對股市極其友好,幾乎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3、資金流向決定股市發展空間。同樣毋庸置疑,住房不炒的大背景下,現在資金沒什麼去處,相反,管理層極力引導社會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支援新興產業直接融資促進轉型升級,翻譯過來,就是通過金融供給側改革,引導資金脫虛向實。銀監會也再三表態,“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類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一句話,國家正在促進老百姓把錢投向股市,股市不差錢。

當然,市場自身的因素也很重要,馬克思說過,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可循的,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可以被認識和利用的,股市也有自己的執行規律,如下圖:

很顯然,我們正處於2019年以來的慢牛行情初期,後市中長期看漲。

第三、默預設購新基金是最明智的選擇。

對於節後的基金投資策略,我相信聰明的投資者可能已經有自己的答案了——不問漲跌,默預設購新基金。

不管節後是先跌再漲,還是先漲再跌,總之大趨勢是向上的,而對付短期漲跌波動的最好利器就是心態,最好產品就是新基金,新基金在波動中手握現金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節後如果跌下來更好,一方面新基金會迎來絕佳建倉機會,另一方面,很多散戶其實是本輪慢牛的踏空者,這次疫情歪打正著,給他們提供了最後的上車機會。

對於已經滿倉的人,面對短期下跌其實不用怕,資產暫時縮水忍一忍就過去了,賺錢這件事,早點賺錢晚點賺都是賺,慢牛行情本來就上三步回兩步,疫情只是個藉口而已,心態好才能心情好,心情好免疫力就好,牛市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何必給自己找不痛快。

其實在健康面前,這些都不是事兒。股市跌了還能漲回去,健康卻不能,好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少出門降低感染風險,少操心提高免疫能力,給大家拜個晚年,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比特幣上躥下跳,主流幣集體回撥,下一步如何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