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對於投資半導體,筆者也是個門外漢,只能通過不停的學習,才能了解更多的知識,至少在中芯國際(00981)這隻股票上就是。

最近看一些內地股票論壇的討論,有價值的內容少,吹情懷的,賭脾氣的多。更別說香港本地的股票論壇,更是“小白菜”一籮筐。你比如2020年的5G商用對產業發展的促進。

眾所周知的全球晶片老大臺積電,已經是全球市值前20大中,唯一一家純製造、非消費者品牌的企業,它不只贏了美國半導體巨人英特爾(INTC.US)、南韓對手三星電子。還超越日本市值最大企業──全球汽車龍頭豐田汽車、日賣十幾億瓶可樂的飲料巨人可口可樂,以及迪士尼、法國精品集團LVMH等各行業龍頭。

在晶片的規模化生產上,無疑臺積電是老大,中國內地的中芯國際(00981)與華虹半導體(01347)的的確確技術差距很大,但也不能把中國產晶片貶得如此不濟啊。承認差距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發展。

中國產晶片有沒有機會追趕上來,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實際情況是,我們追趕的速度有多快。

往往很多投資者只看見技術存在的差距,而忘記了晶片企業要盈利的關鍵是有訂單排隊,而製程提升只是拉動了營業額的手段。據專家給筆者介紹,研判晶片企業的業績趨勢的關鍵,還是看產能利用率。

產能利用超100%體現半導體廠競爭力。中芯國際在2019年的產能利用率平均值是100%,有一個在80-90%之間。產能利用率超過100%是因為,把預付定金的部分也計算進來。臺積電只有2008年金融風暴低於95%,其餘最高達到115%。也就是說,今年年底前這段時間的晶片企業,日子不僅僅是好過,而是需求大得驚人。

臺積電晶片的需求方,其實不少都在中國國內。近期又有市場傳聞,由於某些原因,臺積電將斷供14nm產品。某些有鼻子有眼的報道稱,華為海思加速將晶片產品轉向7nm和5nm,而14nm產品則分散自中芯國際投片。不過近日臺積電方面就此迴應稱:“目前美國還沒有改變規則,臺積電也不會對臆測性問題作答。”

實際情況是,貿易摩擦只會帶來貿易波動,5G才是真正需求開始。真正的需求來自於5G的成熟技術,5G展現出苗頭,5G手機的相關配件,如電源管理,WiFi、藍芽,都可以先做起來。

這裡就有必要說明半導體需求的研判。筆者了解了半天,原來在5G大規模商用以後,14奈米以下的需求主要是應用到5G手機無線裝置,比如CIS、功率晶片、RF通訊晶片、無線支付都由5G手機決定。明年年底要從7奈米進步到5奈米,這部分生意,應該都是臺積電的囊中物,毫無競爭壓力。

不過在5G時代對半導體,第一需求最高的光學;第二是功率器件;第三是射頻器件,價值量較高,主要由40奈米28奈米支撐。也就是說,拋開手機類的5G應用,大規模的5G商用,很多晶片並不苛求太高的先進製程。

據智通財經獲悉,進入AI人工智慧時代下,還需要結構光晶片做人臉識別,華為目前正在自行開發,但具有技術門檻。影像感測器不會用28奈米以下,55-45nm是高階的主流技術。

再比如,最近功率晶片需求同樣旺盛。專家介紹說,目前國內IGBT自給率只有15%,高鐵一個車廂需要8片IGBT,很多都用英飛凌,但很多廠商開始做IGBT的升級,首先功率晶片8寸更便宜,折舊都已完成。其次,精度要求沒那麼高。12寸容易發生缺陷,所以功率晶片往回走做8寸。一般電器對功耗也要求不高,55-40奈米就可以應對。

更令普通投資者沒有意識到的是,無線射頻器件,價值量較高,主要由40奈米28奈米支撐。WiFi通訊晶片不用7奈米做,28,40奈米效能足夠降低功耗。無線的裝置傾向於用最新一代,有線的用便宜的N-2製程工藝即可。

按照一般的公告,中芯國際的14奈米在2019年四季度已經開始有收入,產能預計並不太高,據公司樂觀估計2020年底到15000片,但是最終還是沒有確定,因為還牽涉到明年的資本支出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代從客戶匯入開始到進入風險生產歷時一年。12nm理論上明年一季度開始有收入,因為它比14nm晚半年,兩者初期都會拉低平均毛利率。因為晶片這玩意,是需求和產量決定了未來利潤。

中國產替代,一個最現實的炒作話題。已經在內地A股炒得風風火火,這種炒法不可避免大基金部分減持A股。實際有業績做底襯的企業,還是在香港市場上,至今還在講價值推理。所以,就中芯現在的價格,你是根本看不到大基金有任何出貨的衝動的。

借用中芯國際高管的話:今年趨勢是8寸一直是滿的,12寸是在往上爬。而中報的時候,大家也看見了,公司中國區的收入從53%提升到61%。

廣發的研報就指出,從供應鏈安全尤其是先進製程方面考量,華為將產業鏈逐漸轉移到大陸仍是不二選擇,中芯國際作為國內Foundry龍頭中長期有望持續受益。

與其你天天去糾結臺積電領先中芯國際技術多少,還不如老老實實看看人家企業到底在做什麼事。晶片技術存在積累的過程,需要時間,去驗證強大競爭對手的未來實力。

冠軍固然好,但也不等於說亞軍、季軍就沒有成績了。按照某些股友的無腦PK說法,既然有了阿里巴巴,那京東、拼多多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別忘啦,未來我們生活在一個超級需求的藍海中。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大基金一期炒瘋了,二期炒作兩大共識,化合物半導體成三大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