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19年年末,央行給購房人群送上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紅包”。

12月28日,央行釋出公告稱,從2020年3月開始,推動存量浮動利率貸款的定價基準,從“貸款基準利率”轉換為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注1)。

這一調整將影響所有2020年前選擇浮動利率商業貸款的購房者。上述群體需要與銀行重新約定房貸利率,可以在“固定利率”(貸款期限內不可調整),與“LPR+加點”利率(最多每年調整一次)之間選擇。

從全球利率變動的總體趨勢上來看,各國已經處於,或即將進入利率下行週期,因此選擇“LPR+加點”的方式可能將更有利。

每名購房者節省的金額雖然有限,但未來不斷降息的可能性較大,購房者將享受到更多紅利。比如,按30年等額本息的貸款模式向銀行貸款100萬,每降息5個基點,每月按揭可減少31元。據市場預測,2020年央行有望降息20至40個基點,仍然按30年等額本息計算,每100萬元貸款下一年每月按揭可減少124至248元,全年少還1488至2976元。考慮到降息週期可能持續較長時間,這種紅利還會越來越大。

LPR改革除了讓購房者受益,對實體行業融資成本下降也將起到明顯作用。公司類貸款成本有望在短期內顯著下降,為中小微民營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支援。

然而,降息週期也可能降低老百姓的投資收益。中國居民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住房,二是存款。考慮“房住不炒”的政策因素以及大城市對經濟資源的“虹吸效應”,大部分中小城市的房產很難持續增值。據相關報道,銀行存款、理財等約佔到居民金融總資產的70%。目前存款基準利率在3%左右,與通脹率相當。隨著利率下降,金融體系的資金越來越充沛,老百姓能夠接觸到的投資機會的收益率可能會越來越低。

利率下降是一個必然趨勢嗎?會不會刺激新一輪資產價格泡沫加劇貧富分化?過去幾十年裡中國利率經歷了怎樣的演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將會對未來產生哪些深遠影響?

注1:,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 LPR),又名貸款基礎利率,是商業銀行對其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其他貸款利率可在此基礎上加減點生成。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各國競相研究的央行數字貨幣,會讓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