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濟寧市位於山東省西南腹地,地處黃淮海平原與魯中南山地交接地帶。東鄰臨沂,西接菏澤,南面是棗莊和江蘇徐州,北面與泰安交界,西北角隔黃河與聊城相望。濟寧市境內有孔孟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的發源地。濟寧因濟水而得名,與濟源、濟南、濟陽共同創造了輝煌的濟水文化。濟寧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地域面積為111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834.5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85%。

濟寧市地圖

經濟執行穩中向好。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50億元、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400億元、增長3.7%,稅收佔比72.4%、提高3.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居全省第3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高於全省1.2個百分點,營收、利潤分別增長8.4%、19%,利潤率居全省首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6%,拉動經濟增長2.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7%、7.9%。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調整為9.8:46.2:44.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7%、佔比提高1.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2%、提高1.2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長22%、高於工業15.5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增長8.2%,高於工業1.7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2%,高於服務業增速7個百分點。糧食生產實現“十五連豐”,新增規上農業龍頭企業236家,“金鄉大蒜”入選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100個農產品品牌”,“馬坡金谷”貢米獲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27個品牌入選省知名農產品品牌名錄。金鄉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國家驗收。

市場主體活力增強。新登記市場主體10.5萬戶,新增“四上”企業1548家。完成改制企業285家,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務。新增中國馳名商標5件。兗礦集團首次上榜世界500強。18家企業入選省“瞪羚”企業,21家企業入選省“隱形冠軍”企業,3家企業獲評省製造業單項冠軍。如意科技入選國家智慧製造示範企業,凱賽生物獲評工信部製造業單項冠軍。2名企業家榮登改革開放40年全國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榜單。

“四新”經濟快速成長。新增“四新”經濟企業3469家、增長31.8%。工業機器人、積體電路等高新技術產品產量翻番,針狀焦、石墨烯等關鍵核心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開展“企業上雲進千企”行動,4家企業獲評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試點,6個專案入選省智慧製造試點。阿里巴巴、京東、蘇寧雲商先後進駐,電商交易額2100億元、增長30%。

專案建設成效明顯。建立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專案庫,市級入庫專案605個,開工率99%,完成投資1067億元;57個專案納入省專案庫,平均單體投資規模16.5億元。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14支,總規模177億元。太陽高檔卡紙、華勤卡車輪胎、伊頓汽車零部件等159個專案建成投產。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濟寧產業技術研究院掛牌運營,山東大學產研院、黃淮海現代農業研究中心落地建設,如意集團與中科院共建新材料研發中心,倍耐力橡膠輪胎研發中心落戶華勤,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3家,省級以上研發平臺47家,入選省級以上人才工程58人,發明專利申請量實現翻番。辰欣藥業入選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鄒城市獲評科技部首批創新型縣市。

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完成進出口總額426.6億元、增長3.5%。新增出口企業280家,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2.7%、佔比提高9個百分點。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2家,實際利用外資50.2億元、增長25.2%。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20.6億元、增長40%。首屆進口博覽會成交合同17.3億美元,居全省前列。開通兗歐班列,帶動出口1.1億元。

園區支撐能力提升。加快園區體制機制創新,高新區率先實行扁平化管理、全員聘任、崗位工資、績效考核,6家省級園區探索實行檔案封存、薪酬制度改革。“一區一業一所”建設成效明顯,4家園區產業研究所建成執行,7家化工園區通過省政府認定、居全省第2位。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30億元、增長88.6%。園區增加值、稅收分別增長9.2%、13.8%,進出口總額、利用外資佔比達到85%、83%。

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圓滿完成年度去產能任務,壓減煤炭產能150萬噸,減稅降費94.7億元,降低用電成本5.7億元,規上工業資產負債率下降3.3個百分點,為企業降成本110億元。

城鄉建設呈現新面貌

重點專案加快推進。實施城建重點專案149個、竣工97個。市文化中心高標準建成,圖書館、群藝館即將開館,博物館、美術館進入展陳施工。打通城區斷頭路23條。鳳凰臺公園、兒童公園、市民公園加快建設。聖源大道提升工程、泗河綜合開發示範段堤頂路建成通車。濟寧大道西延、環湖大道東線順利實施。火炬路跨線橋、王母閣路跨線橋加力推進。 日蘭高速曲阜東互通立交、濟徐高速太白湖互通立交開工建設。京杭運河“三改二”、湖西航道升級改造進展順利。

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改造老舊小區49個,開工棚改6.3萬套、建成5.4萬套,超額完成省定任務。建成海綿城市15平方公里,實施雨汙分流122公里。整修道路136條,整治背街小巷270條。新建公園綠地8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5平方米。新增造林8.8萬畝,綠化面積393萬平方米。濟寧市及曲阜市、鄒城市成功建立國家森林城市。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央行進入降息通道,商品結構牛市可期,李大霄“強國牛”論成真?