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破發、暴跌、又突然被做空…2019年最慘的新股,非中國飛鶴莫屬。

剛剛上市8天,中國飛鶴(06186.HK)便感受到了香港資本市場的“殘酷”,突然遭外資沽空機構GMT Research (以下簡稱“GMT”)狙擊。

11月21日晚間,GMT釋出報告稱,中國飛鶴的業績存疑,其利潤率遠高於國內和國際同行,且有可能偽造現金流,其赴港IPO募資也可能只是用於向IPO前的股東派發特別股息。

面對突如其來的沽空報告,今日開盤前夕,中國飛鶴緊急釋出公告,宣佈臨時停牌。

對於GMT的指控,飛鶴迴應稱,強烈否認該報告所載所有指控,並認為有關指控嚴重失實、毫無根據且嚴重誤導投資者,正在積極準備相關證明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剛剛上市8天的中國飛鶴,已經是深陷破發的泥潭,最新股價為6.28港元,較發行價(7.5港元)跌幅超16%,總市值已蒸發超109億港元。

但,面對中國飛鶴當前的股價、估值時,沽空機構GMT在報告中表示,目前,飛鶴尚不具備被做空的條件,也不清楚何時會被做空。但,建議投資者規避該股,除非飛鶴能證明自己的市場地位。

被盯上的中國飛鶴:500億奶粉巨頭

回顧GMT過往的沽空名單,其主要針對相關行業的龍頭公司,且被“狙擊”上市公司都身價不菲。

而這一次的中國飛鶴,也不例外。儘管其上市以來,股價跌跌不休,但截至到11月21日收盤,中國飛鶴的總市值依然高達561億港元,是中國奶粉巨頭之一。

據公開資料顯示,飛鶴於1962年成立於黑龍江齊齊哈爾,總部位於北京。

20世紀90年代,飛鶴乳業的董事長冷友斌斥資1000多萬元,從政府手中買下趙光牧場,後更名為飛鶴乳業,依託中國北方市場快速發展,並於2003年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中國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乳品企業。

但,飛鶴在美股市場的上市後的道路,卻非常坎坷。

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爆發,導致消費者對中國產奶粉信心大減,飛鶴無疑也受到了巨大沖擊。自此,飛鶴股價便一落千丈。

其股價從44美元一路跌至僅剩7美元,甚至一度跌至2.2美元,跌幅一度超95%。無奈之下,飛鶴於2013年7月,從美股私有化退市,估值僅1.47億美元。

時隔6年之後,飛鶴再次登陸資本市場,卻蛻變為一家市值超500億的奶粉巨頭。

據財報披露的資料顯示,2016年-2018年,飛鶴的營業收入分別37億元、59億元、10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7%;淨利潤分別為4.17億元、11.60億元、22.4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34.99%。

而飛鶴業績增長則主要得益於超高階奶粉:星飛帆系列,一罐700g奶粉的售價超過300元。2016年,星飛帆給飛鶴貢獻的收益僅為7.11億元,而到2018年底,該系列的收益暴增至51億元,增幅超600%。

星飛帆系列在京東的銷量評論數量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按照2018年零售額計算,飛鶴在中國內地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集團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5.6%;在高階市場部分,飛鶴的市場份額為13.1%,在超高階市場的市場份額最高,為24.7%。

在超高階奶粉佔據主動後,中國飛鶴的淨利潤也在2017年以來,迎來了飛躍式增長:

面對中國飛鶴的突然逆襲,沽空機構GMT顯然是無法理解的,其釋出的沽空報告的標題便為《中國飛鶴:造假還是神話?》,並在報告中稱:

短短几年內,飛鶴搖身一變,成為了高階奶粉的領導者,擁有極為出色的營收增速,且手握大量現金,但在過去5年中從未支付過任何股息,這是類似欺詐的特徵;

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它一定存在虛假收入的情況,但我們始終無法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來解釋飛鶴的快速轉型。

對於中國飛鶴經營的質疑,GMT未能找到合理、有力的證據,便矛頭直指中國飛鶴的現金流:

飛鶴的自由現金流入已累積了60億元人民幣的鉅額現金餘額(不包括質押存款),相當於營收的51%左右。

然而,飛鶴在過去5年內沒有支付任何股息,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飛鶴的現金是不是被困在了中國,或者更糟糕的是,部分現金可能是偽造的。

GMT的沽空報告,或許正如飛鶴董事長的迴應所言,其指控並沒有任何的調查研究,更多的是通過財務資料的推測。

做空中國飛鶴,風險有多大?

GMT在沽空報告的結尾給出的總結為,目前,飛鶴尚不具備被做空的條件,但建議投資者規避該股,除非飛鶴能證明自己的市場地位。

顯然,基於這一份沽空報告,GMT並不敢貿然做空中國飛鶴。

因為,當前的中國飛鶴,具備非常便宜的估值:14倍的市盈率(TTM)。而同在香港上市的雅士利國際(01230.HK)、蒙牛乳業(02319.HK)、澳優乳業(01717.HK)的市盈率(TTM)分別高達67倍、29倍、18倍。

另外,在澳洲上市的紐西蘭乳業巨頭:A2牛奶公司的最新市盈率亦是高達29倍。可見,與同行企業對比,中國飛鶴的14倍市盈率,已屬於最低之一。

GMT亦在報告中坦言,考慮到中國飛鶴的增長速度,這個估值似乎不算太貴。

假如,飛鶴在上市後,營收、淨利潤仍持續高增長,且被市場認可,坐擁中國超高階奶粉24.7%的市場份額,正是當前內地資金追逐的“核心資產”。

在這種假設之下,中國飛鶴的估值,一旦向蒙牛、伊利看齊,潛在上漲空間巨大,假如貿然做空中國飛鶴,無疑是非常危險的。

同時,未來幾年內,中國超高階奶粉市場的增速大概率會高於全行業。

據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2014-2018年,中國超高階奶粉銷售額從109億增長至41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39.5%,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904億元的銷售規模。

最終,GMT也非常迷茫:“雖然飛鶴(06186)令人懷疑 但我不建議做空”。

一路“血虧”的沽空機構:GMT

最後,提一下,面對中國飛鶴,非常“迷茫”的GMT是什麼來頭?

資料顯示,GMT Research由GillemTulloch創立,他是亞洲金融分析和研究的行業資深人士。

從其網站的資訊來看,GMT Research介紹說,他們是一家會計研究機構,公司在香港,受證監會監管。其主營業務為,以發現上市公司財務漏洞為主,並進行沽空交易,獲取收益,類似於前些年著名的做空機構“渾水”。

但值得一提的,查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網站發現,GMT並無獲得在香港進行任何受規管活動牌照,包括提供投資建議。

而,回顧沽空機構GMT此前的沽空表現,可謂是“屢戰屢敗”。

2019年,3月6日,GMT 釋出做空報告,一口氣“狙擊”5家中國知名公司:京東、阿里巴巴、58同城、中國交通建設、蒙牛乳業,均無功而返,

而最“慘敗”的一次,當屬於2018年6月12日“狙擊”安踏體育(02020.HK),稱其存在虛假利潤,但安踏體育近1年多的股價表現給出了最有力的迴應。

沽空當日至今,安踏體育的股價累計漲幅超81%,若GMT在釋出沽空報告的同時,斥資做空並持有至今,其損失將相當慘重。

另外,2019年5月以來,GMT更是突然“狙擊”李嘉誠的長和(00001.HK)、資本雄厚的信義玻璃(00868.HK),最終均無功而返。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大多數沽空機構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威風,一方面港股市場的定價權正在從外資向中國企業交替,另一方面投資者對沽空機構的認可程度已經明顯下降。

最新評論
  • 1 #

    飛鶴的確價高!進口奶粉好多都是一百幾十元就能買到,飛鶴卻三四百!!而且中國奶源又沒國外好

  • 2 #

    已經搞死一家了,輝山了解下

  • 3 #

    就是前幾天報道收入的33%做廣告代言,1%研發費用的企業吧,還用做空嗎,真是搞笑,今年預計1100萬出生人口,這種企業的生存遲早完蛋,

  • 4 #

    章子怡賣力的給飛鶴奶粉做廣告,她自己的小孩吃嗎?做好自己的事,少些陰謀論吧!

  • 5 #

    中國好多公司,業績表面上都不錯,但都不派息。現金流卻很大。有疑問。

  • 6 #

    老乾媽就做的很好,不上市不融資,雖然傳給她兒子後負面新聞不斷,但是銷量應該沒降多少

  • 7 #

    好股不會在國內上市,為什麼7

  • 8 #

    所以國家叫生二胎,生的起嗎?一個中國產奶粉都那麼貴,

  • 9 #

    飛鶴是第2個 貝因美

  • 10 #

    有公司現金流很大,卻還不了債。你說能不讓沽空機構有疑問嗎?

  • 11 #

    沽空報告或許在理,中國其他公司是不是也存在這種情況,待查。

  • 12 #

    股份公司業績好卻不派息,的確有問題,這是中國股份公司的通病,坑你沒商量。

  • 13 #

    打鐵還得自身硬 。你不作假?

  • 14 #

    發展中國家有很多弊端,祖國一步一步會越來越好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富時100指數出現自7月以來的最大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